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通肠道二药+降胃气三药,以降浊气之法升清气,九窍通则全身舒畅

作者:春仁医者

何为清气、浊气?有什么作用?

清指的是水纯净而没有任何的杂质;浊与清对应,指的是不干净的水;《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清气、浊气,指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清气说的是人体的正气,具有濡养和滋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脉、经络等的营养成分;浊气说的是经过人体运化后对身体无用的代谢物。

通肠道二药+降胃气三药,以降浊气之法升清气,九窍通则全身舒畅

浊气不降

九窍不利有哪些症状?

九窍指的是两目、一口、两鼻(孔)、两耳及前后排泄器官,总共九个;这九窍需得清气的 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九窍失养便会产生相应的症状:

1、目窍失养:视力受影响,常有眼花、眼干、视物模糊等症状,见于近视眼、远视眼、白内障、飞蚊症等。

2、口窍失养:咀嚼功能受影响,常有牙疼、口腔黏膜疼痛等症状,见于口腔溃疡、牙宣、牙痛等。

3、鼻窍失养:辨别味道受影响,常有鼻塞、流涕、鼻血等症状,见于鼻窒、鼻衄、鼻渊、鼻息肉等。

通肠道二药+降胃气三药,以降浊气之法升清气,九窍通则全身舒畅

鼻炎

4、耳窍失养:听力受影响,常有耳鸣、耳聋等症状,见于神经性耳鸣、老年性耳聋等。

5、排泄器官失养:大小便受影响,常有遗尿、便秘、小便不通等症状,见于淋症、慢性肠炎、前列腺增生等。

《黄帝内经》: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这句话的意思有两层,第一层:清气养诸窍,滋养五脏六腑;第二层:浊阴不降,干扰五脏六腑;要想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正常的工作,就得降浊气与升清气,清浊分离各司其职;清气与浊气皆来源于脾胃,我们可以通过让清气升或让浊气降的治疗方式改善头痛、耳鸣等九窍不通的病症,因为升清降浊是相辅相成的。

通肠道二药+降胃气三药,以降浊气之法升清气,九窍通则全身舒畅

高血压

临床上有多少患者的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神经性头痛久治不愈,很多时候只注重了升清而忽略了降浊的本质;对于清阳不升而发生的上述病症,通过葛根、川芎、丹参等改善上部循环的药物或者苍耳子、辛夷、白芷等宣散外风的药物,茯苓、白术、南沙参等健脾益气的药物可以短时间改善症状,却不能达到长期稳固的疗效。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升清配合降浊的方式进行治疗,上焦的浊阴不能自行降下,通过通下焦胃肠,让浊邪有出路,那么上部的鼻炎、头痛、耳鸣、口腔溃疡等自然也就消除了。

通肠二药:鸡屎藤+火麻仁

鸡屎藤、火麻仁是通肠道积滞的药物,这两味药物通下的大便有个明显的特点需要说明,服用后大便呈现出黑色,不是肠道出血的表现,而是肠道内宿便被排出的表现;此外此鸡屎藤也能改善食欲和降尿酸,常用于小儿食积之症以及中老年尿酸偏高。

通肠道二药+降胃气三药,以降浊气之法升清气,九窍通则全身舒畅

火麻仁

此外,鸡屎藤、火麻仁较为平和,体虚者可直接采用;若体质壮实者,肠塞不通顽固者,可加用炒猪甲配合使用,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文章内容。

这种中药,能排胃肠的浊气,吃了打臭屁,咳嗽、便秘、息肉都能用

降胃三药:枳壳、赭石、枇杷叶

《黄帝内经》言:“浊气在上,则生䐜胀”,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常情况下,浊气应当通过胃、肠道排出,浊气不降则生腹部胀满,浊气不降反升则生呃逆、嗳气、头晕、头胀等症,这个时候可以在通肠的基础上配合枳壳、赭石、枇杷叶降浊气,浊气虽来源于肠胃,但因浊气弥漫身体,此三药不仅能降胃肠浊气,还能降肺、肝、头部的浊气。

结语

今天分享的内容侧重于胃肠降浊,作为升清药物治疗头痛、眩晕、耳鸣、鼻炎等的辅助使用,在具体运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降胃肠浊气药物,不可久用,久用会耗气,亦可配合补气药物使用。

2、体虚之人出现耳鸣、头痛、眩晕之症,多属清气不升,重在提补正气即可,少量使用降浊之药,如补中益气汤加入少许枳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