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家都变怂了?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定存1年暴增16.8万亿

大家都变怂了?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定存1年暴增16.8万亿

蓝白观楼市

2024-05-27 18:52发布于河南房产领域创作者

大家好,我是蓝白。

最近老是接到骚扰电话,大概有三类。

要么是冒充银行的中介,说能置换低息贷款。

要么是不知道真假的移动客服,要给我升级套餐。

要么是先生您好,您是我行优质客户,符合办理XX信用卡标准。。。

我一般都是连说几句谢谢,啪的一下很快啊就挂掉了。

太惨了家人们,咱每天的社交圈子就是这些礼貌又客气的推销电话,再加上外卖和快递。

说实话,搁前些年,有推销信用卡的,我高低得聊几句,现在早没这个心气了。

身边朋友该办的也都办了,任你现在什么联名卡,白金卡,积分卡,都唤不起办卡的欲望。

十几年前吧,刚毕业那会,大街上随便拽个人问“哥你办卡不?”,人家就有兴趣,路边支个小摊还有人主动上来问。

我一个同学那时候怀里揣个机器天天扫楼,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上万,喝酒全是他请。

后来地推这一套就不灵了,花样开始变多。

比如各种APP的线上导流,电话轰炸,或者电影院、超市、车展特定场景获客,搞一些明星动漫萌宠之类的IP联名。

今天咱们就从信用卡和存款聊起,我们生活中的“花钱”和“存钱”趋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说信用卡。

看两组数字:

1,信用卡发卡量大幅下滑。

央行发布的《202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同比下降3.89%。

2022年减少了200万张,2023年少了3100万张,这降幅有点夸张。

大家都变怂了?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定存1年暴增16.8万亿

同时,季度环比降了1.54%,不仅连续五个季度下降,也创出最大下降幅度。

宇宙行ICBC少了1200万张,建行少了800万张,平安银行、交行、浦发也都减少了数百万张。

有“零售之王”称号的招行,少了559万张,首次跌破1亿张,更有风向标意义。

为啥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发卡量降这么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前些年银行疯狂扩张信用卡业务,搞了太多的僵尸卡,连央妈都看不下去了。

2022年7月份,央行和原银保监会发了个通知,长期睡眠卡率超过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

啥叫睡眠卡呢?

监管说了,是针对连续18个月以上、无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信用卡。

截止2022年底,信用卡活卡率只有56.9%,离20%的要求差太远了。

这个通知的过渡期是截止到今年7月份,所以,今年上半年,信用卡量还会继续压缩。

2,清理睡眠卡能解释发卡量下降,却不能解释交易额也在降。

券商中国的统计,2023年银行信用卡交易金额普遍出现萎缩,14家银行同比下降。

平安银行减少了6100亿,降了18%、兴业银行少了4500亿元,降幅16.23%、光大和广发都少了10%以上。

为啥信用卡不香了?

我觉得两个原因吧。

一是移动支付的冲击。

疫情之前的全民超前消费时代,从2014年蚂蚁金服成立,先后推出花呗、借呗,到2019年累计发放贷款高达1.7 万亿。

不是有句话么,“该省省,该花花,花呗白条都香过信用卡”,虽然信用卡活动积分多,架不住互联网巨头们的触角无孔不入。

大家都变怂了?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定存1年暴增16.8万亿

二是以前透支的太凶了。

我之前同事,上有老下有小,老婆全职带娃,每个月还房贷,加上吃喝烟酒,养车买衣服出去玩,从一张卡到手里攥七八张卡,以卡养卡,滚雪球一样欠了将近二十万。

欠债这件事啊,一回生二回熟,欠两三万的时候还有点忐忑,这得存多久才能还?后来就债多不愁,虱多不痒,该干嘛干嘛,能拆对就拆对,实在顶不住了,任你催收电话打到爆,照样吃的好睡得香。

尤其是过去几年积攒下来的大坑。

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报告,2023年末,中国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规模创单季度新高达475.2亿元,规模同比增长超6倍,其中,信用卡透支占比达60.8%,是个贷不良主要来源。

我觉着,信用卡这玩意,不是洪水猛兽,也没有好坏之分。

有人把它当作薅羊毛赚积分的工具,办卡送东西,吃饭购物还能打折,有爱精打细算的,还能打个还款时间差多赚几天利息。

有人把它当成虚幻的数字,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谁都喜欢吃喝玩乐,可凡事皆有代价。

银行借你钱的时候,是心善见不得穷人的于老爷子。

催收的时候,就是有债必偿的兰尼斯特。

相比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的变化,存钱的数字波动更加剧烈。

这两年手里但凡有点钱的,存定期是越来越疯狂了。

截至4月12日,已经公布的2023年23家上市银行,定期存款余额达到99.36万亿元。

比2022年的82.57万亿元,同比暴增16.8万亿元,增幅达到了20.33%。

李奇霖的报告说,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经从2017年的“六四开”,上升到了目前的“七三开”。

兴业宏观的数据,2024年2月,居民定存在居民存款中的占比达到72.1%,创下2004年12月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大家都变怂了?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定存1年暴增16.8万亿

大家都知道,存定期还是存活期,死钱和活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放到活期上是为了随取随用,放定期那就是打持久战,奔着利息去的。

在低利率环境下,人的心理都是先锁定长期无风险收益再说。

这就有意思了,你越是降息,利率越低,哄抢定期的越多人,主打一个叛逆。

当大家一股脑都去存定期,大额存单抢都抢不到,沉淀在银行里的存款无法“活化”。

居民存款无法转化成活期,那就更不能转化成企业的活期。

而企业活期存款,是M1的核心部分。

这就是M2高增,M1负增长的原因。

正因为经历了透支爆卡的毒打,又看不清工作收入的走向,才有了居民花钱与存钱态度的变化。

信用卡交易额减少,不良率增加,和一窝蜂的存定期,刚好是硬币的两面。

原来爹妈说“趁年轻多存点钱”,“穷家富路”,“能省则省”,“量入为出”,总觉着老一辈人太抠了。

所谓“话不教人,事教人”,赚钱变难之后,“真香定律”自然就起作用了。

在花钱与存钱这件事上,终于做到了“理解父母,成为父母,超越父母。”

很多人可以在读个二本之后,不屑于父辈们略显笨拙的知识、见闻、口才、文笔。

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小看他们的阅历。

花钱怂一点,存钱早一点,没什么不好。

每个人都想当万众瞩目的英雄,可现实往往是:为了花钱和存钱,为了这碎银几两,生活中只能做个狗熊,关键还特喵的是个小心翼翼的狗熊。

我是蓝白,今天现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查看原图 99K

  • 大家都变怂了?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定存1年暴增16.8万亿
  • 大家都变怂了?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定存1年暴增16.8万亿
  • 大家都变怂了?信用卡两年减少3300万张,定存1年暴增16.8万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