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PPT看上去“很美”,为什么用起来“很累”?

作者:青岛西海岸发布

“PPT是忽悠人最好的工具……”日前,一位知名互联网CEO的发言,让这款演示文稿软件再次引发争议。

对其观点支持者有之,如“PPT做得天花乱坠,不如精简讲几条”“PPT集成了所有务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在社交平台上,职场人对PPT的吐槽也屡见不鲜;反对者也有之,如“PPT就是一个工具,看你怎么用了”“它在宣推和讲课中有重要作用”……

PPT看上去“很美”,为什么用起来“很累”?

会制作PPT成为职场人的必备技能

如今,可谓有职场的地方就有PPT,有人还将其与Excel、Word并列为办公室的“吉祥三宝”。但人们对PPT的争论也是不绝于耳,对其又爱又恨,如在社交媒体上,#同事的PPT也太卷了##大学生讲PPT都卷到这种地步了吗#等时登热搜。另外,帮人定制PPT、PPT制作培训等形成了产业化,带动了庞大的市场,有的培训师声称“日入数万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开始出现“反PPT”的浪潮,如360公司内部禁用PPT,阿里巴巴、美团、字节跳动等企业均有相关举动,有的直接宣布禁用PPT,还有的公司把“不用写PPT”作为福利写进招聘启事中。

套用一个诗句,“这是人们常会说起的一个工具,这是人们说起来就无法沉默的一个工具”。关键是,在众声喧哗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身陷“忽悠门”,是PPT自身错了,还是我们把它用错了?

“感觉去年的年终总结PPT刚做完,接着又来了一季度总结汇报PPT、二季度工作规划PPT,终究是逃不过‘PPT噩梦’……”眼下,不少职场人开始了新一轮的“PPT大战”。

PPT,即PowerPoint的缩写,是一种用于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工具,通过它,可以将复杂的概念用简洁的幻灯片呈现出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1958年,世界上首张商业幻灯片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诞生;1987年,综合了图形、剪贴画、多种字体的制作软件PowerPoint诞生,同年被微软收购加入Office套件,之后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走进千家万户。

PPT看上去“很美”,为什么用起来“很累”?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PPT快速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孔不入,年终汇报、论文答辩、宣传推介、教师讲课……都离不开它,这也让PPT从一个基础的辅助办公软件,摇身变为沟通展示的“万能语言”,世界性的“企业语言”。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PPT的“正面”显而易见——相较于纯文字的逻辑论证与数字公式的复杂计算,PPT改变了信息展现的形式,其图文并茂的“视觉化”呈现,大大降低了与受众交互的门槛,被称为“辅助理解大杀器”。

即使是非职场人,也不时会和PPT打个照面。如近日,有网友所称的“仅出一个PPT,电车价格打下来了”,指的就是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雷军所用的“大字风”的PPT,它“简单大气、低调奢华”的风格为现场增色不少。

PPT看上去“很美”,为什么用起来“很累”?

小米汽车发布会上的PPT为现场增色不少

PPT的“反面”也日益凸显。如过度应用加剧职场人“内卷”等,常引来吐槽。近年来,包括一些学术机构、业内专家等,纷纷对其“口诛笔伐”,如美国有杂志曾刊登《PPT是魔鬼》的文章。前年,有位互联网大佬发飙,痛批公司高管用PPT、新词“欺骗”自己。

为了显得“高大上”,一些PPT时常使用“瞬间HOLD住甲方的常用黑话”,这种“语言包装”更易引发反感。

“PPT就像印刷机,它也会印刷各种垃圾”,PowerPoint的发明者丹尼斯·奥斯汀去年去世,他生前曾说过的这句话常被提及。

其实,PPT只是工具,是为了高效沟通而存在的,无所谓善恶,它身上的一些“负标签”,根源在于使用者的认识问题。

比如,追求“power”丢了“point”。抱怨声中,PPT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形式主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的管理者过于注重形式和程序,讲究“仪式感”,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事都要求制作PPT,忽视了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和效果,于是产生了“形式主义总是自动趋于内卷”的现象。

经过“化妆”甚至“爆改”的材料,常常形式超越了内容,很容易掩盖一些缺点和矛盾。如有人所批评的,“内容的苍白、思想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华丽的图像、精彩的金句来遮掩”。对于听众而言,也容易导致一些相对重要的观点被淹没,忽略逻辑性、优先级。

PPT看上去“很美”,为什么用起来“很累”?

图源:新华社

比如,“干活的不如写PPT的”。当员工为PPT的美化绞尽脑汁,当制作PPT的技能成为工作能力考核的指标,本质上也反映了单位的竞争、评价和选拔机制不够科学,职场生态不够健康。还有人担心,这会催生一些对业务不够熟悉却能靠此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

一些“奇葩”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令职场人对PPT望而生畏,如曾有员工因“PPT做得太丑,配不上公司形象”被辞退。还有调查显示,能熟练掌握PPT的人,赢得面试机会多73%。当然,其中或许有公司工作性质的差异,但也显示了“PPT迷恋”并非个例。

比如,PPT变成了“骗骗他”。针对课堂上充斥PPT课件的现象,多年之前,就有专家呼吁,这种“拉洋片式”的展示,很容易使学生过于关注结论和公式,而非推导过程。

PPT看上去“很美”,为什么用起来“很累”?

近日,浙江一位语文老师的精美手绘板书在网上引起追捧和热议

课上,教师关注多媒体的操作,却弱化了与学生们的信息交互,久而久之,学生成了课件的欣赏者,教师成了放映员,没有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人机对话。特别在一些大学课堂上,有的学生上课不再认真做笔记,而是举着手机对着PPT不停拍照,下课后还会直接找老师拷贝。

有趣的是,一些言过其实、纸上谈兵的行为也与PPT联系了起来,如当年不少城市上马造车项目,结果没了下文,因此被揶揄为“PPT造车”,留下一地鸡毛。

其实,“反PPT”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返”的期待,让“过热”的PPT逐渐返回其本质属性。

于个人而言,不做单纯的“PPTer”,多注重自身能力提升。

PPT看上去“很美”,为什么用起来“很累”?

网络上的各种PPT模板

如果工作中无法摆脱PPT,也要懂得,PPT只是一种表达工具而非“炫技”,不能投机取巧,要抓住PPT的内在设计逻辑,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内容、完善想法、提升能力。

对于内容来讲,PPT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对“打工人”自身来说,“内容”即“内涵”,是自己的真才实学,是在日常工作中做出的实绩,这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放弃个人实力提升,就会导致舍本逐末。

于单位而言,少做“无用功”,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

如今,掌握PPT技能已然成为一些人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但这并不代表PPT能作为评判员工价值的尺度,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够增强企业成长的持续性,更好地留住人才。

PPT看上去“很美”,为什么用起来“很累”?

作为工具,PPT有它适用的场合,要根据对内、对外等具体情况,区分使用PPT还是Word,避免因为“一刀切”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借力新技术,如使用“AI助手”生成PPT等,节约员工时间和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看上去很美”的PPT,不能用起来很累、很假、很烦,还是应该回归其高效、简洁的本义,在“减负”中实现工作提效,让表里皆美。

(编辑:L,本文由西海岸发布制作,来源于青岛宣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