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会欣赏,而不是“吹灭别人的灯”

作者:百合读书

有这样一句话: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使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使自己行得更远。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而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价别人,原本就充满着偏见和独断。

过度评价或非想争个你对我错,来踩别人一脚,不仅会给对方留下困扰,也会让自己陷入消沉和愤怒。

面对不同的意见,最好的做法是不评价或者保持欣赏,努力发自己的光。

我之前是一个性格很鲜明的人,眼里只有对与错,只有黑与白,只有是或否,眼里容不下沙子。

当时,以为这样的自己是个性鲜明,是坚持自我,是对不合理的事情勇敢说“不”。

后来,才发现脸红脖子粗去争个你对我错,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行为,也失去了原本该有的体面。

学会欣赏,而不是“吹灭别人的灯”

如果不认同别人,如果不懂别人的心,也应该做到守好自己的嘴。

哪怕是不同意见,也可以不去争执,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反驳别人,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得到的更多是自讨没趣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君子和而不同,不认同的也没必要非得证明“我是对的”。

当我悟出这些道理时,再遇到一些事都先去冷静一下,让理智先回归,然后再去面对和处理事情。

遵循一个原则:能不说就不说,即便说了也不说太多负面,不说让别人不爽的话。

尽量不让自己一些不经意的话,干扰到别人的快乐与幸福,尽量不去扫别人的兴。

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凡事都想去反驳别人,都想凸显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能说明内心是恐惧和不安的,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而成年人最大的友好,就是尊重彼此的想法,接纳不同。

是啊,不动声色的沉默,给对方恰到好处的安全感,既管住了自己的嘴,也不阻挡对方的快乐,多好的事。

但我之前是一个喜欢“杠”的人,遇到不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事,会无意识中去“贴标签”,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极为排斥。

学会欣赏,而不是“吹灭别人的灯”

反正各种不信任与懒得搭理,有时是冷嘲热讽几句,有时暗暗在心里想:哼,还不是用套路化去激发人们的恐惧,夸大事实。

即便我是对的,也没必要去针锋相对。对自己没有好处,还让自己生气的事,为什么要去做呢?

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却让我走了N年的弯路,这大概就是人性的弱点。

什么道理都懂,但真正做到,需要不断的修炼、反思、总结和重塑。

懂得一个道理只需要几分钟,而将道理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并真正践行到自己日常生活,这条路是相当难走的。

直到我明白:那些拉低你的人,都不是故意的,只是他们太想掩饰不足。而你想拉低别人,只是不愿意承认失败。

其实,承认自己失败,承认自己很怂,也没有什么好难堪的。

笑笑对我说过一句很哲理的话: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只是别人。

小孩子都知道,只要自己不去在意,那么任何人都伤不到你的真理。

否认别人,并不会让自己变得独具一格和更加出色,反而凸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与不安全感。

于是,我再也不去否认别人,而是有问题指出问题,或者指出一两次问题之后对方还没有领悟,就保持沉默了。

学会欣赏,而不是“吹灭别人的灯”

人是不能被叫醒的,只能痛醒。即便你是好心,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去跟别人讲道理,退回自己的位置,听进去是好事,听不进去也有别人的理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对错观。没有人是绝对正确,也没有人是绝对错误。

马克·李维说过:你不能干涉对方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因为这是他的人生。

人生从来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足够好的选择。

每个人的选择,对于基于当下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起码他们在某一个阶段是这么认为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试图纠正别人的错误。即便你是好心,那些试错也需要对方自己来。

而父母教育孩子也是这样,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人生经验,而反复告诫孩子这不能做,那做得不安全,这是错的,那样做才对。

学会欣赏,而不是“吹灭别人的灯”

父母尤其不能拿“为孩子”好替孩子做很多决定和选择,允许孩子去做自己想尝试的事,允许孩子犯错,也允许孩子去走自己人生的路。

时光漫漫,脚步匆匆,不去贬低别人,也不去批判不同,保持尊重和欣赏,可以善意提醒但不要过度干涉,可以有商有量但不要武断否认。

学会不动声色的善良,管住自己的嘴,不否认别人的光芒,努力发自己的光,才是足够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