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作者:世间一分钟

古时候有钱的男性通常拥有三妻四妾,皇帝则拥有后宫数千名女性,许多人说这种现象是个人欲望,其实是深受当时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古人极其重视后代,男性作为祭祖的继承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便可体现后代的重要性,若是没有后代继承血脉就是最大的不孝,无论富豪还是皇帝都在极力扩展家族血脉传承。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作为明朝一位显赫的皇帝,统治大明朝22年期间居然没有生过一个儿女,关于这点有一位宫女曾在临死前透露一个秘密,一个关于朱棣身体的秘密。

朱标之死,大明之乱

众所周知,朱标是朱元璋的嫡子、长子,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成长,但性格品行与父亲有所不同。

他更显温文尔雅品行纯良,监国多年屡次立下战功,因其威望与能力在朝廷中备受尊敬。

论兄友弟恭朱标的温和公正,朱棣、朱㭎等兄弟受罚时常常站出来求情;伦谦和明理,他无论在朝臣还是皇子之间都有极高的信任与支持,可以说是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朱标命运多舛英年早逝,对明朝的皇位继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朱标之后朱允炆继位成为皇帝,统治时期实施削藩政策、剥夺藩王兵权,而且手段过于简单粗暴。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未能妥善处理藩王的反应,燕王朱棣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燕赵之地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虽然无法与中央朝廷相抗衡,但却不愿意为砧板上的鱼肉。

看到其它藩王的凄惨下场,预见自己若是投降,迟早会成为他们,在这种危机感的驱使下决定“起靖难、清君侧”,一场围绕叔、侄之间的战争拉开帷幕。

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这场战争不仅是权力的争夺,更是朱棣对朱允炆政策的反抗,靖难之役前前后后持续四年,最后以朱棣的胜利告终并开启自己的统治时代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如开篇所言古代中国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在皇室之中,绵延子嗣被视为皇帝的重要责任,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就有26个儿子。

朱棣的儿女也不好,林林总总也生下10个左右,但这些都是在他当燕王时生的,成为皇帝之后的十几年间居然没有新增子女的记录,这一现象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的。

关于这种情况主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对徐皇后的感情太深,还有一种就是与他的身体有关,接下来咱们就一一阐述。

徐皇后去世,思念成疾

在古代的宫廷历史中,徐皇后名声稍显黯淡,但却极富传奇色彩,一生很短暂只活了46年,与朱棣的故事却十分感人。

徐皇后出生于军旅的家庭,父亲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为大明朝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徐皇后不仅承袭家族的武艺,更继承深厚的文化素养。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与此同时,她的聪明才智和贤惠很早就就受到朱元璋的注意,为拉近与徐达的关系进行政治联姻,就这样成为朱棣的王妃。

徐皇后贤淑且有能力,还曾与马皇后生活过一段时间,深得对方的赞誉。简而言之,徐皇后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称得上是朱棣的“马皇后”。

朱棣与朱允炆争夺帝位时,徐皇后显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也为其最终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比如李景隆的大军将北平围得水泄不通,她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慌张,反而坚守城池鼓励和组织城中的妇女参与抵抗,最终保住这座城市,保住朱棣最后的希望。

公元1402年,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成为明成祖,徐皇后从燕王妃变成皇后,但却并没有因身份的改变而自视甚高,时时刻刻关注朝政和民生。

皇后仁明贤淑,汉马氏、唐长孙之伦也,虽处宫中,其一念惟在仁民。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她与朱棣之间感情深厚,育有三子四女,关心家庭之余积极参朝政。

当然这种关注朝政并不是参政,而是多次劝谏朱棣注意国家大事、合理处理内政外交,好似马皇后劝诫朱元璋一样。

如此一位皇后自然深得民心,不幸的是她身体一直疾病缠身,41岁那年匆匆去世。徐皇后作为皇后的时间极为短暂,若非如此在历史上必然会留下更浓厚的色彩。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极度悲痛,不仅为发妻举行隆重的丧礼,还在多处建寺纪念。根据明朝历史的记载,朱棣甚至再没有立过皇后,可见徐皇后的早逝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朱棣一直沉浸在徐皇后去世的悲伤中,自然也没有心思与其她妃子生育孩子,也就造成他执政22年一直未生下一子。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可话又说了回来,古人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并不如现代技术先进,即便放到现在也无法百分百控制“不生孩子”,更何况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呢?哪怕是万分之一的“中招率”也会有漏网之鱼。

基于此,关于朱棣为何执政22年未能生下一男半女,有人猜测与其身体有关,而这一种猜测也有相关的历史记录,亦或者说是证据。

“自家阳衰”透露实情

关于朱棣的感情故事有这样一段记载,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对后宫的冷落变得更加明显,后来对一位姓权的妃子颇为宠爱,可惜这位妃子也早早去世。

权妃死后不久,一位姓吕的妃子向朱棣告密,说权妃是被毒杀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后宫不可饶恕,愤怒之余朱棣下令彻查,先后处决数百名涉嫌的后宫妃子和宦官。

在此期间还发现一件丑闻,大致就是吕妃与宦官私通的事情被揭发出来,给皇帝戴LV帽不可饶恕。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事发后吕妃自杀身亡,但相关人员并没有这么好运,大约有3000人在此事中受到牵连。

好好的妃子不做为何要与宦官私通呢?关于这件事情朝鲜史籍《李朝世宗实录》中有所提及。中国历史为何会在朝鲜史书中出现,原因很简单,当时朝鲜与大明朝有政治联姻。

其中有一位姓韩的妃子,在回到朝鲜后将事情说了出来,就好比我们唠家常、聊八卦一样。根据朝鲜史料的记载,一位曾在宫中服务的老宫女临终前,留下这样的话:

“自家阳衰,故私年少死人,何咎之有......”

“阳衰”事什么意思,按照现在的解释来看就是指人体内阳的不足的一面,是阳虚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句古话叫做“阳衰福短易失魂”,简单来说这类人不容易生孩子。

朱棣是一个身体强壮的军人,为何会不容易生孩子呢?或许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系。朱允炆登基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拿下南京成为皇帝。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不过,他并没有沉迷于南京的繁华生活中,即位后对外迅速采取措施稳固政权,加强对北方的经营。

朱棣致力于与北方的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成功让鞑靼、瓦剌各部接受明政府的封号,为其北方政策增添一层保障,但这却是建立在战争的基础上。

有史料记载,在公元1410年至公元1422年间,朱棣亲自率军北征五次,也是在第五次北征班师回京的途中不幸去世,结束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战争成就了朱棣一生的伟业,但也是充满危机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当场丧命,亦或者对身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朱棣继位后就没有生过孩子,若真是战争造成的身体因素,大概率是在靖难之役中造成的。

朱棣登基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原因

靖难之役中燕军虽然多次取得小战役上的胜利,但每一次战争都是以少胜多,以一地之力对抗整个大明朝,可想而知双方兵力的差距有多大,想要赢必须要以命相搏。

李景隆曾两次带领40万以上的大军,与燕王朱棣的几万大军对峙,后者还有一次陷入危机之中,若非张玉以命换命朱棣当时就会被围捕。

燕王倦矣,不趁此时擒之,更待何时。

如此险境、如此拼命的情况下,若说朱棣身体没有受到伤害不符合常理,基于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假设。或许在靖难之役中身体受到伤害,进而导致生育能力受损,所以在执政22年期间没能生下一个孩子。

毕竟古代人对传宗接代十分看重,尤其是一位权力至高、拥有无数后宫佳丽的皇帝,若不是身体上存在什么问题,又怎么可能没生下一个孩子,甚至连怀孕的记载都没有。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