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倒计时2天】七星九美十三香,槐荫乡村正成为“城市边的梦想田园”

作者: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

无论你到过或没到过槐荫区,想必都听过一个词“七星九美十三香”,这有什么寓意呢?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见证着华夏民族历史的变迁、文明的发展,养育着在黄河沿岸的一个又一个的村庄。

槐荫区作为济南的“西大门”,肩负西兴的重任。黄河九曲十八弯,在槐荫划过一道美丽的曲线,串起大大小小29个村庄,槐荫区将其称为“七星九美十三香”:“七星”即玉清湖街道黄河坝北7个村;“九美”即美里湖街道沿黄9个村;“十三香”即吴家堡街道沿黄13个村。

黄河也孕育出槐荫四宝,饱满黏香的吴家堡大米、脆甜可口的吴家堡白莲藕、清香营养的玉清湖圆葱、鲜嫩爽口的西郊盖韭是槐荫生态农业的代表,合称“槐荫四宝”。

【倒计时2天】七星九美十三香,槐荫乡村正成为“城市边的梦想田园”

玉清湖——“七星”

槐荫辖区内玉清湖街道因玉清湖水库而得名,辖区有四水一湖一湿地(黄河、南水北调河(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玉清湖水库、济西湿地)。因街道生态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丰富,“水景扇形画,生态玉清湖”便成了其发展定位。

槐荫四宝中的黄皮圆葱最好在北纬37°区域种植,济南正好位于此,再加上每年4到5月气温急剧上升,大温差保护了圆葱糖度不流失,同时辅以玉清湖优质的水资源,使得玉清湖圆葱品质高、球形好、耐贮存,糖度最高能达到12%—13%,生吃不呛不辣。

槐荫四宝中的西郊盖韭是济南传统蔬菜之一,因其起源于济南西郊,阳畦栽培,栽培方式独特,最初依靠风障和草苫或苇毛覆盖保温,是冬春供应青韭的一种栽培方式,故名“西郊盖韭”。

大李村300余亩百合花海早已火爆出圈,成了济南市民近郊游的新的网红打卡地。每年五一假期前后,百合花迎来盛花期,不同品种的鲜花五颜六色、挨挨挤挤,在田间地头竞相开放、芬芳四溢,把乡村田园装扮得如诗如画。

小清河风景秀丽,逐水而生、枕水而居的济南人,因感情深厚称其为“母亲河”。而小清河的源头,正是在玉清湖街道睦里村。

睦里闸,坐落于山东黄河右岸的槐荫区睦里村南邻,作为小清河源头水闸而盛名。站在睦里闸之上放眼远眺,来自东向的玉符河与来自西向的黄河缓缓汇入闸下,一半绿一半黄的溪流泾渭相拥,逐渐相融,朝着渤海悠然流淌,形成了小清河源头特有的水文景观。

【倒计时2天】七星九美十三香,槐荫乡村正成为“城市边的梦想田园”

美里湖——“九美”

美里湖街道办事处位于济南西北部,北依黄河、南望小清河,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俯瞰美里湖街道,宛如一叶银杏,灿烂如光。南部,小清河水清、岸绿、宜居、宜游;中部,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高端制造业云集;北部,蜿蜒的黄河南岸,9个村庄若隐若现,“沿黄九美”由此而生。

这里有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千亩银杏林”网红打卡地、如诗如画的美里湖湿地公园,邱庄和范庄是济南市第一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黄河沿岸形成了春花烂漫、夏荷依依、秋叶金黄、冬雪封河的优美自然景观。

位于片区西部的美里湖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750亩,自然资源丰富壮美。踩着水韵的垂钓园依水而建、错落相连。无边的稻田、成行的岸柳、弯弯的碧溪——“沿黄九美”的韵味就掩映在这绿树蓝天、碧水清流之中。

“南有红叶谷,北览银杏林”,全国黄河流域最大的银杏林生长于此,被誉为济南最美“银杏长廊”,面积1100多亩的10多万株银杏树是泉城最明艳动人的色彩。

【倒计时2天】七星九美十三香,槐荫乡村正成为“城市边的梦想田园”

吴家堡——“十三香”

槐荫区吴家堡七里铺村紧邻黄河、小清河、玉清湖,位于济南市“泉城稻花香”田园综合体中心地带,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镇、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走进七里铺村,微风拂过、稻花飘香、水田千顷、岸柳成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画卷。

而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却是一片贫瘠的盐碱地。地不能尽其力,人不能尽其能,贫瘠的盐碱地,让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难题。为了让村民不再饿肚子,全村一代又一代人在“稻改”路上前仆后继,他们通过种植水稻改造涝洼盐碱地,最终实现了荒田变良田的华丽转变。眼下,七里铺村正在以坚韧的“稻改精神”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如今,吴家堡大米越做越强,随着“槐荫四宝”的强势崛起,槐荫在特色农业发展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近年来,吴家堡等槐荫沿黄区域乘“乡村振兴”东风,大力发展特色水稻种植,挖掘农业种植观光,探索稻虾稻蟹混养等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为做大做强富有槐荫特色的农业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槐荫区全力推动沿黄“七星九美十三香”29个村“串联成珠”,让槐荫走出了一条“绿色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举办插秧节、丰收节等活动,打造柳梦长廊、银杏大道等远近闻名的网红道路……槐荫知名度持续攀升,槐荫乡村正成为“城市边的梦想田园”。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姜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