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作者:柚柚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轻轻一点“关注”按钮,这不仅能让您便捷地接收我们后续为您精心准备的精彩文章,更能让您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时,随时与我们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评论,都是对我们创作热情的极大鼓舞,也是我们不断进步、持续创新的源泉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我是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名叫张伯伯。我有一个独生子张小明,一个儿媳李莹,和两个可爱的孙子张伟和张力。退休后,小明一家坚持要我搬去和他们住在一起。

我们住在一个安静的小区里,环境很好。房子宽敞明亮,装修也很新颖。我儿媳李莹是个善良勤快的好媳妇,对我非常尊重有加。两个孙子张伟和张力也很听话乖巧。

小明和莹莹的初衷是好的,他们希望我晚年有个好的生活环境,不用操心家务,他们可以更好地照顾我。我也希望能多陪陪两个可爱的孙子。

一开始,小明和莹莹对我确实是无微不至。我想吃什么,他们就给做什么;我想去哪里,他们就陪我去哪里。

"爸,您想吃什么,我给您做。"莹莹总是这样问我。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婆婆,您要去公园走走吗?我陪您一起去。"小明也总是如此关心我。

莹莹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做的饭菜也营养均衡,可口美味。我吃得可香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挺高兴的。晚年有个这样的好环境,有儿孙伺候左右,吃好住好不用操心,很是幸福。

不过渐渐地,我开始觉得有些不自在了。他们实在是太过于用心了,好像我一个人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需要他们操心。

有一次,莹莹竟然帮我洗了内衣裤,我当时就觉得脸上无光,万分羞愧。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莹莹啊,这怎么好意思呢,让你洗我的内裤。"我很是不好意思地说。

"婆婆,这有什么的,您就是我的亲人。"莹莹倒是很淡定。

小明非要开车来接送我上街,我连个买菜的自由都没有了。有一次,我就偷偷一个人出去买菜,结果被小明发现了,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

"爸,您就不能乖乖在家等我接您吗?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可怎么办啊!"小明当时急的满头大汗。

我开始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越来越没有主动权和自主性了。好像我是个大人婴儿一样,什么都靠着小明和莹莹照顾。我很无奈,我想告诉他们适可而止,但又怕伤了他们的心。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渐渐地,小明和莹莹之间也开始因为我的事情产生了矛盾。莹莹觉得小明太宠着我了,我根本不需要如此伺候。小明则认为莹莹对我不够体贴入微。

有一次,他们为了给不给我洗内衣的事情大吵了一架。

"你就是太宠着你爸了!内衣内裤这种私密的东西,怎么能让老人家自己洗呢?太失体统了!"莹莹生气地说。

"可是我爸他自己都不愿意让你洗啊!你非要逞一时英雄,我看你是小题大做吧?"小明也火了。

我看着他们为了我的小事吵得两肋插刀,心里很自责。看着他们夫妻关系因为我而产生裂痕,我感到十分痛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重拾当初的感情。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于是我开始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像是整理房间、洗内衣、煮简单的家常菜等等。一开始小明和莹莹还很反对,非让我歇着,但我坚持说这是我自己想做的,并不是被他们强迫的。

"爸,您就老老实实休息吧,这点家务活我们来做就行了。"小明劝我。

"没事没事,我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也好锻炼锻炼身体。你们两口子上班忙,我在家帮把手,咱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我笑着说。

渐渐地,他们放手让我去做了。我做家务的时候,他们也会来帮忙。我们三个人有说有笑,好像重拾了从前的感觉。小明和莹莹看起来也恢复了从前的恩爱,我暗自高兴。

有一天,小明突然对我说,"爸,您真是我们的榜样。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乐于助人,这么有生活热情,我们年轻人真应该向您学习。"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莹莹也说,"婆婆您真不简单,您做的家务我们吃了大亏,以后我们一定要向您请教。"

我听了很是受用,觉得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我告诉他们,"老人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的,只要力所能及,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伺候老人固然是好的,但也要给老人一些自主空间,让他们保有尊严和自理能力。"

就在这时,一件令人揪心的事情发生了。小外孙张伟由于天气转凉,感冒发烧了。莹莹焦头烂额,一个人在家里手忙脚乱。小明那天加班很晚才回来。

看到这一幕,我二话不说,立刻起身照顾小外孙。虽然年纪大了,但照顾孩子的经验是有的。我给小伟喂药、擦身、讲故事,哄他入睡。一个人忙前忙后,连饭都没顾上吃。

等小明回来后,看到这一幕,立刻自责不已。他跪下来对我说,"爸,都是我们太宠着您了,把您当成了一个需要被人照顾的老人。其实您依然是一个有能力独立生活的人,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尽自己的一份力。我真是太自私了,才会剥夺了您的自理能力。"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莹莹也痛哭流涕,说"婆婆,您对不起,都是我太自私了,只顾着自己的事情,却忽视了您的能力和尊严。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尊重您,让您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看着两个年轻人痛改前非,我很是欣慰。我告诉他们,"你们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做过了火候。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彼此,老人需要子女的呵护,但也应该被给予生活的自主权。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家里分忧解难,而不是成为一个负担。"

从那以后,我们三代人的相处模式发生了改变。小明和莹莹不再是事无巨细地操心我的生活,而是给予我足够的自主空间。我开始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像打扫卫生、洗衣服、煮简单的家常菜等等。

他们也会在空余时间主动分担家务,而不是将所有重担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三代人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生活终于重新走上了正轨。

有时小明会说:"爸,您老辛苦了,今天就歇歇吧,家务活由我来做。"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我会笑着回答:"行行行,您年轻人替老人家分担点也是应该的。不过也别把我当成一个全等啥都不会的老太婆啊!"

莹莹也会主动让我参与家务决策,"婆婆,咱们今天吃点啥?您老人家爱吃啥就告诉我,我给做。"

我很高兴地回答:"吃家常便饭就行,咱们三个人一块做,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就这样,我们三代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彼此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我的生活终于重新有了意义和乐趣,而不是被动地被人伺候。小明和莹莹也学会了尊重老人,而不是将他们视为无能的"包袱"。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让我们省思的插曲。正是那次小小的"惊吓",让我们意识到只有互相尊重、相互理解,老人和子女才能相亲相爱,相守相望。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给予老人应有的生活尊严和自理空间,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一个需要被人照顾的"大人婴儿"。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在小明一家住了五年多。在这五年里,我们一家人的相处模式已经渐入佳境,三代人之间达到了一种相互尊重、互相照应的平衡状态。

有一天,我的老伙计王伯伯来我们家做客。看到我们家的生活状态,他颇为赞叹。

"哎,张老弟,你们家这阵儿过得可算是人生赢家啊。有儿有孙,三代人其乐融融,你享受着子孙的呵护,他们也尊重你的独立性。我看啊,你们就是把握住了伺候老人的一个平衡点。"

我笑着说:"是啊王老弟,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回事的。前些年我们也是吃过不少亏的。如果不是因为那次小外孙生病的插曲,我们可能还会一直陷在那种子女操心伺候,老人被动接受的怪圈里。"

"怎么回事啊?你给我说说。"王伯伯很感兴趣。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我就将当年的那段经历娓娓道来。

"当时啊,小明和莹莹是出于好心,想方设法把我从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中解脱出来,让我安享晚年。可他们做得有点过火,把我当成了一个无能的老人,什么事情都要伺候。我连自己的内衣裤都不用自己洗了,你说这有多丢人?"

"是啊,那会儿我也很难堪,可又不好跟自己的子女直说。幸亏后来小外孙生病,我主动去照顾他,小明和莹莹才意识到我其实还是有能力独立生活的。从那以后,他们就改变了对我的态度,给了我应有的生活自主权。"

"果然是你们都长了同理心啊。子女尊重老人的尊严,老人也体谅子女的良苦用心,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王伯伯感慨道。

我点点头,深有同感。我告诉王伯伯,现在的生活已经重新步入正轨。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现在小明和莹莹不会再事无巨细地操心我的生活,而是给予我足够的自主空间。我会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打扫卫生、洗衣服、煮简单的家常菜。他们也会在空余时间来分担家务,我们三代人一起相互协作、相互扶持。"

"你瞧,这不就挺好的吗?你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又能互帮互助,其乐融融。老有所终,少有所养,这就是你们现在的生活写照啊!"王伯伯由衷地说。

我高兴地点点头,心里也暗自庆幸。要不是当年经历了那次"惊吓",我可能一辈子都会被小明和莹莹当成"大人婴儿"来伺候,永远失去生活的自主权和尊严。

正所谓"磨练人生智慧,来自亲身经历"。那次插曲让我们三代人都受益匪浅,学会了伺候老人的平衡之道。子女要尊重老人,给予他们应有的生活自主权;老人也要体谅子女的良苦用心,尽自己所能分担家务,而不是整个儿当"包袱"。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老人和子女才能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就在这时,小外孙张力跑过来对我说:"爷爷,我们一起去公园走走吧?外面天气太好了,正好锻炼锻炼身体。"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我笑着应允,拄着拐杖和张力有说有笑地走了出去。王伯伯看着我们的背影,不无感慨地说:"老张啊,你们家就是人生赢家的典范啊!祝你们三代同堂,白头偕老!"

是啊,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就一定能够相亲相爱、和衷共济。这不仅仅是伺候老人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是所有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我暗自祈祷,祝愿所有的子女和老人,都能像我们一家这般,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度过幸福安康的晚年。

"小明啊,莹莹啊,你们对我的孝顺,我终身难忘。更难能可贵的是,你们学会了尊重老人的生活尊严和自主权。希望你们将来对我的外孙也能一视同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永远相亲相爱。"

小明和莹莹含泪点头,我合上了双眼,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相信,只要世人都能像我们一家这样,学会在伺候老人时适可而止,老人和子女之间就一定能够相守相望,白头偕老。这不仅是一个家庭之道,也是整个社会的至高人生智慧。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几十年后的一个秋日,我的曾孙女张丽来看我的坟墓。她轻轻拂去墓碑上的落叶,眼神中流露出对我的无限怀念。

"爷爷啊,您就安息在这块土地上吧。我会永远铭记您当年的教诲,把它代代相传下去。"张丽喃喃自语。

张丽是小明的外孙女,自小就和我有着非常好的感情。她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给她讲自己的人生故事,希望她能从中汲取智慧。

那天,张丽怀着对我的无限思念,回忆起我生前的那些教诲。她想起了我讲过的那个"伺候老人要适可而止"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事了。当时,张丽的爷爷小明和奶奶莹莹对我是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有时也会做过了火候。他们把我当成了一个无能的老人,什么事都要伺候到底,完全剥夺了我的生活自主权。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直到有一次,张丽的父亲张伟生病,我主动去照顾他,小明和莹莹才意识到我其实还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从那以后,他们改变了对我的态度,给予了我应有的生活自主权。我们三代人开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相亲相爱,相守相望。

"爷爷您当年的那番话,我记忆犹新。您说子女要尊重老人,给予他们应有的生活自主权;老人也要体谅子女的良苦用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家务,而不是整个儿当'包袱'。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老人和子女才能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张丽喃喃地重复着我的教诲。

是啊,这不仅仅是伺候老人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是所有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张丽暗下决心,一定要将爷爷的这些人生智慧代代相传下去。

就在这时,张丽的母亲张艳走了过来,看到女儿怀念的眼神,她微微一笑。

"丽丽啊,你在想念你爷爷的那些教诲吧?那可是你爷爷毕生精华所在啊。"张艳说,"你别忘了,你爷爷临终前对你爸爸我可是嘱咐过,要我们将这些智慧代代相传。"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

张丽点点头,眼神坚定了起来。她告诉母亲,自己一定会将这份智慧代代传承下去。

"妈,您放心,我会将爷爷的教诲铭记在心,将来也会教导我的子孙后代。我们一定要把'尊老爱幼、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这些美德代代相传,永世不忘!"

张艳听了非常欣慰,她拥抱了女儿,眼里噙满了泪水。

"那就好,那就好。你爷爷在天之灵一定也会感到欣慰的。他当年之所以那么重视这些道理,就是希望它能在我们家代代相传,成为我们永恒的家训。"

就这样,我的那些教诲代代相传了下去。张丽将它们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也渐渐把它们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等到张丽老了,自己也成了一个需要子女伺候的老人时,她坚持让子女给予她应有的生活自主权。她会亲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子女的重担。

有一次,张丽的儿子想要24小时照顾她,不让她做任何事。张丽严肃地拒绝了。

"儿子啊,你就不要把我当成一个无能的老太婆了。我虽然老了,但还有自理的能力。你应该尊重我,给我一些自主空间,而不是把我视为'包袱'。这是你爷爷当年教导过我们的道理。"

儿子被母亲说服了,开始尊重她的意愿,给予她应有的生活自主权。母子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融洽。

就这样,我的教诲代代相传,成为了张家的家训。每一代人都能以此为戒,处理好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相处之道。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体谅,老有所终、少有所养,相亲相爱、相守相望。

"爷爷啊,希望您在天之灵也能时常看顾着我们。您的那些教诲已经代代相传,我们一定会永世不忘,将这份美德永远传承下去!"

事实上,我当年提出"伺候老人要适可而止"的这个道理,不仅仅是为了我们一家人。我的愿望是让整个社会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在尊老和养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如果所有的子女都能像小明和莹莹那样,给予老人应有的生活自主权和尊严;如果所有的老人都能像我那样,体谅子女的良苦用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家务;那么整个社会就一定能达成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

老人们将不再是被动地被人伺候,而是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有应有的尊严;子女们也不会再把养老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以更加理解和体谅的心态去对待。

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老人和子女才能真正相亲相爱,社会也才能达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之道,也是整个社会应该遵循的至高人生智慧。我衷心希望,通过我们一家人的经历和教训,能够引发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深思。

就算子女再孝顺,伺候老人时,也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