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作者:柚柚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輕輕一點“關注”按鈕,這不僅能讓您便捷地接收我們後續為您精心準備的精彩文章,更能讓您在閱讀的海洋中暢遊時,随時與我們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點選、每一個評論,都是對我們創作熱情的極大鼓舞,也是我們不斷進步、持續創新的源泉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我是一個剛退休的老人,名叫張伯伯。我有一個獨生子張小明,一個兒媳李瑩,和兩個可愛的孫子張偉和張力。退休後,小明一家堅持要我搬去和他們住在一起。

我們住在一個安靜的小區裡,環境很好。房子寬敞明亮,裝修也很新穎。我兒媳李瑩是個善良勤快的好媳婦,對我非常尊重有加。兩個孫子張偉和張力也很聽話乖巧。

小明和瑩瑩的初衷是好的,他們希望我晚年有個好的生活環境,不用操心家務,他們可以更好地照顧我。我也希望能多陪陪兩個可愛的孫子。

一開始,小明和瑩瑩對我确實是無微不至。我想吃什麼,他們就給做什麼;我想去哪裡,他們就陪我去哪裡。

"爸,您想吃什麼,我給您做。"瑩瑩總是這樣問我。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婆婆,您要去公園走走嗎?我陪您一起去。"小明也總是如此關心我。

瑩瑩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做的飯菜也營養均衡,可口美味。我吃得可香了。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挺高興的。晚年有個這樣的好環境,有兒孫伺候左右,吃好住好不用操心,很是幸福。

不過漸漸地,我開始覺得有些不自在了。他們實在是太過于用心了,好像我一個人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需要他們操心。

有一次,瑩瑩竟然幫我洗了内衣褲,我當時就覺得臉上無光,萬分羞愧。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瑩瑩啊,這怎麼好意思呢,讓你洗我的内褲。"我很是不好意思地說。

"婆婆,這有什麼的,您就是我的親人。"瑩瑩倒是很淡定。

小明非要開車來接送我上街,我連個買菜的自由都沒有了。有一次,我就偷偷一個人出去買菜,結果被小明發現了,狠狠地訓斥了我一頓。

"爸,您就不能乖乖在家等我接您嗎?要是出了什麼事,我們可怎麼辦啊!"小明當時急的滿頭大汗。

我開始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越來越沒有主動權和自主性了。好像我是個大人嬰兒一樣,什麼都靠着小明和瑩瑩照顧。我很無奈,我想告訴他們适可而止,但又怕傷了他們的心。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漸漸地,小明和瑩瑩之間也開始因為我的事情産生了沖突。瑩瑩覺得小明太寵着我了,我根本不需要如此伺候。小明則認為瑩瑩對我不夠體貼入微。

有一次,他們為了給不給我洗内衣的事情大吵了一架。

"你就是太寵着你爸了!内衣内褲這種私密的東西,怎麼能讓老人家自己洗呢?太失體統了!"瑩瑩生氣地說。

"可是我爸他自己都不願意讓你洗啊!你非要逞一時英雄,我看你是小題大做吧?"小明也火了。

我看着他們為了我的小事吵得兩肋插刀,心裡很自責。看着他們夫妻關系因為我而産生裂痕,我感到十分痛苦。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讓他們重拾當初的感情。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于是我開始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像是整理房間、洗内衣、煮簡單的家常菜等等。一開始小明和瑩瑩還很反對,非讓我歇着,但我堅持說這是我自己想做的,并不是被他們強迫的。

"爸,您就老老實實休息吧,這點家務活我們來做就行了。"小明勸我。

"沒事沒事,我自己做點力所能及的,也好鍛煉鍛煉身體。你們兩口子上班忙,我在家幫把手,咱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我笑着說。

漸漸地,他們放手讓我去做了。我做家務的時候,他們也會來幫忙。我們三個人有說有笑,好像重拾了從前的感覺。小明和瑩瑩看起來也恢複了從前的恩愛,我暗自高興。

有一天,小明突然對我說,"爸,您真是我們的榜樣。您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樂于助人,這麼有生活熱情,我們年輕人真應該向您學習。"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瑩瑩也說,"婆婆您真不簡單,您做的家務我們吃了大虧,以後我們一定要向您請教。"

我聽了很是受用,覺得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我告訴他們,"老人并不是什麼都不能做的,隻要力所能及,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伺候老人固然是好的,但也要給老人一些自主空間,讓他們保有尊嚴和自理能力。"

就在這時,一件令人揪心的事情發生了。小外孫張偉由于天氣轉涼,感冒發燒了。瑩瑩焦頭爛額,一個人在家裡手忙腳亂。小明那天加班很晚才回來。

看到這一幕,我二話不說,立刻起身照顧小外孫。雖然年紀大了,但照顧孩子的經驗是有的。我給小偉喂藥、擦身、講故事,哄他入睡。一個人忙前忙後,連飯都沒顧上吃。

等小明回來後,看到這一幕,立刻自責不已。他跪下來對我說,"爸,都是我們太寵着您了,把您當成了一個需要被人照顧的老人。其實您依然是一個有能力獨立生活的人,關鍵時刻還能挺身而出,盡自己的一份力。我真是太自私了,才會剝奪了您的自理能力。"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瑩瑩也痛哭流涕,說"婆婆,您對不起,都是我太自私了,隻顧着自己的事情,卻忽視了您的能力和尊嚴。從今往後,我一定要尊重您,讓您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看着兩個年輕人痛改前非,我很是欣慰。我告訴他們,"你們的初衷是好的,隻是做過了火候。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彼此,老人需要子女的呵護,但也應該被給予生活的自主權。我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為家裡分憂解難,而不是成為一個負擔。"

從那以後,我們三代人的相處模式發生了改變。小明和瑩瑩不再是事無巨細地操心我的生活,而是給予我足夠的自主空間。我開始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像打掃衛生、洗衣服、煮簡單的家常菜等等。

他們也會在空餘時間主動分擔家務,而不是将所有重擔都壓在我一個人身上。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扶持,生活終于重新走上了正軌。

有時小明會說:"爸,您老辛苦了,今天就歇歇吧,家務活由我來做。"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我會笑着回答:"行行行,您年輕人替老人家分擔點也是應該的。不過也别把我當成一個全等啥都不會的老太婆啊!"

瑩瑩也會主動讓我參與家務決策,"婆婆,咱們今天吃點啥?您老人家愛吃啥就告訴我,我給做。"

我很高興地回答:"吃家常便飯就行,咱們三個人一塊做,熱熱鬧鬧的多好啊!"

就這樣,我們三代人的關系越來越融洽,彼此之間也有了更多的互動和交流。我的生活終于重新有了意義和樂趣,而不是被動地被人伺候。小明和瑩瑩也學會了尊重老人,而不是将他們視為無能的"包袱"。

這一切,都源于那個讓我們省思的插曲。正是那次小小的"驚吓",讓我們意識到隻有互相尊重、互相了解,老人和子女才能相親相愛,相守相望。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給予老人應有的生活尊嚴和自理空間,而不是把他們當成一個需要被人照顧的"大人嬰兒"。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經在小明一家住了五年多。在這五年裡,我們一家人的相處模式已經漸入佳境,三代人之間達到了一種互相尊重、互相照應的平衡狀态。

有一天,我的老夥計王伯伯來我們家做客。看到我們家的生活狀态,他頗為贊歎。

"哎,張老弟,你們家這陣兒過得可算是人生赢家啊。有兒有孫,三代人其樂融融,你享受着子孫的呵護,他們也尊重你的獨立性。我看啊,你們就是把握住了伺候老人的一個平衡點。"

我笑着說:"是啊王老弟,可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回事的。前些年我們也是吃過不少虧的。如果不是因為那次小外孫生病的插曲,我們可能還會一直陷在那種子女操心伺候,老人被動接受的怪圈裡。"

"怎麼回事啊?你給我說說。"王伯伯很感興趣。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我就将當年的那段經曆娓娓道來。

"當時啊,小明和瑩瑩是出于好心,想方設法把我從生活中的各種瑣事中解脫出來,讓我安享晚年。可他們做得有點過火,把我當成了一個無能的老人,什麼事情都要伺候。我連自己的内衣褲都不用自己洗了,你說這有多丢人?"

"是啊,那會兒我也很難堪,可又不好跟自己的子女直說。幸虧後來小外孫生病,我主動去照顧他,小明和瑩瑩才意識到我其實還是有能力獨立生活的。從那以後,他們就改變了對我的态度,給了我應有的生活自主權。"

"果然是你們都長了同理心啊。子女尊重老人的尊嚴,老人也體諒子女的良苦用心,大家互相了解、互相包容,這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王伯伯感慨道。

我點點頭,深有同感。我告訴王伯伯,現在的生活已經重新步入正軌。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現在小明和瑩瑩不會再事無巨細地操心我的生活,而是給予我足夠的自主空間。我會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像打掃衛生、洗衣服、煮簡單的家常菜。他們也會在空餘時間來分擔家務,我們三代人一起互相協作、互相扶持。"

"你瞧,這不就挺好的嗎?你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又能互幫互助,其樂融融。老有所終,少有所養,這就是你們現在的生活寫照啊!"王伯伯由衷地說。

我高興地點點頭,心裡也暗自慶幸。要不是當年經曆了那次"驚吓",我可能一輩子都會被小明和瑩瑩當成"大人嬰兒"來伺候,永遠失去生活的自主權和尊嚴。

正所謂"磨練人生智慧,來自親身經曆"。那次插曲讓我們三代人都受益匪淺,學會了伺候老人的平衡之道。子女要尊重老人,給予他們應有的生活自主權;老人也要體諒子女的良苦用心,盡自己所能分擔家務,而不是整個兒當"包袱"。隻有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老人和子女才能相親相愛,白頭偕老。

就在這時,小外孫張力跑過來對我說:"爺爺,我們一起去公園走走吧?外面天氣太好了,正好鍛煉鍛煉身體。"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我笑着應允,拄着拐杖和張力有說有笑地走了出去。王伯伯看着我們的背影,不無感慨地說:"老張啊,你們家就是人生赢家的典範啊!祝你們三代同堂,白頭偕老!"

是啊,隻要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人與人之間就一定能夠相親相愛、和衷共濟。這不僅僅是伺候老人應該遵循的原則,也是所有人際關系的最高境界。我暗自祈禱,祝願所有的子女和老人,都能像我們一家這般,找到生活的平衡點,度過幸福安康的晚年。

"小明啊,瑩瑩啊,你們對我的孝順,我終身難忘。更難能可貴的是,你們學會了尊重老人的生活尊嚴和自主權。希望你們将來對我的外孫也能一視同仁,互相尊重、互相了解,永遠相親相愛。"

小明和瑩瑩含淚點頭,我合上了雙眼,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相信,隻要世人都能像我們一家這樣,學會在伺候老人時适可而止,老人和子女之間就一定能夠相守相望,白頭偕老。這不僅是一個家庭之道,也是整個社會的至高人生智慧。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幾十年後的一個秋日,我的曾孫女張麗來看我的墳墓。她輕輕拂去墓碑上的落葉,眼神中流露出對我的無限懷念。

"爺爺啊,您就安息在這塊土地上吧。我會永遠銘記您當年的教誨,把它代代相傳下去。"張麗喃喃自語。

張麗是小明的外孫女,自小就和我有着非常好的感情。她很小的時候,我就常常給她講自己的人生故事,希望她能從中汲取智慧。

那天,張麗懷着對我的無限思念,回憶起我生前的那些教誨。她想起了我講過的那個"伺候老人要适可而止"的故事。

那是發生在很多年前的事了。當時,張麗的爺爺小明和奶奶瑩瑩對我是無微不至的呵護,但有時也會做過了火候。他們把我當成了一個無能的老人,什麼事都要伺候到底,完全剝奪了我的生活自主權。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直到有一次,張麗的父親張偉生病,我主動去照顧他,小明和瑩瑩才意識到我其實還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從那以後,他們改變了對我的态度,給予了我應有的生活自主權。我們三代人開始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相親相愛,相守相望。

"爺爺您當年的那番話,我記憶猶新。您說子女要尊重老人,給予他們應有的生活自主權;老人也要體諒子女的良苦用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分擔家務,而不是整個兒當'包袱'。隻有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老人和子女才能相親相愛,白頭偕老。"張麗喃喃地重複着我的教誨。

是啊,這不僅僅是伺候老人應該遵循的原則,也是所有人際關系的最高境界。張麗暗下決心,一定要将爺爺的這些人生智慧代代相傳下去。

就在這時,張麗的母親張豔走了過來,看到女兒懷念的眼神,她微微一笑。

"麗麗啊,你在想念你爺爺的那些教誨吧?那可是你爺爺畢生精華所在啊。"張豔說,"你别忘了,你爺爺臨終前對你爸爸我可是囑咐過,要我們将這些智慧代代相傳。"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

張麗點點頭,眼神堅定了起來。她告訴母親,自己一定會将這份智慧代代傳承下去。

"媽,您放心,我會将爺爺的教誨銘記在心,将來也會教導我的子孫後代。我們一定要把'尊老愛幼、互相了解、互相體諒'這些美德代代相傳,永世不忘!"

張豔聽了非常欣慰,她擁抱了女兒,眼裡噙滿了淚水。

"那就好,那就好。你爺爺在天之靈一定也會感到欣慰的。他當年之是以那麼重視這些道理,就是希望它能在我們家代代相傳,成為我們永恒的家訓。"

就這樣,我的那些教誨代代相傳了下去。張麗将它們牢牢地記在了心裡,也漸漸把它們運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等到張麗老了,自己也成了一個需要子女伺候的老人時,她堅持讓子女給予她應有的生活自主權。她會親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分擔子女的重擔。

有一次,張麗的兒子想要24小時照顧她,不讓她做任何事。張麗嚴肅地拒絕了。

"兒子啊,你就不要把我當成一個無能的老太婆了。我雖然老了,但還有自理的能力。你應該尊重我,給我一些自主空間,而不是把我視為'包袱'。這是你爺爺當年教導過我們的道理。"

兒子被母親說服了,開始尊重她的意願,給予她應有的生活自主權。母子兩人的關系也是以變得更加融洽。

就這樣,我的教誨代代相傳,成為了張家的家訓。每一代人都能以此為戒,處理好老人和子女之間的相處之道。他們學會了互相尊重、互相體諒,老有所終、少有所養,相親相愛、相守相望。

"爺爺啊,希望您在天之靈也能時常看顧着我們。您的那些教誨已經代代相傳,我們一定會永世不忘,将這份美德永遠傳承下去!"

事實上,我當年提出"伺候老人要适可而止"的這個道理,不僅僅是為了我們一家人。我的願望是讓整個社會都能從中汲取智慧,學會在尊老和養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如果所有的子女都能像小明和瑩瑩那樣,給予老人應有的生活自主權和尊嚴;如果所有的老人都能像我那樣,體諒子女的良苦用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分擔家務;那麼整個社會就一定能達成一種和諧有序的狀态。

老人們将不再是被動地被人伺候,而是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力,保有應有的尊嚴;子女們也不會再把養老當成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以更加了解和體諒的心态去對待。

隻有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老人和子女才能真正相親相愛,社會也才能達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狀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以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之道,也是整個社會應該遵循的至高人生智慧。我衷心希望,通過我們一家人的經曆和教訓,能夠引發全社會對這個問題的深思。

就算子女再孝順,伺候老人時,也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大包大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