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地球日:给海洋送鱼、用贝类净水!蓝色粮仓 种 出这些新成果

作者:晴晴说事

声明:本文已开启全网维权,不得搬运抄袭,违者必究。谢谢您的理解和合作!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中国各地陆续展开系列海洋生态保护行动,以实际行动守护“蓝色粮仓”,让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世界地球日:给海洋送鱼、用贝类净水!蓝色粮仓 种 出这些新成果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如东基地通过自主研发的野生鱼种保活、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技术,已累计向黄海海域投放大黄鱼苗种超过1.2亿尾。

如东县还选择了适合本地海域生长的大竹蛏、海蜇、梭子蟹等当地特色海洋生物进行人工繁育与投放,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增加了渔业资源。

如东县还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沿海滩涂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建成面积660亩的勺嘴鹬保护小区,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世界地球日:给海洋送鱼、用贝类净水!蓝色粮仓 种 出这些新成果

在山东滨州,正海海洋牧场引入近江牡蛎等多种贝类进行人工繁育,每年可向海洋投放各类贝类300亿粒以上。科研表明,贝类不仅可以净化海水,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达到碳汇效果。

2亿粒近江牡蛎一年可净水400亿升,固碳60多吨,每年可创造近50万元的碳汇价值。滨州通过发展贝类养殖,当前的贝类生物总产量已达22万吨,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生态。

世界地球日:给海洋送鱼、用贝类净水!蓝色粮仓 种 出这些新成果

在生态脆弱的红树林保护区,大陆也在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去年启动了1600亩红树林修复项目,将20多种红树种按照 83个造林小班错落种植,旨在重建生物多样性。

一年多后的现场监测显示,红树林修复效果显著,许多红树苗已长至1米高。红树林是连接海陆生态的天然屏障,东寨港红树林修复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效保护区内229种鸟类等海陆生物,维系生物链平衡。

世界地球日:给海洋送鱼、用贝类净水!蓝色粮仓 种 出这些新成果

可以看出,在各地的海洋生态保护实践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共同的核心理念。中国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显示,中国有超过3万种野生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的濒危威胁,海洋生物更是重灾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针对不同海域及物种的特点,科学确定保护对象和方式至关重要。如东县选择本地特色海洋生物进行人工繁殖;

世界地球日:给海洋送鱼、用贝类净水!蓝色粮仓 种 出这些新成果

正海海洋牧场根据海域条件,选育适应性强的牡蛎;东寨港红树林项目则参考自然分布规律,采用多样性策略恢复生态系统。

还有科学家建议,可以在南海海域设置移动式渔业禁渔区,根据保护对象如珊瑚、泥潟等的迁移规律,实现精准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要防止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生物入侵。有研究显示,外来入侵种如褐菖蒲、水葫芦等已严重威胁东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

世界地球日:给海洋送鱼、用贝类净水!蓝色粮仓 种 出这些新成果

生态修复需要对物种进行风险评估,避免生物入侵。同时,修复后还需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入侵种。

开展海洋生态保护,社会各界力量需要汇聚。各地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向公众宣传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环保部门加大法规力度,严格监管海域污染。

世界地球日:给海洋送鱼、用贝类净水!蓝色粮仓 种 出这些新成果

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保护效率。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参与生态修复,形成合力。公民个人也应自觉护蓝,从日常生活入手,共同守护海洋家园。

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在行动!让我们携手守护海洋这个地球之母,让蓝色粮仓丰收硕果,让生态文明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声明:本文已开启全网维权,不得搬运抄袭,违者必究。谢谢您的理解和合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