天天看点

请远离生活里那些“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是考拉型人格

作者:航天器
请远离生活里那些“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是考拉型人格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如《文子·上德》所言:

“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在我们周围,人们的行为模式通常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有些人在遭遇困境时习惯于寻求他人的帮助,哪怕是微小的困扰也会寻求周围人的支持。

另一种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极少向他人求助,即便面对极大的挑战,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宁愿自己默默承受困难。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后一种人通常缺乏与人沟通,性格内向且行为被动,

常表现为所谓的“考拉型人格”,害怕与人深入交往。

请远离生活里那些“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是考拉型人格

一、“考拉”型人格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一是那些不愿被麻烦的人,二是那些不愿去麻烦他人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这两种人都显示出考拉型(即耐心型Pace/Patience)的人格特征,这类人性格内向,不喜与人交流,通常显得较为被动,缺乏亲密的社交关系和充足的社会支持。

关于那些不愿麻烦他人的人,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人格

所谓“考拉”型人格者,其行为方式通常较为稳重,他们不张扬个人成就,性情温和,不喜欢给人带来麻烦或引起骚动。

请远离生活里那些“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是考拉型人格

他们在他人眼中可能被误认为懒惰或缺乏积极性,但一旦投身于某项任务,便会全力以赴,表现出的特质。

当涉及冲突时,这些人倾向于回避,而他们的敏感性格又使他们在集体中难以坚持自己的观点。

二、缺失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是心理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心理学家指出,自我价值感是人的根本安全感所在。

如果个体丧失了自我价值感,他们的内心将变得不稳定,可能会陷入紧张、焦虑和恐慌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无法享受日常生活的美好。

这些人在表面上可能能够维护与周围人的关系,但实际上,他们忽视了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内心深处极需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对外界的任何负面信息都极为敏感,这种人格特质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请远离生活里那些“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是考拉型人格

一般而言,这类人在潜意识中难以信任他人,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

与人交往仅停留在表面上,这使得周围的人难以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这种状态无疑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心理学家亨德森(Henderson)在1939年进行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见解:

个体的童年经历能够影响其基因表达,激活或抑制特定的基因,并引起大脑化学物质的变化。

研究发现,某些人在大脑的语言和情感处理区域表现出异常,他们无法像其他人那样通过人际关系来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这导致他们的情绪表达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用以操控环境,而非真实的情感反应。

这些人往往需要通过强烈的体验来感受自己的存在,并常常通过行为而非言语来表达自己,同时他们通常也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依赖。

请远离生活里那些“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是考拉型人格

考拉型人格者在青少年和成年的过渡期常表现出某种全能感,并且不擅长拒绝他人的请求。

即便是别人的要求让他们感觉不舒服,他们也可能会违背自己的意愿答应,并执行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在维雷娜·卡斯特 (Verena Kast)的《克服焦虑》一书中,她指出了早期的亲子关系对婴儿的影响:

“我们认为,对6个月内的婴儿必须表现出爱和关注,这样婴儿才会感觉舒适,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孩子因太少受到关注而不安吵闹的时候,亲近对象却不能适当地给予慰籍,就会逐渐削弱孩子的信心。”

研究还发现,两至三岁的孩童如果与其主要抚养者分离超过两周,可能会造成长期的、不可逆的心理伤害。

这种早期经历的影响在成年后显现为难以与人沟通自己的真实感受。无论遇到何种外部困难,他们更倾向于独自承担,而不是寻求帮助,常在孤独中试图解决问题。

对于那些具有考拉型人格的人来说,他们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如焦虑和愤怒,这些被压抑的情绪最终会在某个触发点爆发,造成对自我和他人的严重伤害。

请远离生活里那些“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是考拉型人格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2018年8月底,发生在上海的一起杀妻藏尸案得到了法院的判决。

嫌疑人朱晓东在2016年10月与妻子杨俪萍发生争执后,用双手勒死了她,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将尸体藏在了家中的冷柜里。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具有此类人格特征的个体在心理安全方面具有极高的风险性。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文关键词:考拉型人格、心理学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