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舟平散文《 寻找“字圣”仓颉 》

作者:西北建设网

也许是经常和文字打交道的缘由罢,也许是有着凡事总爱追根溯源的习惯罢,对于汉字的起源,我一直怀有一种兴趣。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文字学命题,一时间还真不知从何“溯”起。

杨舟平散文《 寻找“字圣”仓颉 》

文明诞生一般而言有三大标志,而文字的发明是公认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文字可以打破一切壁垒,成为我们沟通交集的桥梁和灵魂的栖息地。两个语言不通的人,只要彼此有共同的文字,交流便不再难了。中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然而,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仓颉造字”传说,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字演进的里程碑事件。《说文解字·叙》《荀子》《吕氏春秋》等经典文献里均有记载。迄今为止,得到文字学界一直肯定的是,仓颉至少是汉字发明的整理者、集大成者、对汉字的发展和传承做出巨大贡献者。

杨舟平散文《 寻找“字圣”仓颉 》

“仓颉造字”传说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字的演进。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人文之祖”又称“字圣”。然而,东汉时期文字学家许慎因发现了汉字的密码并编著篆书字典《说文解字》,使仓颉造字的传说得以传世,对汉字学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也被后人尊称为“字圣”。仓颉和许慎并称“字圣”,所不同的是仓颉是造字之圣,许慎是解字之圣。显然,先有仓颉造字,后有许慎解字,“字圣”的第一圣人非仓颉莫属,许慎只能算“亚圣”了。

“仓颉造字”是目前毫无争议的主流历史共识。2014年,“仓颉传说”已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成功之日,举国欢腾,惊动上苍,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这就是“谷雨”节气的由来。说明仓颉造字是件多么伟大的壮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更说明谷雨之雨,是上苍对仓颉造字的赏赐。

中国历史上称为圣人者不足百人,大陆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仓颉被尊为“字圣”可见仓颉的历史地位之隆、之盛。国学大师饶宗颐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的旗帜。”仓颉造字,无疑开华夏文化之先河,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第一个点灯人。

杨舟平散文《 寻找“字圣”仓颉 》

中华文化有个习惯,一旦被尊为“圣人”,就会神话“圣人”,仓颉也不例外。在汉代,仓颉开始被神话。之后,仓颉造字的传说便带有各种版本的传奇色彩,但能流传至今,足以说明人类对文字的尊重以及汉字对我们的重要性。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今陕西白水县史官镇史官村人(一说河南南乐人)。陕西白水县是被国务院认可的仓颉故里。在中华上古传说中,仓颉在担任黄帝的史官时发明了汉字,由于他创造文字的赫赫功绩,黄帝赐他“仓”姓,意即仓颉是天下一君、君上一人。据说“文圣”孔夫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史官塬,在仓颉墓前长跪不起,感念万分。这是“文圣”对“字圣”的虔诚态度。想当年黄帝一统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串贝记事的方法,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相传仓颉是个奇人,生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两个瞳仁,可谓“四目重瞳”。等到仓颉创造了文字之后,人们才知道是上苍派他来做“造字”这件大事情,需要他看得更多、看得更远。这当然是神话仓颉了,但“四目神”的形象却反映了人们对仓颉的顶礼膜拜。

话说仓颉领命后就开始潜心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刚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急忙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个蹄印,可他辨认不出是哪个野兽的蹄印。这时一位猎人路过,猎人端详后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仓颉听后很受启发,他就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特征,画出图像,大家又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特征,比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等等大千图像,按其特征,画出图形,终于创造了最早的28种鸟迹书。日积月累,仓颉造出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造出的这些字献给黄帝,黄帝高兴万分,立即召集九州首领开会,会上黄帝让仓颉把造出的这些字传授给酋长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了起来,也就是最原始的甲骨文,一发即逝的语言从此可以“传于异地,流于一时”了,结绳和串贝记事的蒙昧时代结束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开始了。当然,这些“半神半人”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考古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从上古的黄帝时期就有了,仓颉其人也并非“查无此人”!至于华夏文明的始始祖、“人中之皇”伏羲氏画八卦、授渔猎的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也有“伏羲造字”一说,那更是传说中的“传说”了,伏羲早于仓颉两三千年,伏羲创八卦是从具象到抽象,而仓颉造字是从个相到类相。所以,也可以说仓颉造字继承了伏羲的衣钵,自仓颉始,中国汉字便正式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象形文字”之一诞生了。

中华自古有尊崇、纪念圣人的传统,而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修庙塑像。全国已知的仓颉庙有四十多处,但以陕西白水的仓颉庙名气最大。2023年夏月一个周末,我和一干文友专程来到了“心向往之”——白水仓颉庙。

杨舟平散文《 寻找“字圣”仓颉 》

白水仓颉庙位于县城东北黄龙山南麓、洛河左岸的史官镇,一听这名字就与仓颉有关,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庙周围厚垣高墙,庙舍庞大,青砖灰瓦,布局俨然。站在高大巍峨、古老凝重的山门前,我们一行人恭恭敬敬地行鞠躬礼后,我建议请专业导游引领我们参观。导游很快就联系好了,气质优雅的女导游娓娓而谈:“仓颉庙在宋代以前称仓颉祠,从明代以后叫仓颉庙。为纪念仓颉的杰出贡献,仓颉故里的白水民众很早以前就以多种方式祭拜这位先祖。据史料记载,东汉恒帝延熹五年,白水仓颉庙已成规模。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白水仓颉庙成为全国唯一集庙、墓、柏、书、碑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仓颉庙古柏群和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桥山黄帝陵古柏群并称全国三大古庙古柏群。残碑存伟业,山水共流芳。在历代祭祀和历史积淀中,仓颉庙以寺庙建筑、古柏壁画、对联匾额、神话传说以及极其珍贵的《仓圣鸟迹书碑》《广武将军碑》等构成了深厚的仓颉文化。”站在前殿前,导游接着说:“庙内现存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门、并台戏楼、前殿、报厅、献殿、寝殿、钟鼓楼及东西厢房等,主要为元、明、清时期翻修。”我们在寝殿后的仓颉墓前驻足良久,只见墓地周长五十多米,高五米许,外设八角形砖花墙,开东西二门。墓顶生长古柏一株,枝干四出,每年轮流荣枯,俗称“转枝柏”。与字圣数千年的距离倏忽拉近了。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仓颉庙内的古柏群。一棵棵古柏冠盖如云,树龄均有千年以上,四千多棵千年古柏将“庙”装点得四季如春,其中,最古老的“仓颉手植柏”树龄达五千余年,可与黄帝陵的“轩辕手植柏”媲美。仓颉庙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长轴画幅,是一个窥探古黄河文化、中华古文明的窗口。

拜谒仓颉庙后,我的思绪一直围绕着“字圣仓颉”四个字起起伏伏。国学大师启功先生说仓颉是“中华文祖”,著名作家贾平凹给仓颉庙的题词是“拜我文祖”,学者温友言评价仓颉是“仓颉文化,光耀千秋。仓颉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人类的。”是的,有了文字,人类的经验和智慧能记载能传递了,“千年文字会说话”正是这个道理。从此民智日开,农事日兴,这就是《淮南子》中记载的“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精妙解读。文字既能记载善行伟绩,所谓“造化不能藏其秘”如“天雨粟”,这是善良对文明的传承;文字也能记载恶行劣迹,正如“灵怪不能藏其行”而“鬼夜哭”,那是邪恶对文明的恐惧。文字的创造改变了人类文明史,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文字的神圣、敬书惜字的风尚,也渗进了民间习俗之中。如枕书辟邪、写字治病、废书入瓮等做法就在白水一带民间很流行,撇开其中的迷信成分,不也体现一种文化力量吗?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和传说之间的史前人物,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他都是古之神圣者,伟大的文化神。寻找字圣仓颉,就是寻找世世代代滋养中华“文脉”的神奇而公正的汉字之魂——既书写着美好,也记载着丑恶。

2023年11月6日

杨舟平散文《 寻找“字圣”仓颉 》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法官文联理事,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省国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首届中国丝路散文奖、第三届“六维”宝鸡作家协会散文集奖得主,《今日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一城烟雨》等。作品多篇入选省级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文章。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海外文摘》《人民司法·天平月刊》《中国妇女》《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延河》《美文》《秦岭文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