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腸道二藥+降胃氣三藥,以降濁氣之法升清氣,九竅通則全身舒暢

作者:春仁醫者

何為清氣、濁氣?有什麼作用?

清指的是水純淨而沒有任何的雜質;濁與清對應,指的是不幹淨的水;《黃帝内經》中提到的清氣、濁氣,指的是什麼呢?簡單來說,清氣說的是人體的正氣,具有濡養和滋潤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筋脈、經絡等的營養成分;濁氣說的是經過人體運化後對身體無用的代謝物。

通腸道二藥+降胃氣三藥,以降濁氣之法升清氣,九竅通則全身舒暢

濁氣不降

九竅不利有哪些症狀?

九竅指的是兩目、一口、兩鼻(孔)、兩耳及前後排洩器官,總共九個;這九竅需得清氣的 滋養,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九竅失養便會産生相應的症狀:

1、目竅失養:視力受影響,常有眼花、眼幹、視物模糊等症狀,見于近視眼、遠視眼、白内障、飛蚊症等。

2、口竅失養:咀嚼功能受影響,常有牙疼、口腔黏膜疼痛等症狀,見于口腔潰瘍、牙宣、牙痛等。

3、鼻竅失養:辨識味道受影響,常有鼻塞、流涕、鼻血等症狀,見于鼻窒、鼻衄、鼻淵、鼻息肉等。

通腸道二藥+降胃氣三藥,以降濁氣之法升清氣,九竅通則全身舒暢

鼻炎

4、耳竅失養:聽力受影響,常有耳鳴、耳聾等症狀,見于神經性耳鳴、老年性耳聾等。

5、排洩器官失養:大小便受影響,常有遺尿、便秘、小便不通等症狀,見于淋症、慢性腸炎、前列腺增生等。

《黃帝内經》: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

這句話的意思有兩層,第一層:清氣養諸竅,滋養五髒六腑;第二層:濁陰不降,幹擾五髒六腑;要想使五髒六腑、四肢百骸正常的工作,就得降濁氣與升清氣,清濁分離各司其職;清氣與濁氣皆來源于脾胃,我們可以通過讓清氣升或讓濁氣降的治療方式改善頭痛、耳鳴等九竅不通的病症,因為升清降濁是相輔相成的。

通腸道二藥+降胃氣三藥,以降濁氣之法升清氣,九竅通則全身舒暢

高血壓

臨床上有多少患者的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神經性頭痛久治不愈,很多時候隻注重了升清而忽略了降濁的本質;對于清陽不升而發生的上述病症,通過葛根、川芎、丹參等改善上部循環的藥物或者蒼耳子、辛夷、白芷等宣散外風的藥物,茯苓、白術、南沙參等健脾益氣的藥物可以短時間改善症狀,卻不能達到長期穩固的療效。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采取升清配合降濁的方式進行治療,上焦的濁陰不能自行降下,通過通下焦胃腸,讓濁邪有出路,那麼上部的鼻炎、頭痛、耳鳴、口腔潰瘍等自然也就消除了。

通腸二藥:雞屎藤+火麻仁

雞屎藤、火麻仁是通腸道積滞的藥物,這兩味藥物通下的大便有個明顯的特點需要說明,服用後大便呈現出黑色,不是腸道出血的表現,而是腸道内宿便被排出的表現;此外此雞屎藤也能改善食欲和降尿酸,常用于小兒食積之症以及中老年尿酸偏高。

通腸道二藥+降胃氣三藥,以降濁氣之法升清氣,九竅通則全身舒暢

火麻仁

此外,雞屎藤、火麻仁較為平和,體虛者可直接采用;若體質壯實者,腸塞不通頑固者,可加用炒豬甲配合使用,具體可以參考以下文章内容。

這種中藥,能排胃腸的濁氣,吃了打臭屁,咳嗽、便秘、息肉都能用

降胃三藥:枳殼、赭石、枇杷葉

《黃帝内經》言:“濁氣在上,則生䐜脹”,這句話的意思是正常情況下,濁氣應當通過胃、腸道排出,濁氣不降則生腹部脹滿,濁氣不降反升則生呃逆、嗳氣、頭暈、頭脹等症,這個時候可以在通腸的基礎上配合枳殼、赭石、枇杷葉降濁氣,濁氣雖來源于腸胃,但因濁氣彌漫身體,此三藥不僅能降胃腸濁氣,還能降肺、肝、頭部的濁氣。

結語

今天分享的内容側重于胃腸降濁,作為升清藥物治療頭痛、眩暈、耳鳴、鼻炎等的輔助使用,在具體運用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降胃腸濁氣藥物,不可久用,久用會耗氣,亦可配合補氣藥物使用。

2、體虛之人出現耳鳴、頭痛、眩暈之症,多屬清氣不升,重在提補正氣即可,少量使用降濁之藥,如補中益氣東加入少許枳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