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作者:论史鉴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他是大丈夫,亦是小男人。

他是不朽的英雄,也是痴情的郎君。

“儿女情长,英雄本色”这八个字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4月3日,来到黄花岗拜谒的马英九因林觉民的一纸诀别书潸然泪下,而这位24岁便壮烈牺牲的英雄,他的一生本就是令人荡气回肠的诗篇。

林觉民有何特殊的人生经历?他的后人有何遭遇?

少年壮志

4月3日,国民党原主席马英九与一众台湾青年来到广州黄花岗前,拜谒一百一十三年前在此牺牲的革命先烈。

在解说员的讲解下,那场黎明前的起义,那抹血色的狼烟,仿佛跨越时空重现眼前。

而在提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和他的绝笔《与妻书》时,马英九更是数度哽咽,泪洒当场。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这位英年早逝的革命者虽如流星般一闪而逝,但他的故事与功绩却足以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银河中闪耀永恒。

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建闽县,他的哥哥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林长民,曾担任中华民国司法总长等职务,而林长民还有个被誉为“民国女神”的女儿,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大才女林徽因。

尽管哥哥与侄女都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但林觉民之所以名扬天下,依靠的并非强大的亲戚关系。

林家是福建有名的世家大族、书香门第,林觉民的生父林孝恂贵为当朝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可谓前途无量。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尚未记事起,林觉民便被父亲过继给膝下无子的叔父林孝颖,林孝颖同样是晚清名士,对林觉民视如己出,从小便对林觉民悉心栽培,希望他能在仕途上带领林家更进一步。

林孝颖学富五车,学问比私塾里的教书先生高出几个档次,自然没有必要将林觉民送去学堂,于是将他留在家中亲自传授知识。

林觉民天资聪颖,拥有过目不忘的才华,少年时期便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时值晚清,列强的一次次入侵带来的不仅仅是割地赔款,也将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固步自封的大清,西学东渐已成潮流。

从父亲的书房中,林觉民常常能读到刚翻译过来的外国书籍,书中那些关于民主国家的构想,令林觉民如痴如醉。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尽管年岁尚小,家境殷实,但从父辈之间的交谈以及随处可见的流民中,林觉民看到了封建王朝最腐朽破败的一面。

新时代的彼岸仿佛只有一步之遥,但旧时代的枷锁却将中华民族试图前进的身躯困在原地,逼仄的现实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林觉民胸口。

在他看来,简单的改良已经无法挽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破而后立,重塑山河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在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下,林觉民不愿再跟随父辈的身影亦步亦趋,他决心要走出一条开天辟地的新路。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13岁那年,在父亲的安排下,林觉民参加科举童子试。

对于彼时的林觉民来说,这一级别的科举完全不在话下,但此时的他对古板守旧的科举制深恶痛绝。

进入考场后,林觉民在考卷上挥笔“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随即仰天大笑出门去,不愿再做科举人。

1902年,林觉民考入总督府直辖的全闽大学堂,在这座新式学堂中正式接触革命思潮。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当时愿意接受新式教育的年轻人,大多都抱有救亡图存的理想,这种环境下林觉民如鱼得水,常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谈论西方民主思想,他们秘密集会共同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而林觉民在这群年轻人中显得尤为突出,常在交流中语出惊人,从那时起他便主张“非革命无以自强”,与一众改良派泾渭分明。

1905年,林觉民迎娶了同样出身书香门第的陈意映。

两人成家时,林觉民虽才高八斗却家徒四壁,家中仅有一床一桌和两把椅子,但陈意映却不以为然,她看中的是林觉民的才情卓著,为此甘愿陪他过清贫的日子。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尽管学堂推行新式教育,但课程尺度依旧被顽固腐朽的老夫子所把控,为了突破这层限制,林觉民干脆与几名同学搬到城北自办私学,宣传更加激进的革命思想。

不仅如此,他还在家中创办女学,动员妻子、堂妹等人加入其中,向她们传播西方的男女平等思想,鼓励她们撤去裹脚布。

不知不觉中时光飞逝,林觉民年满二十,在创办私学、报刊的过程中,林觉民逐渐认识到自身不足,弱冠之年的他开始对中国以外的世界产生期待。

四通八达的铁路,比总督府还要高的摩天大楼,遍地西装革履或是碎花洋裙,那些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景象令他魂牵梦萦。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终于,林觉民下定决心要走出国门,前往海对岸的日本求学。

这趟东洋之旅将指引林觉民与真正改变他一生的人相逢,成为他人生中的转折点。

失败的英雄

1907年,林觉民告别妻子,自费前往日本留学,并在机缘巧合下以官费生的身份进入日本庆应大学攻读哲学,兼修德语与英语,立志将更多西方先进思想带回中国。

同一时期,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旅居日本,策划反清革命。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同样抱有革命救国理念的林觉民经常与革命党人接触,积极参与集会,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风采令他钦慕不已。

不久后,林觉民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福建分会的中流砥柱。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召集黄兴等同盟会成员在槟榔屿举行秘密集会,他们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在广州发动大规模起义,推翻清政府在岭南地区的统治。

起义计划一经敲定,立刻得到林觉民等留学生的热烈响应。

由于国内军火交易被清政府严密监控,为防止计划走漏风声,林觉民与吴玉章等人一道负责从日本采购军火并运回国内的艰巨任务。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1911年春,黄兴写信给林觉民,表示“事大有可为”,通知林觉民等尚在日本的同盟会成员回国参与起义。

林觉民收到信件后兴奋得夜不能寐,于3月3日乘船回国,在香港继续开展起义的前置工作。

至3月底一切准备就绪后,林觉民抽空回了趟福建老家,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父亲与妻子。

面对父亲的满头华发以及妻子崇拜的目光,林觉民的内心倍感煎熬,许多次他差点将此次归国的真实目的告诉他们,但话到嘴边又不忍说出口。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林觉民深知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与家人相处,他努力想要珍惜最后的时光,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又担心这般平静喜乐的日子会动摇他参与起义的决心。

直到与家人离别那天,林觉民还是什么都没说,他逃难似地逃离了这个温暖温馨的家,彻底投身时代洪流。

4月8日,位于香港的统筹部召开会议,决定起义当天以800名敢死队分十路进攻,占领清政府在广州的重要行政机构,同时策应新军,以最快时间完全控制整个广州。

但事与愿违,就在4月8日这一天,广州发生温生才刺杀孚琦事件,总督府惊惧万分,立刻下令搜捕革命党人,清政府的走狗翻遍了广州每一处角落,整座广州城顿时草木皆兵人心惶惶。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温生才

为了避风头,起义日期只能不断更改,最终定在1911年4月27日。

4月23日夜间,林觉民等人秘密进入广州,并与从日本远道而来的战友碰面,他们藏身于秘密据点,在兴奋与不安中等待着“审判日”的到来。

4月24日凌晨,万籁俱寂中,林觉民挑灯挥笔,一口气写下《致父老书》《禀父书》和《与妻书》三封绝命书。

搁笔停墨后,林觉民望着窗外挂在屋檐下的明月,默默平复着心中的激荡。

从决定参加起义起,林觉民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般平静,因为他已经将所有未了结的心事尽付于眼前的笔墨中。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林觉民自知此去九死一生,但他早已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复兴国家,唤醒同胞,虽九死其犹未悔。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天色破晓后,林觉民将三封绝命书转交友人,若自己不幸牺牲,请他代为转交给家人。

1911年4月27日,这命运般的一天终于到来。

下午5时30分,林觉民在内的130名敢死队员在黄兴的带领下从小东营出发,直冲总督署,沿途与政府卫队交火,战而胜之。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至总督署,两广总督张鸣歧与其他清廷官员早已逃之夭夭,与此同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派卫队亲兵于左右辕门围堵革命党人。

激烈巷战中,革命党人损失惨重,黄兴带队四散突围,林觉民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不幸被俘。

在清政府的监狱中,林觉民以绝食相抗,面对残酷的刑罚仍旧不动于衷,在法庭上仍旧大声宣扬革命思想,最终从容走上刑场,以泰然赴死为他流星般短暂却光芒万丈的一生画上句号。

一纸《与妻书》

当广州起义的消息传到福建时,林觉民的绝命书也送到了陈意映手中。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丈夫杀身成仁的噩耗已经令这位年轻的寡妇以泪洗面,而这篇千余字的《与妻书》,更是令她悲痛欲绝。

向来严肃沉稳的林觉民,在遗书中一改往常,以极为大胆浪漫的口吻向陈意映表白道:“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饶是他对妻子爱得如此深沉,可“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苍凉景象却令他不愿苟且偷安,只能“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24岁的林觉民英勇就义,留下老父、幼妻、长子以及一个未出生的孩子。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但对于这个破碎的家庭来说,悲剧仍未止步,两年后的1913年,陈意映因忧郁成疾英年早逝,又过了两年,年仅9岁的长子林依新又不幸夭折。

所幸遗腹子林仲新在祖父母的养育下健康成长,为林觉民一脉留下火种。

而林仲新长大后则投身新中国建设,后来还成为了福建省漳州市粮食局副局长,最终安享晚年。

林仲新育有两男两女,林家后人皆是低调做人,极少抛头露面,也算是秉承了祖辈的优良家风。

一纸《与妻书》令马英九落泪,24岁牺牲的林觉民妻儿结局如何?

倘若是在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林觉民绝对是一位温情的丈夫,孝顺的儿子,但时逢乱世,当整个中华民族都被带上沉重的镣铐,林觉民这般倜傥的英雄,又怎忍心独善其身呢?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林觉民用他的生命诠释了这段名言,他的知行合一令他垂范百世。

本文由“论史鉴今”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