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北玉米开始“倒灌”东北了! “回马枪”,杀得小麦大惊失色!

作者:鸡麻麻

华北玉米开始“倒灌”东北了!

等啊,盼啊,玉米到底还是没能迎来反转,不但没反转,反倒是更加混乱了。

首先就说山东玉米的这个上量问题。

之前这个上量虽然说也在不停地波动,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但总体还是比较利索的,说增就增,说减就减,也不带含糊的。

但自从进入4月份以后,就感觉山东玉米的这个上量就降不下来了,一直在千余辆的位置上徘徊。

好不容易这两天慢慢降下来了,降到了500多辆,但一夜之间又涨回去了,又增长到了700多辆。

说明什么呢?

说明惜售挺价情绪明显变弱了,都在找车出粮。

不过预计上量也持续不了多久,因为马上又要变天了,天气预报显示,下周山东多地又将迎来降雨,估计对上量又会有一定影响。

但是风险也来了,即降雨过后大概率又要反扑。

山东市场还没整利索,东北玉米也开始闹心了。

本来以为东北玉米是稳坐钓鱼船职,但是最近突然又跌了。而且有消息称,由于与华北玉米价格持续倒挂,已经出现华北玉米“倒灌”东北的现象了。

东北玉米本来就外运困难,正在发愁呢,结果又整这么一出。虽然说量不大,但是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小。

当然主要还是情绪和心态上的影响。

因为现在玉米的大流通起不来,各地粮基本都被困在了本地,运吧也运不出去,消化也消化不了,所以供需其实没啥变化,主要的波动还是出在情绪和心态上。

本来东北还在积极性锁粮,但华北玉米这么一“倒灌”,反倒让企业开始犹豫了。虽然东北的上量没怎么大增,但是企业的积极性降低了,情绪也开始发生变化。

虽然华北在跌,南方销区的需求也比较弱,导致东北玉米外运不畅,但是东北市场一直还是比较坚挺的。

一方面有增储做后盾,另一方面也等待着行情打开,一举翻身。

但是现在变得有点悲观了。

因为山东华北市场短期来看,没有什么起色。

一方面是卖压依旧很大,再加上进口玉米直接杀进来了,看跌情绪增加;

另一方面,新麦即将收获,除了面临腾仓的风险以外,最近小麦也是跌得不成样子,导致新麦的开秤预期进一步走弱,与玉米的价差也逐渐缩小。

这同样给玉米造成了一定压力,于是山东华北玉米在内忧加外患下迟迟难抬头,而山东华北难抬头,东北玉米的这口气也就喘得不顺。

更麻烦的是,马上4月见底了,快到5月了,而市场对于5月份的玉米预期也正在走弱。

一是5月份早熟小麦就要上市了,玉米可能会面临集中腾仓的风险,市场可能会进一步承压。

二是5月份的需求依旧堪忧。

甭管远期需求是否有潜力,但至少目前来讲,猪价还在波动,而且4月份均价出现了下降,5月份是否能好转以及即便好转能好转多少,市场争议较大。

三是参考去年行情的话,5月份正是玉米全年的低点。

这使得5月份的玉米不禁再次被迷雾笼罩。

不过也有好消息,虽然5月份预期不咋地,但是有机构预测,综合整个二季度,玉米的饲用消费预期是增加的。

原因是水产养殖正在从淡季走向旺季,而猪价虽然5月争议较大,但6月的预期较高,因此二季度饲料需求呈季节性恢复。

而玉米跌至低位以后,其替代品的优势变得不明显,替代品的影响或逐渐减弱,有利于玉米消费的回归。

再加上之前政策已明确限制保税区进口玉米的流入,这也为后续玉米的需求释放了空间。

因此,预计在二季度末期玉米有望迎来好转,但能否彻底结束这种僵持行情,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华北玉米开始“倒灌”东北了! “回马枪”,杀得小麦大惊失色!

好一个“回马枪”,杀得小麦大惊失色!这回真撑不住了?

就在前两天,我们刚说完依然认为小麦的风险是大于玉米的,结果这话时刚落,刚有了点起色的小麦再次开跌了。

可以说,这回小麦是妥妥地杀出了一个“回马枪”。

先是行情急剧拉涨,然后还没等市场回过神来呢,又马上转身一刺,小麦再度下跌。

听着是不是又和去年很像?

只能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和去年的行情一样,今年的小麦也是“一次长跌,二次急跌”,即小麦在第一次下跌的时候,往往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跌势属于缓慢下移。然后中间会经历一次短暂的上涨,正在市场刚要松口气或者还没松的时候,随即又出现了二次下跌,并且价格重心直接下移。

可以说,小麦确实没能躲过此劫。

而我们之前曾提到过,二次下跌的风险要高于第一次。

为什么呢?

因为在小麦第一次下跌的时候,持粮主体往往是不甘心的,并且也存在期盼,挺价情绪就比较浓。但是尤其在经历回马枪式的二次下跌以后,情绪往往会先崩塌,这时候的下跌往往会更惨重。

再加上当前小麦市场确实是跌声一片。

第一,政策小麦采购以及双向采购的价格也在走弱。

一方面是需求有限,不少面粉企业也是硬着头皮开机,收不了那么大的量;

另一方面小麦跌跌不休,也使得市场对于新麦预期不断走弱,在预期不断走弱的情况下,企业采购意愿也随之下降。

具体就表现为新麦的预采购以及双向采购的成交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第二,小麦轮出成交走低,供应压力难释放。

轮换粮成交率走低,说明小麦的轮换压力释放变缓,供应压力持续。

而距离新麦上市越来越近,意味着时间越来越紧迫,而为了完成任务,就出现了以价换量的操作。

所以这波下跌与轮换粮的以价换量不无关系。

第三,需求根本指不上。

供应压力持续,但另一方面,需求也根本指望不上。

一来正值消费淡季,面粉走货不畅,采购意愿也就不高。二来至少后续来看,小麦需求利好的因素不多,至少短期内小麦需求很难全面发力。

供应压力持续,但需求却接不住,所以只能频频落价。

更糟的是,随着小麦的再次走跌,市场情绪也随之跌入冰点,再加上新麦丰产预期不断上升,使得市场对于新麦的预期开始走弱。

之前市场对于2600-2700元/吨的区间普遍认可,但现在出现了明显的掉档,即开始向2500-2600元/吨靠拢,甚至更悲观一点的已经落到了2400-2500元/吨了。

那么,小麦是不是真的撑不住了,要破位大跌呢?

虽然行情难测 ,但我觉得先别那么着急下定论,因为小麦市场也并不是完全悲情一片。

首先是陈麦余粮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更别提优质陈麦就更加稀缺。

当前陈麦之所以发不了力,主要是政策粮疯狂轮换,推高了市场供应,但政策粮总有拍完的时候,一旦停止,陈麦的余粮优势就会显现。

目前来看,这可能会被推以新麦上市以后了。

因为目前来看,政策粮仍在主导市场,而只有待新麦上市以后,受晚熟期影响陈麦需求才会真正显现。

其次,至于说新麦预期会不会走低,取决于3方面:

一是新麦的收获情况,包括质量以及数量;

二是玉米与小麦的价差;

三是种植成本。

不排除在新麦丰产压力下,有进一步走弱的可能,但我们更认为这是动荡行情中不可避免地波动,而随着小麦购销逐渐稳定以后,麦价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且平稳的区间。

今年政策端对玉米的扶持不小,也不会放任小麦不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