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作者:一往历史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1960年,张灵甫遗孀王玉灵回到台湾,就收到了一份请柬。

原来是74师的老兵们主动宴请她,来到宴会现场的她更是被眼前的情景惊讶了,老兵们坐了整整20桌。

他们不仅主动请张灵甫遗孀吃饭,每个人都会站起来给王玉灵敬酒,即使张灵甫已经死去多年多年,74师的老兵们还是记挂这这一切。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虽然只是一场宴会,但不禁让人想起陈毅多年前的担心。

陈毅的担心到底是什么?这件事他是如何应对的?与张灵甫遗孀以及74师有什么关系?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74师的故事。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国军74师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总是只有100多万,而国民党军队则是400多万人。

不过国军的人数即便是解放军的好几倍,但他们完全不是解放军的对手,几年内战下来,解放军人数不减反增,其中除了我们吸收的群众们,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投降被我们改编的国民党军。

解放战争接近结束时,解放军的数量已经将近500万,其中更是将近一半都是由国军改编而来。这么多国军,难道不怕他们叛变吗?

这一点我们早就考虑到了,被俘的国军们解放军都会根据他们的意愿,不愿意加入解放军的,我们会给他们一笔路费,让他们回老家去。如果愿意加入解放军,我们也会对这些国军进行培训教育,再将他们改编到解放军内。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国军大部分都是劳苦出身,而且国民党的征兵方式非常粗暴,直接到各家各户去“抓壮丁”,因此大部分国军都不是志愿参军,战斗意志自然也不强。

针对这些现象,我党先是给他们讲革命思想、解放思想,改马克思主义,从思想上改造他们。不知如此,我党还在俘虏内部开展“诉苦大会”,讲述他们在国民党内遇到的不公与委屈。

解放军团结一致,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不搞官僚风气,反而上级对下级关心有加,这是他们曾经在国民党内不曾感受过的温暖。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感化了不少国军,帮助他们建立起保家卫国的信仰,让他们明白了究竟为什么会打仗,百姓们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不过在我们收编的国军里,有一支队伍让陈毅将军担心,那就是74军。

74军和一般的国民党部队不同,他们是国民党的王牌军队,每一位军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军队待遇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相比于其他“抓壮丁”而来的军人,74师里大部分都是自愿从军,而且他们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出身相对来说不低,最差也是识字的。

当然,这样一支被上级重视的部队,上级军官们也不敢克扣他们待遇、拨款,因此国民党内流行着一句话,“在其他部队当排长,还不如去74师做大头兵”。

抗日战场上的74师也曾是一支勇猛的队伍,日军对他们非常忌惮,不过到了解放战争,74师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战场上他们是一支勇猛、狡诈的军队,我军在与他们对战中吃过不少苦头,陈毅也领略过这支队伍的厉害。

孟良崮一战,我军与74师对战,在解放军猛烈的炮火攻势下,74军明显不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没有选择放弃抵抗,从连到营再到团,这支队伍竟然没有成建制投降的情况,这在国军队伍中是相当罕见的情况。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要知道,我军善待俘虏是出了名的,很多国军大兵们都清楚这一点,国共两党本就同属于中国人,大家又没有矛盾,若不是蒋介石一意孤行,一定要除掉我们,说不定两党还能和谐相处。

退一步讲,即便他们在战场上不拼命,被解放军俘虏了,解放军也不会虐待他们,国军们大部分都不愿意拼命,甚至在战争开打后,军官还会主动带着手下的士兵来投降,反而是74师这样抵抗到底的情况很罕见。

华野部队战胜了74师,并且击毙了张灵甫。战争看似进行得很顺利,不过粟裕还是发现了不对劲。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74师的猫腻

战争结束后,我方部队开始打扫战场,粟裕在办公室里仔细研读个纵队送上来的报告,越看越不对劲。整编74师应该有3.2万人左右,而解放军手里的俘虏只有几千人,即便算上战死的士兵们,人数上还是差着一大截。

粟裕仔细一算,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74师至少有7000人下落不明,这么大一群人,可以组成一支危害里强大的队伍了,而且他们一旦躲进深山,想要找到他们就难如登山了。

就在粟裕着急的时候,情报处报告里了一则消息,负责技术侦察的士兵发现,山谷里还存在着微弱的电报信号。

粟裕赶紧下令各纵队上山仔细搜寻,果然发现了问题,在600高低和孟良崮主峰的一处低洼地里,站着黑压压的一片敌人。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这些人就静静躲在山谷中,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即便在得知主将张灵甫被击毙,军队打了败仗的情况下,这支部队依然能够冷静自持,可见他们军事素养之高,也能窥见张灵甫平时治军之严,相比于其他国军,他们对国民党绝对是忠心耿耿。

这样一支部队藏在山里,他们不仅有机会对华野发起反击,还可能通过这支部队,继续在当地发展力量,说不定74师还能在短时间内“复活”。

那样的话,我们战士们的血就白留了,坚决不能让这7000人继续聚集在这里,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们剿灭。

解放军暗中对这7000多人的队伍进行了了解和部署,很快就将他们一网打尽,大量74师的士兵们成为了俘虏。

对于这一批俘虏的处理问题,陈毅决定不按照往常的处理方法,不能自由放他们离开,不论是轻伤兵还是身体健全的国军,一个都不能放过。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然而陈毅的做法与我们一直奉行的俘虏政策有所相背,不过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反对他的做法,因为74师太过突出,大家都担心将老兵放走之后,他们又会重新加入国民党阵营,说不定不久后这支敌军还会对着解放军卷土重来。

关于74师的处理问题,陈毅在华野团以上的干部会上直言:“蒋介石如果没有那些干部和士兵,我看他要如何反动?我们花那么大力气抓来俘虏,怎么能随便就放了?”

同时,在会上,针对王必成的六纵队未经批准,擅自释放了一个被捕的团长和副团长,陈毅也对他进行了批评:“团结干部正是精力强壮,反动最有劲的时候,你怕一时的麻烦,更大的疲劳、麻烦还在后面等着你呢。”

经过改造的74师官兵们,我们也决定将他们编入各解放军队伍之中,其实74师的官兵们长期使用先进武器装备,在技术方面确实比较领先。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其中还有大量参加过抗战好几年的老兵,作战能力娴熟,各方面战术水准,包括涉及一些先进的技术能力,这些都是解放军中所缺乏的人才。

74师的俘虏们确实能够补齐部分我军的薄弱环节,因此成为了各纵队积极吸收的对象。然后看到这种情况,陈毅也有些担心。

他说:“我们很多指挥员宁愿要解放战士,也不要翻身农民,因为解放战士有战斗经验,而翻身农民到部队里,给你讲民主,有时候会开小差,难伺候,但解放战士打胜仗没有问题,一到艰苦的时候就开小差。而翻身农民却很少,甚至没有。”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被解放的战士们虽然战斗能力没有问题,可政在政治素养和革命立场上却不坚定。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若是一场仗打得顺利,我们在战场上占优势,那么他们就会在队伍里好好打仗。

可一旦战争出现了不好的苗头,或者我军处于劣势,翻身的农民们会继续与我军战在一起,拼死抵抗敌人。

可被改编的原国民党士兵们,却不这样想,尤其是74师这种国民党老牌反动武装,对他们来说,“开小差”都只是小事,若有人在其中发表一些反动言论,说不定他们会直接暴动。

这对我军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打击。就拿74师在改造时的表现来说,陈毅的担心不无道理。

相比于其他国军队伍,74师的改造尤其艰难。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首先,74是官兵们的凝聚力很强,虽然他们是反动部队,却是拥有着军魂的部队。74师成立之初,他们并非国民党军的主力,但凭借着在抗战期间经历了多轮血战,各位优秀将领的带领下,拼杀出了优秀的战绩,一路打到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位置。

74师曾经在王耀武的带领下重挫了日军的锐气,还得到了“铁军”的称号。

张灵甫接手后,在74师里威望很高,即便他已经死亡,74师仍坚持着张灵甫涩生前的态度。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74师老兵们

国民党王牌主力之一的74师,对他们的改造尤为艰难,为何?

除了他们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拥有“军魂”的部队以外,这与74师平时接手的教育也有关。

由于他们是国军王牌部队,各方面待遇都是顶级的,这群人可一点没收到国民党的“苛待”,改造时,我们宣传蒋介石“压迫”他人,可74师中一位来自贵州的士兵却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蒋介石哪有压迫人?我们打仗都是做飞机,从浙江做飞机去南京,再从南京飞去其他地方,要不是蒋介石,我哪能坐上飞机?”

这样的想法存在的不止一人,毛主席曾说过,“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恰好74师都是能识文断字的,国民党也重视他们,不断向他们灌输反动的思想,导致这些思想已经根植在74师官兵们的脑海内部,很难根除。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不可否认,74师的俘虏中确实有改造成功的,但其中还存在着一部分,只是表面上改造成功,实际上内心还对国民党或者是曾经的74师恋恋不忘。

1951年时,解放军一个团进驻上海宝山,起转给你以为运输连的排长突发心脏病死在门外,战友们为他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他还完好的保存着张灵甫给他签发的证书。

1947年7月,华野进行了七月分兵,然而在这一次作战时,陈毅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前面陈毅担心这些兵打胜仗的时候看不出来,可一旦战局不对,他们就会立即倒戈。

果然在这次行动中,出现了不少逃亡、投敌、叛变等事故,而且发生这些行为的大部分都是原74师的士兵们。尤其是吸收了大量74师官兵们的纵队,2000人的队伍散得只剩下七八百人。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一见到战场上形势不利,这些原74师的官兵们赶紧往对面阵营跑,一边跑还一边向我们开火。

原74师官兵们之所以不要命的往回跑,是因为他们看见了74师残存的榴炮弹营,已经开始了重建。于是他们便生出了归队的心思。

光是原74师军官王克己,就接纳了一千多名跑回去的74师老兵们,利用这些人,加上后方的新兵训练团,榴炮弹营等,竟然重建了74师,由邱维达担任师长。不过就战斗力来说,重建后的74师可比之前差远了。

我军又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不断击溃74师,他们的番号国民党后续的部队中,也很少使用了,“74师”这个名字似乎慢慢消逝在历史中。

1960年张灵甫遗孀回台,74师老兵坐了20桌,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然而很多74师的老兵们都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所属的军队,当年不少老兵跟着国民党活着逃到了台湾,他们从未忘记自己曾经的部队番号。在这些老兵中,还存在着强大的凝聚力。

即便已经过去了多年,当他们得知张灵甫的遗孀王玉灵回台湾时,大家一致决定举行一场隆重的欢迎宴会,纪念曾经的74师。

74师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我们仍要记住74师的教训,在以后对待和改造俘虏问题上更加慎重。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