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琉璃厂故事449鲁迅的留黎厂(二一五)

作者:读创网

夏和顺

1927年7月13日,鲁迅在广州,抄《〈朝花夕拾〉后记》完毕。

琉璃厂故事449鲁迅的留黎厂(二一五)

△《朝花夕拾》初版封面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收入10篇文章,多为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朝花夕拾〉后记》原载《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15期(1927年8月10日)。

7月14日晚,黎仲丹赠荔枝一筐,分其半赠北新书屋同人。

北新书屋于1927年3月25日在广州芳草街开业,平时由许广平的妹妹许月平经营料理,稍有空闲,许广平也来帮忙。鲁迅嫌“广州的文坛太寂寞了,想‘挑拨’一下”,是开此书屋的初衷。他常抽空来此,和青年见面谈文学,曾畅谈未名社书刊和《莽原》杂志在北方的影响。

北新书屋店址在惠爱东路(今中山四路)芳草街44号二楼,原为孙伏园所租,租金每月60元。有两个房间、一个厨房。孙伏园离粤赴武汉,留下此房,正好续租用作书屋,前房开店,后房住人。前房书屋三边矗立书架,中央一个长柜,顾客可在书架之间站着挑选书籍。

北新书局虽然不参股,也不干涉经营,但提供大量书籍支持。北新书屋实际相当于北新书局、未名社的代售点。据鲁迅日记载,3月17日收到图书9包,24日收到26包,25日收到15包,此后每月均能收到图书,最多一次是4月30日,收到北新书局32包,当天收到未名社书籍8包。鲁迅曾写信提醒李霁野:“望此后寄书,可往北新参考其包装之法,以免损失。”

琉璃厂故事449鲁迅的留黎厂(二一五)

△鲁迅译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

北新书屋开业前两个月,生意较为兴旺。鲁迅4月9日致李霁野信中说:“前回寄来的书籍,《象牙之塔》《坟》《关于鲁迅》三种,俱已卖完,望即续寄。《莽原》合本也即卖完,要者尚多,可即寄二十本来。”“《穷人》卖去十本,可再寄十本来。”“托罗兹基的文学批评如印成,我想可以销路较好。”

琉璃厂故事449鲁迅的留黎厂(二一五)

△台静农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

鲁迅的本意,是在广州长期住下去,北新书屋自然也会开下去。但是随着当局在广州“清共”,政治形势急转直下,鲁迅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书店也迅速走下坡路。许广平后来说:“但是这位先生却又不想开书店了……以为麻烦得很,不如托一个熟人随便出掉它。”

7月15日上午,寄李霁野、台静农信,并《〈朝华夕拾〉后记》一篇,《小约翰》译稿一本。寄北京北新书局信并稿一篇(即《略谈香港》)。转寄江绍原《语丝》137期5本。

审读:孙世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