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缺乏这些觉悟,白活一场

作者:茶余饭后
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缺乏这些觉悟,白活一场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到中年的某一天晚上,回想起前半生的经历,突然只剩下唏嘘和悲叹,貌似啥都没有得到,白活一场。

这种“白活一场”的感觉,在年轻人的群体中不常见,而在中年人的群体中,那就比较常见了。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过好了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对得起自己的人生,那他就不会有白活一场的感觉。可为什么中年人会有“白活一场”的想法呢?

只说明了一点,他们走了自己不喜欢的道路,过着自己厌恶的日子。

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缺乏这些觉悟,只能白活一场。

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缺乏这些觉悟,白活一场

一、缺乏“从心而活”的觉悟。

明代圣人王阳明,为了探究“格物致知”的思想,对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然后就病倒了。卧病在床的他,就思考,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的思想,真的正确吗?

一番折磨后,王阳明得出了一个结论,真理从来不在外边,而在自己的心中。所谓“心即是真理,心即是宇宙”便是如此。

被贬谪到贵州龙场的期间,王阳明龙场悟道,开宗立派,创立了“心学”,从此开始了“从心而活”的一生。

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带兵平叛乱,可谓是文臣里边最能带兵打仗的。57岁那年,王阳明平定广西的叛乱,在回乡途中,病逝了。

临终前,他笑着跟弟子们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思是,我的内心早已光明磊落,一生无憾,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听从自己的内心,去过好自己的一生,这才是真正的通透。每个人的内心都不一样,说明每个人所走的道路,所过的人生,也不一样。

不论走什么道路,过什么人生,只要心无遗憾,早已满足,自然不会白活一场。

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缺乏这些觉悟,白活一场

二、缺乏“乐天知命”的觉悟。

年轻的时候读苏轼,只会感慨苏轼才华横溢,文笔独步诗词文坛。到了一定的年纪,再读苏轼,才发现,苏轼为人通透,心境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在《赤壁赋》中,苏轼望着茫茫天地,淡然地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意思是,天地万物,都有它们各自的主人,这不是我的东西,我一丝一毫都不会索取。唯有江上的清风明月,山间的自然美景,才是造物者的宝藏,我等平凡人也能活在当下,享受此间的乐趣。

就是这一种心态,支撑着苏轼度过了人生的黑暗时刻。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一生被贬,还能感知天地自然的乐趣,果真了不起,让人敬佩。

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乐天知命。知晓天地自然的规律、真相,享受天地自然的乐趣,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不为任何琐事而心忧。

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的内心可以一碧万顷。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如何反馈你。一切都是相互的。

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缺乏这些觉悟,白活一场

三、缺乏“摆脱世俗”觉悟。

人,为什么会活得痛苦?身处于世俗当中,而又无法让内心平静,越过越焦虑,越过越急躁,越过越痛苦。

世俗,都是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为什么会影响无数人呢?看得见的束缚,还好摆脱,而看不见的束缚,就不好摆脱了。

别人的异样眼光,会让你的内心不好受;别人的人言可畏,会让你哆哆嗦嗦;别人的千篇一律,会让你不敢成为丑小鸭群体中的白天鹅。

最典型的例子,长辈过这样的人生,你打心底讨厌这样的人生,可长辈偏要你这样过,你不敢反抗,只能人云亦云,得过且过,事后才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再举一个例子,你喜欢这样东西,可别人都不喜欢这样东西,所以你不敢追求这样东西,怕成为异类。随着年龄增长,你完全失去了这样东西,才后悔莫及。

世俗的束缚,无外乎就是刻板的观念、他人的眼光、固化的标准。如果按照这一切去活,那就只能行尸走肉,既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摆脱世俗,做个勇敢的人,去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才是不留遗憾的真相。

人这辈子最大的“遗憾”:缺乏这些觉悟,白活一场

写到最后

无数人感慨白活一场,又不敢改变自己,也不敢听从本心而活,这就是最大的讽刺,以及矛盾。

就跟赚钱是一样的,这也怕,那也怕,前怕虎,后怕狼,不就容易错失机会了吗?

人,仅仅活一辈子,几十年的时间,倘若没有为了“本心”而活过一场,总有一天,我们会后悔。可那时候,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