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预付费模式职业闭店人:挨骂、被经侦调查,但月入10万,比上班强

作者:晴晴说事

声明:本文已开启全网维权,不得搬运抄袭,违者必究。谢谢您的理解和合作!

近年来,预付费消费模式在大陆愈发普及,从教育培训、美容美发、健身娱乐,到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预付费已成为许多行业的主流收费方式之一。这方法满足了消费者购买便捷性的需求,也有利于商家获得流动资金。

预付费模式职业闭店人:挨骂、被经侦调查,但月入10万,比上班强

预付费亦存在一定的法律监管漏洞,部分不法商家利用这一漏洞,在面临经营困境时通过各种手段逃废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在此背景下,一种被称为“职业闭店人”的灰色产业应运而生。

预付费消费模式下,职业闭店人应运而生

预付费消费模式优势明显,也存在一定

预付费模式职业闭店人:挨骂、被经侦调查,但月入10万,比上班强

缺陷。其最大优势是购买便捷,消费者一次性支付,可立即享受服务,无需重复交易。

但是,由于预付费使得商家拿到钱才提供服务的顺序颠倒,也给部分不法商家提供了隐患。一旦遇到经营困境,这些商家可能选择不履行服务承诺,损害消费者权益。

针对这样的商家,一种被称为“职业闭店人”的中介角色出现。他们接手经营不善的商家,帮助其闭店、退费,以此赚取中介费。尤其是高预付费的培训机构闭店更需要他们介入,因此职业闭店人主要服务于教育培训行业。

预付费模式职业闭店人:挨骂、被经侦调查,但月入10万,比上班强

根据天眼查数据,近3年教培类企业吊销注销达2.4万家,2022年单年倒闭数量是2019年的10倍。

可见,预付费教育培训行业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也孕育了职业闭店人的生存空间。这些闭店人靠着处理纠纷、退费等工作,每月可赚数万至10万元,远高于一般工作收入。

闭店人通过灰色操作盈利,自身也面临法律风险

尽管收入可观,但职业闭店人背后往往存在灰色操作。部分人会在闭店前收取高额续费;有的变更公司法人,转嫁风险;还有的只退少量费用,让消费者转到条件较差的商户继续消费等。这些手法都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

预付费模式职业闭店人:挨骂、被经侦调查,但月入10万,比上班强

完善监管是治理闭店人现象的关键

加强预付费合同管理,禁止变相订立保证金协议;限制商家收取高额预付费,合理确定预付费额度;明确商家信息披露义务,主动公示可能影响履约的重大风险;

加大对欺诈型闭店行为惩戒力度,严厉打击“跑路”现象;减轻消费者维权难度,建立快速有效的消费维权机制;培养消费者法律意识,提高其识别和防范商业欺诈的能力。

预付费模式职业闭店人:挨骂、被经侦调查,但月入10万,比上班强

加强对预付费消费的监管,在法律上堵住漏洞,则可有效遏制灰色地带的职业闭店人现象,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长远看,这也将促进预付费消费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声明:本文已开启全网维权,不得搬运抄袭,违者必究。谢谢您的理解和合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