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缺乏這些覺悟,白活一場

作者:茶餘飯後
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缺乏這些覺悟,白活一場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人到中年的某一天晚上,回想起前半生的經曆,突然隻剩下唏噓和悲歎,貌似啥都沒有得到,白活一場。

這種“白活一場”的感覺,在年輕人的群體中不常見,而在中年人的群體中,那就比較常見了。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過好了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對得起自己的人生,那他就不會有白活一場的感覺。可為什麼中年人會有“白活一場”的想法呢?

隻說明了一點,他們走了自己不喜歡的道路,過着自己厭惡的日子。

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莫過于缺乏這些覺悟,隻能白活一場。

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缺乏這些覺悟,白活一場

一、缺乏“從心而活”的覺悟。

明代聖人王陽明,為了探究“格物緻知”的思想,對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然後就病倒了。卧病在床的他,就思考,朱熹提出的“格物緻知”的思想,真的正确嗎?

一番折磨後,王陽明得出了一個結論,真理從來不在外邊,而在自己的心中。所謂“心即是真理,心即是宇宙”便是如此。

被貶谪到貴州龍場的期間,王陽明龍場悟道,開宗立派,創立了“心學”,從此開始了“從心而活”的一生。

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帶兵平叛亂,可謂是文臣裡邊最能帶兵打仗的。57歲那年,王陽明平定廣西的叛亂,在回鄉途中,病逝了。

臨終前,他笑着跟弟子們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意思是,我的内心早已光明磊落,一生無憾,還有什麼要說的呢?)

聽從自己的内心,去過好自己的一生,這才是真正的通透。每個人的内心都不一樣,說明每個人所走的道路,所過的人生,也不一樣。

不論走什麼道路,過什麼人生,隻要心無遺憾,早已滿足,自然不會白活一場。

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缺乏這些覺悟,白活一場

二、缺乏“樂天知命”的覺悟。

年輕的時候讀蘇轼,隻會感慨蘇轼才華橫溢,文筆獨步詩詞文壇。到了一定的年紀,再讀蘇轼,才發現,蘇轼為人通透,心境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在《赤壁賦》中,蘇轼望着茫茫天地,淡然地說: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适。”

意思是,天地萬物,都有它們各自的主人,這不是我的東西,我一絲一毫都不會索取。唯有江上的清風明月,山間的自然美景,才是造物者的寶藏,我等平凡人也能活在當下,享受此間的樂趣。

就是這一種心态,支撐着蘇轼度過了人生的黑暗時刻。一個如此有才華的人,一生被貶,還能感覺天地自然的樂趣,果真了不起,讓人敬佩。

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樂天知命。知曉天地自然的規律、真相,享受天地自然的樂趣,及時行樂,活在當下,不為任何瑣事而心憂。

生活并非一帆風順,但我們的内心可以一碧萬頃。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如何回報你。一切都是互相的。

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缺乏這些覺悟,白活一場

三、缺乏“擺脫世俗”覺悟。

人,為什麼會活得痛苦?身處于世俗當中,而又無法讓内心平靜,越過越焦慮,越過越急躁,越過越痛苦。

世俗,都是一些看不見的東西,為什麼會影響無數人呢?看得見的束縛,還好擺脫,而看不見的束縛,就不好擺脫了。

别人的異樣眼光,會讓你的内心不好受;别人的人言可畏,會讓你哆哆嗦嗦;别人的千篇一律,會讓你不敢成為醜小鴨群體中的白天鵝。

最典型的例子,長輩過這樣的人生,你打心底讨厭這樣的人生,可長輩偏要你這樣過,你不敢反抗,隻能人雲亦雲,得過且過,事後才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再舉一個例子,你喜歡這樣東西,可别人都不喜歡這樣東西,是以你不敢追求這樣東西,怕成為異類。随着年齡增長,你完全失去了這樣東西,才後悔莫及。

世俗的束縛,無外乎就是刻闆的觀念、他人的眼光、固化的标準。如果按照這一切去活,那就隻能行屍走肉,既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擺脫世俗,做個勇敢的人,去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才是不留遺憾的真相。

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缺乏這些覺悟,白活一場

寫到最後

無數人感慨白活一場,又不敢改變自己,也不敢聽從本心而活,這就是最大的諷刺,以及沖突。

就跟賺錢是一樣的,這也怕,那也怕,前怕虎,後怕狼,不就容易錯失機會了嗎?

人,僅僅活一輩子,幾十年的時間,倘若沒有為了“本心”而活過一場,總有一天,我們會後悔。可那時候,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