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作者:医学界肿瘤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肺癌大咖汇聚,分享临床经验,探讨前沿进展,碰发思维火花。

2024年4月1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主办的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领域内诸多肺癌大咖,从多学科视角探讨肺癌诊疗,聚焦肺癌领域学术热点话题,探寻符合中国患者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案,为与会学者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大餐,共同推进肺癌研究领域和临床诊治的发展。

会议邀请江苏省肿瘤医院郭仁宏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苏梅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梁莉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郭仁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聚焦肺癌慢病化、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策略等多个热点话题,希望本次盛会进一步增进同道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图1. 郭仁宏教授致辞

Part 1:更新迭代,后来居上,

新一代ALK-TKI从研发到临床的进阶之路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更新迭代,后来居上,新一代ALK-TKI从研发到临床的进阶之路”由江苏省人民医院苏梅教授担任主持人。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苏梅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范朝晖教授、常州市肿瘤医院周小月教授带来专题演讲。

范朝晖教授指出,ALK阳性NSCLC患者具有年轻化、“小肿瘤”、“大转移”的特点,部分患者可于术后短期内出现转移及复发。对于需要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的患者,选择高效的、能达到快速病理缓解的药物十分重要。洛拉替尼为小分子大环酰胺结构,具有抗肿瘤活性更强、抗ALK突变谱更广、中枢神经系统(CNS)穿透性更高的优势,从研发到上市,仅用7年便走进了ALK阳性NSCLC中国患者的治疗之中。CROWN研究显示,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其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高达64%,中位PFS有望超过60个月,延缓、预防CNS进展或是洛拉替尼达到超长PFS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后续的排序策略也是重要的用药考量因素,但一线治疗的PFS是决定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生存的关键,好药先用,一线使用洛拉替尼才能有更高的获益。目前,已有多项权威指南推荐洛拉替尼是唯一全线治疗的首选ALK-TKI,随着医保落地,洛拉替尼的可及性也得到全面提高。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图2. 范朝晖教授分享主题报告

周小月教授带来一例ALK阳性晚期NSCLC病例分享。患者为39岁男性,左肺腺癌IVB期(cT2N3M1C),伴颅内多发转移瘤,基因检测提示ALK融合突变。经多学科(MDT)讨论后,予患者洛拉替尼靶向治疗。服药两个月后,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颅内病灶则维持完全缓解(CR)至今。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事件(AE)为高脂血症,经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等积极处理后,患者血脂控制尚可。总体而言,患者耐受性良好。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图3. 周小月教授分享主题报告

接下来的畅所欲言环节中,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叶劲军教授的主持下,溧阳市人民医院朱利群教授、南京市第二医院朱传东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孙磊教授围绕“CROWN研究即将公布洛拉替尼中位PFS,如果超过5年,这是否帮助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患者血脂的临床管理经验”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朱利群教授指出,洛拉替尼通过小分子大环酰胺结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上的耐药及脑转移问题,从而可以突破60个月的中位PFS。周小月教授的病例不仅是对洛拉替尼有效性的肯定,更是对其颅内疗效的强力印证。高脂血症是洛拉替尼治疗中最常见的AE,临床工作中通过评估患者基线状态,积极展开对症治疗,可达到良好的管理。

朱传东教授认为,洛拉替尼具有不良反应可控、颅内活性强及药物经济学表现出色的优势,一线使用能最大化发挥其疗效,抑制肿瘤进展,应当作为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如今,ALK阳性NSCLC患者生存期较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需要得到重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做好患者不良反应的管理。

介入科孙磊教授提出疑问,对于二代ALK-TKI出现局部进展的患者,应当选择更换物治疗,还是在原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治疗?范朝晖教授针对该问题作出解答,若二代TKI出现进展,可直接切换至洛拉替尼进行治疗。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图4. 朱利群教授、朱传东教授、孙磊教授参与讨论发言

Part 2:安全可控,安心之选,

ALK-TKIs不良反应的安全管理

第二部分“安全可控,安心之选,ALK-TKIs不良反应的安全管理”由江苏省肿瘤医院郭仁宏教授担任主持人。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郭仁宏教授的主持下,徐州肿瘤医院李文广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黄妹教授带来专题演讲。

李文广教授强调,在追求ALK-TKI疗效的同时也应关注安全性。一、二、三代ALK-TKIs具有不同的安全谱,三代TKI洛拉替尼因AE致减量或停药的发生率较低。CROWN研究显示,洛拉替尼治疗组≥3级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但疾病本身和抗肿瘤治疗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血脂异常,目前,临床可通过降脂治疗或剂量调整来进行处理。此外,洛拉替尼组常见CNS AE包括认知、情绪、语言和精神影响,但CNS AE新发病例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减少,且多为1-2级,这说明CNS AE会逐渐好转。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年会(ESMO)公布的Meta分析显示,真实世界中洛拉替尼相关情绪、认知影响发生率低于临床试验数据。总之,洛拉替尼安全可控、可管理,是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安心之选。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图5. 李文广教授分享主题报告

黄妹教授介绍了一例洛拉替尼治疗肺腺癌的病例。该患者为41岁男性,穿刺活检提示右肺腺癌ⅢC期(CT3N3M0),ALK融合突变。确诊后,患者选择洛拉替尼进行靶向治疗,并于治疗1月余疗效评价达到PR。后患者于外院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局限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继续口服洛拉替尼治疗,病情控制稳定。用药期间,患者总体安全性可、耐受性佳,主要AE为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但均为1-2级,经口服他汀类药物后,血脂水平稳定。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图6. 黄妹教授分享主题报告

接下来的集思广益环节中,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梁莉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杜鸣宇教授、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李昀泽教授围绕自己的学科及临床经验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放疗科杜鸣宇教授表示,从黄妹教授分享的病例中可以看出,洛拉替尼靶向治疗实现了疾病的快速、高效缓解。而放疗作为NSCLC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于靶向、免疫治疗取得效果的基础上,使用放疗对患者残余病灶进行精准治疗,从而提高局部治疗的效果,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机率。

脑病中心李昀泽教授指出,患者于洛拉替尼口服治疗1月后病灶实现PR,疗效十分可观,再次为我们展示了洛拉替尼的强大疗效。在NSCLC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神经科同肿瘤科联系诸多,常参与到患者CNS转移的治疗及管理中,此次病例分享及讨论不仅是对ALK阳性NSCLC认知的加深,更是对包含神经科在内的,肿瘤MDT诊疗的又一次推动。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图7. 李昀泽教授、杜鸣宇教授参与讨论

大会进入尾声,郭仁宏教授发表总结致辞。本次大会的召开中国抗癌协会为中国肿瘤科、呼吸科及其他多学科的专家们提供了交流肺癌诊疗规范化的契机和平台。洛拉替尼为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带来走向“治愈”的希望,持续推动ALK3.0治疗新标准。临床中还需做好肺癌患者长生存随访管理,从而更好地推动肺癌领域不断突破的诊疗新格局,惠及更多的患者。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图8. 郭仁宏教授总结致辞

精彩资讯等你来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精准协同赋能,共建治愈之道丨2024 ALK靶向肺癌慢病管理会议隆重召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