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探141案丨男孩玩手游充值一万多元,家长欲退费犯了难

作者: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实习生 陈思妤 李影

数月之间,青岛一男孩玩手机游戏充值一万余元,其家长发现后,联系游戏公司退款,但是对于游戏公司给出的退款2600元,孩子家长并不认可。虽然相关部门也介入协调,但是双方迟迟没有达成一致。对此,律师表示,未成年人擅自充值消费无效,双方可协商退款,协商不成可起诉。同时,律师提醒,类似纠纷多发,如何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值得各方深思。

男孩玩手机游戏

数月充值一万余元

“孩子玩手机游戏,几个月充值一万多元,现在我们希望把钱退回来。”近日,青岛的褚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和妻子在青岛打工,家中两个孩子,其中大儿子今年14岁。平日里因为做作业等,儿子时常要用到褚先生的手机。2023年11月的时候,褚先生想买衣服,拿出手机用微信支付时,发现没钱了。“当时,我就觉着不对劲,赶紧打开交易明细查询,发现钱都用来充值游戏了。”褚先生说。

经过进一步查询,褚先生发现,从2023年9月至2023年11月间,儿子在玩一款名为《太空杀》的游戏时,陆续向游戏内充值5000余元。为了追回孩子充的钱,褚先生赶紧联系了游戏公司,说明了情况。然而,没等钱退回来,褚先生发现,孩子再次偷偷充值。

真·探141案丨男孩玩手游充值一万多元,家长欲退费犯了难

“第一次发现孩子充值后,我把微信银行卡解绑了,也把微信支付密码等改了。本以为孩子没法充值了,但是前段时间,有一天晚上,我收到一条花呗还款的提醒信息,我打开一看,又有游戏充值的记录,2月份和3月份充了6000多元。”褚先生说,过了年后他上夜班,在他下班睡觉的时候,儿子又拿他的手机玩游戏。“支付宝开通好久了,很长时间没用了,没想到孩子记住了密码。”褚先生说。

“我们当时忙着干活,孩子用我的身份证和他妈妈的手机号,注册了游戏账号。咱也不懂游戏,也不会玩游戏,没想到玩个游戏花这么多钱。”褚先生表示,经过初步统计,儿子游戏充值共11300余元。事发后,自己和妻子也对儿子好一段“教育”。

真·探141案丨男孩玩手游充值一万多元,家长欲退费犯了难

协调多次只退2600元

家长认为“退得太少”

“大人充和小孩充应该能看出来,我干一天活,一顿好饭都舍不得吃,不可能掏空积蓄去玩游戏。”褚先生说。记者通过此前的充值记录看到,孩子在玩游戏时,充值频率非常高,曾在一分钟内充值三四笔,金额最多的一笔是648元,这些钱都是充到同一款游戏中。

据了解,第一次发现孩子充值后,褚先生联系了上海巨人统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我当时还抱着希望,一直联系协商退款的事。他们说账号信息显示为成年人,一开始的时候,说退我们800元,后来经过几次沟通,他们又说可以退首次充值的一半,也就是5200元的一半,2600元。我问他们退款依据是什么,游戏公司说是人道主义补偿。但是,对于第二次充值的6000多元,他们不受理。”褚先生说,游戏公司告诉他,第二次充值的情况,是因为家长没有改密码,“当时我们改了微信支付密码,没想到一款游戏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充值渠道。”

真·探141案丨男孩玩手游充值一万多元,家长欲退费犯了难

“游戏公司说我没保护好密码,我说,游戏公司系统应该自动识别这个账号。因为,充值频率太高,明显不正常,之前他们也知道这个账号存在未成年人充值的情况,我反映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几个月期间,他们没把这个账号封停,他们的管理也有漏洞。”对于游戏公司的退款方案,褚先生表示不满意,认为应该退还充值款的80%。

为了尽可能地追回充值款,褚先生也向公司注册地上海的相关部门反映求助,但是截至目前,褚先生仍未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游戏公司电话没打通

相关部门将沟通协调

4月24日下午,记者根据褚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多次联系上海巨人统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但是因电话繁忙,一直没有打进去。随后,记者又咨询了此前介入此事的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他们曾经多次接到褚先生的反映,此前褚先生的孩子充过一次钱,游戏公司酌情处理,当时家长没有明确要求封停账号,在褚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又充了第二次钱,对此,游戏公司说可以处理前一次充值的一部分,但是当事人不接受。工作人员表示,此事从去年到今年拉的时间比较长,游戏公司不是说一分钱不退。“我们也在尽力推动协商,还给褚先生提供了法律援助的电话,咨询免费的律师。我们很理解家长的心情,也帮着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我们没有行政强制权,能做的就是尽量通过职能部门,做一个协调沟通,但是不能强制公司退多少钱。”工作人员说。

随后,记者又和褚先生将问题反映至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

“我文化水平不高,不懂游戏,小孩说用手机做作业,我也没多加考虑,干了一天活,就把手机给小孩了。吃完饭就早早地休息了。这11300元,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钱,是我们的血汗钱,如果是几百元,我就当丢了。这是小孩充的,希望游戏公司能进行多重识别,避免未成年人冒用家长信息充值,也希望全社会关注这个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切切实实地解决这个问题,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减少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的负面影响。”褚先生说。

律师说法:

孩子擅自消费无效,协商不成可起诉

对于未成年人充值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张宝清律师。张律师介绍,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对于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充值的游戏金额较大,与其年龄和消费能力不匹配且没有得到监护人同意和追认,家长和监护人可以请求退款。但是如果家长存在监管失职的情况,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返还的数额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处理。

张律师提醒,未成年人利用家长的身份信息进行游戏注册和游戏充值的事件多发,未成年人缺少自我管控的能力,在体会到游戏充值带来的虚荣感后,如果不加以管制,最终只会积少成多。要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从根源上说,父母和监护人应该保管好手机密码和支付密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此外,游戏公司也应采取、探索更加完善的支付验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