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受到萧殷关心的是哪三位佗中校长?

作者:译海拾蚌

受到萧殷关心的是哪三位佗中校长?

陈家基

萧殷早年在龙川中学读书时,受到学校的良好校风的熏陶,也得益于老师的教导与帮助。几十年后,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作家与文艺评论家,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处长的萧殷,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师,每次回乡,只要有机会都要去拜访昔日的师长。

其中有三位是曾经先后担任过萧殷的老师以及龙川一中校长。

李永川(1903-1984)是萧殷(郑文生)在龙川一中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后任校长)。

受到萧殷关心的是哪三位佗中校长?

李永川(1903-1984)

李永川先生虽然文采斐然,人品高尚,但却一生坎坷。

“1952年“土改”复查时,李永川受到不公正处理,被遣返回家。此后,李永川的经历跌宕起伏:1956年,重回龙川一中任教;1958年7月,在“反右肃反”中被遣返回家;1962年,到龙川县文化馆工作;“文革”中,再度被遣送回乡务农。”(2020年9月13日《河源日报》凌丽《求学上海,执教龙川:不愿当官,只当校长——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献给教育事业》)

除了李永川校长以外,还有刘世馗和徐阳春两位校长。虽然他们三位担任校长的时间都在萧殷离校以后,萧殷对他们一直十分尊敬,对他们的遭遇牵肠挂肚。

刘士馗(1909-1986),广东龙川人。1928年,就读国立中山大学化学系。民国年间曾任龙川一中校长(1936-1937)、龙川县教育局长、佗城小学校长。

龙川一中的校史室,展览着刘士馗校长当年英姿勃勃的照片。

受到萧殷关心的是哪三位佗中校长?

刘士馗(1909-1986)

1932年,萧殷初中毕业,到广州寻找出路。在中山大学就读的刘士馗为初次到广州的小老弟郑文生,在中大附小的喷水池边拍了一张照片。

另外一位徐阳春校长(公元1910年—1998年)。他曾经于1939年7月-1940年8月以及1946年8月-1949年8月间两度担任龙川一中校长。

受到萧殷关心的是哪三位佗中校长?

龙川一中校史室里展出的徐阳春校长的晚年的照片

和刘士馗校长一样,徐阳春校长也是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尤其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在佗城现代史上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

就是这样两位在佗城有影响力的文化人,还有李永川校长,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没有能够逃脱厄运,因为家庭出身或所谓的“历史问题”被先后清理出了教师队伍,甚至连基本的安身都成了问题。

对此,萧殷感到痛心疾首。尽管家乡的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并不是萧殷的工作,但他只要有机会便会为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对待而发声。

在一次回乡时和老校长和老朋友吃饭时,萧殷和佗中的老校长张道隆谈起了几位老校长的待遇时,张道隆很赞同萧殷的看法。张道隆校长说,徐阳春、刘士馗水平很高,是龙川难得的人才,但为什么现在不正式任用?

1979年,在写给老同学罗海清的一封信中,萧殷说:“看见刘士魁、徐阳春、骆开源、李永川诸长者请代问好!我也很惦念他们,一些地区的‘土政策’确是害人不浅”。

萧殷在回龙川时,还专门请了李永川,刘士馗和徐阳春等三位问题尚未解决的老校长吃饭,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安慰。

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刘世馗、徐阳春、李永川等的问题没有解决,我特请他们吃饭。(《萧殷文学书简》128页)

就在这次与几位老校长面谈回到广州以后,萧殷专门给当时任龙川县教育局长,也是萧殷在暨南大学任教时的学生黄梅去了一封言辞严厉的信,对于龙川教育界的弊端提出了批评。信中这样写道:

“龙川向来是教育发达的地方,知识分子是有贡献的,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不比较,我们就不知道今天落后到什么地步。没有急起直追的迫切心情,就会对一些无法容忍(毁坏校舍)的现象置若罔闻。对某些人为的不合理现象,由于不切切实实落实政策,让刘士馗等不仅无饭吃(无工作),而且也无房子住(是逼迁所造成的),这种种现象,让社会、让年轻一代看见作何感想呢?让人们通过这些现象对党的政策、党的“四化”建设作何感想呢?对党的作风又作何感想呢?有可能,希望你和李运粦同志、魏龙延同志和黄儒霖同志等商量商量。困难是有的,但我们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政策却不能不落实。我怀着热爱党、热爱家乡的心情向你们反映一些问题,如感到‘逆耳’,幸乞原谅!”

在萧殷等的催促下,李永川,刘士馗和徐阳春三位老校长的政策落实问题一一得到解决。1981年,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萧殷欣慰地说:“今年据说佗城中学已聘刘、徐为正式教师,永川先生已正式恢复了工作。”

终于,萧殷在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看到了曾经令他牵肠挂肚的三位老校长李永川、刘士馗和徐阳春恢复了工作!

三位之中的徐阳春,在1981年秋写了一首《无题——年逾古稀,重登教坛有感》,抒发了他的兴奋心情:

三十年来辍舌耕,

重临书卷克劳艰。

乾旋坤转春光好,

出枥老驽随骥征。

在学生郑文生(萧殷)1983年逝世后,他曾经的老师李永川撰写了一幅挽联,沉痛悼念这位昔日的弟子:

艺苑著徽声,忆旧难忘侍坐日;(注1)

文评征灼见,恸今无复立谈时。(注2)

萧殷在逝世前,曾对女儿萌萌说过:"萌萌,等我病好了,我要帶你回家走一走。你还从沒回過家乡呢。"

萧殷逝世后,女儿萌萌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爸爸走了,处理完他的后事,我立刻一个人上路,第一次回到龙川——我的家乡。抚摸家乡的一草一木,轻嗅家乡草木炊烟的气息,我看到爸爸从青年时期离开家乡,一步步走向远方的身影,那是广州,上海,武汉,延安,晋察冀,北京,广州的人生长路;当他把一生献给文学事业以后,他的心终于回到龙川,佗城,竹园里……”

在龙川,萌萌见到了父亲的老师李永川。见到了父亲信中提到的刘世馗和徐阳春两位校长。他们回忆了郑文生青少年的时代,萌萌也明白了父亲为何对这位昔日的老师如此尊重,为何如此看重青少年时代的同学情。

一年多以后,李永川先生也告别了人世,三年以后,刘士馗先生也驾鹤西游,三位校长中最年轻的徐阳春也于1998年仙逝。当年,郑文生曾受教于三位师长,而后,三位校长追随萧殷而去。

如今,李永川、刘士馗和徐阳春与昔日的弟子郑文生相会于天庭,果真“天缘有假(注3),再听流水于牙琴(注4)”(李永川1977年在广州会见萧殷后信中语)……

受到萧殷关心的是哪三位佗中校长?

1983年9月萧殷逝世后,女儿萌萌回到家乡拜会李永川

受到萧殷关心的是哪三位佗中校长?

1983年9月萧殷逝世后,女儿萌萌回到家乡与刘士馗、罗海清、徐阳春(从左到右)以及李永川(坐者)合影

受到萧殷关心的是哪三位佗中校长?

照片背面的字为罗海清所记

注释:

  1. 侍坐:原意为在尊长近旁陪坐。此处为李永川先生对萧殷表示极为尊敬。
  2. 立谈:意思是站着谈话,也比喻时间短暂。
  3. 天缘有假:“假”在这里是“借”的意思。全句是说如果来日还有这样好的机会。
  4. 听流水于牙琴:典故出于“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琴曲,意之所到,子期听音便能心之所会,高山流水,无不极尽。” 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心心相印。骆宾王有诗句“庶清音默听,赏流水于牙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