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舟平散文《 尋找“字聖”倉颉 》

作者:西北建設網

也許是經常和文字打交道的緣由罷,也許是有着凡事總愛追根溯源的習慣罷,對于漢字的起源,我一直懷有一種興趣。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文字學命題,一時間還真不知從何“溯”起。

楊舟平散文《 尋找“字聖”倉颉 》

文明誕生一般而言有三大标志,而文字的發明是公認的重要标志之一。因為文字可以打破一切壁壘,成為我們溝通交集的橋梁和靈魂的栖息地。兩個語言不通的人,隻要彼此有共同的文字,交流便不再難了。中國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載了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曆史積澱。然而,關于漢字的起源問題一直備受争議。“倉颉造字”傳說,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字演進的裡程碑事件。《說文解字·叙》《荀子》《呂氏春秋》等經典文獻裡均有記載。迄今為止,得到文字學界一直肯定的是,倉颉至少是漢字發明的整理者、集大成者、對漢字的發展和傳承做出巨大貢獻者。

楊舟平散文《 尋找“字聖”倉颉 》

“倉颉造字”傳說一直伴随着中國文字的演進。相傳倉颉是黃帝時期的左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人文之祖”又稱“字聖”。然而,東漢時期文字學家許慎因發現了漢字的密碼并編著篆書字典《說文解字》,使倉颉造字的傳說得以傳世,對漢字學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也被後人尊稱為“字聖”。倉颉和許慎并稱“字聖”,所不同的是倉颉是造字之聖,許慎是解字之聖。顯然,先有倉颉造字,後有許慎解字,“字聖”的第一聖人非倉颉莫屬,許慎隻能算“亞聖”了。

“倉颉造字”是目前毫無争議的主流曆史共識。2014年,“倉颉傳說”已成功入選國家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據《淮南子》記載,倉颉造字成功之日,舉國歡騰,驚動上蒼,谷子像雨一樣嘩嘩地降下來,吓得鬼怪夜裡啾啾地哭起來,這就是“谷雨”節氣的由來。說明倉颉造字是件多麼偉大的壯舉,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更說明谷雨之雨,是上蒼對倉颉造字的賞賜。

中國曆史上稱為聖人者不足百人,大陸傳統文化中,“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倉颉被尊為“字聖”可見倉颉的曆史地位之隆、之盛。國學大師饒宗頤說:“造成中華文化核心的是漢字,而且成為中國精神的旗幟。”倉颉造字,無疑開華夏文化之先河,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第一個點燈人。

楊舟平散文《 尋找“字聖”倉颉 》

中華文化有個習慣,一旦被尊為“聖人”,就會神話“聖人”,倉颉也不例外。在漢代,倉颉開始被神話。之後,倉颉造字的傳說便帶有各種版本的傳奇色彩,但能流傳至今,足以說明人類對文字的尊重以及漢字對我們的重要性。

倉颉,原姓侯岡,名颉,号史皇氏,今陝西白水縣史官鎮史官村人(一說河南南樂人)。陝西白水縣是被國務院認可的倉颉故裡。在中華上古傳說中,倉颉在擔任黃帝的史官時發明了漢字,由于他創造文字的赫赫功績,黃帝賜他“倉”姓,意即倉颉是天下一君、君上一人。據說“文聖”孔夫子周遊列國時,路過史官塬,在倉颉墓前長跪不起,感念萬分。這是“文聖”對“字聖”的虔誠态度。想當年黃帝一統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串貝記事的方法,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史官倉颉想辦法造字。相傳倉颉是個奇人,生有四隻眼睛,每隻眼睛都有兩個瞳仁,可謂“四目重瞳”。等到倉颉創造了文字之後,人們才知道是上蒼派他來做“造字”這件大事情,需要他看得更多、看得更遠。這當然是神話倉颉了,但“四目神”的形象卻反映了人們對倉颉的頂禮膜拜。

話說倉颉領命後就開始潛心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了好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剛巧,有一天倉颉正在思索之時,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着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倉颉面前,倉颉急忙拾起來,看到上面有個蹄印,可他辨認不出是哪個野獸的蹄印。這時一位獵人路過,獵人端詳後說,這是貔貅的蹄印。倉颉聽後很受啟發,他就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特征,畫出圖像,大家又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從此,倉颉便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特征,比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飛禽走獸、應用器物等等大千圖像,按其特征,畫出圖形,終于創造了最早的28種鳥迹書。日積月累,倉颉造出的字也就多了。倉颉把造出的這些字獻給黃帝,黃帝高興萬分,立即召集九州首領開會,會上黃帝讓倉颉把造出的這些字傳授給酋長們,于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應用了起來,也就是最原始的甲骨文,一發即逝的語言從此可以“傳于異地,流于一時”了,結繩和串貝記事的蒙昧時代結束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開始了。當然,這些“半神半人”的傳說并非空穴來風,考古認為,中國最早的文字從上古的黃帝時期就有了,倉颉其人也并非“查無此人”!至于華夏文明的始始祖、“人中之皇”伏羲氏畫八卦、授漁獵的故事,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但也有“伏羲造字”一說,那更是傳說中的“傳說”了,伏羲早于倉颉兩三千年,伏羲創八卦是從具象到抽象,而倉颉造字是從個相到類相。是以,也可以說倉颉造字繼承了伏羲的衣缽,自倉颉始,中國漢字便正式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種“象形文字”之一誕生了。

中華自古有尊崇、紀念聖人的傳統,而最好的紀念方式就是修廟塑像。全國已知的倉颉廟有四十多處,但以陝西白水的倉颉廟名氣最大。2023年夏月一個周末,我和一幹文友專程來到了“心向往之”——白水倉颉廟。

楊舟平散文《 尋找“字聖”倉颉 》

白水倉颉廟位于縣城東北黃龍山南麓、洛河左岸的史官鎮,一聽這名字就與倉颉有關,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廟周圍厚垣高牆,廟舍龐大,青磚灰瓦,布局俨然。站在高大巍峨、古老凝重的山門前,我們一行人恭恭敬敬地行鞠躬禮後,我建議請專業導遊引領我們參觀。導遊很快就聯系好了,氣質優雅的女導遊娓娓而談:“倉颉廟在宋代以前稱倉颉祠,從明代以後叫倉颉廟。為紀念倉颉的傑出貢獻,倉颉故裡的白水群眾很早以前就以多種方式祭拜這位先祖。據史料記載,東漢恒帝延熹五年,白水倉颉廟已成規模。曆經千年風雨滄桑,白水倉颉廟成為全國唯一集廟、墓、柏、書、碑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倉颉廟古柏群和山東曲阜孔廟古柏群、橋山黃帝陵古柏群并稱全國三大古廟古柏群。殘碑存偉業,山水共流芳。在曆代祭祀和曆史積澱中,倉颉廟以寺廟建築、古柏壁畫、對聯匾額、神話傳說以及極其珍貴的《倉聖鳥迹書碑》《廣武将軍碑》等構成了深厚的倉颉文化。”站在前殿前,導遊接着說:“廟内現存主要建築有照壁、山門、并台戲樓、前殿、報廳、獻殿、寝殿、鐘鼓樓及東西廂房等,主要為元、明、清時期翻修。”我們在寝殿後的倉颉墓前駐足良久,隻見墓地周長五十多米,高五米許,外設八角形磚花牆,開東西二門。墓頂生長古柏一株,枝幹四出,每年輪流榮枯,俗稱“轉枝柏”。與字聖數千年的距離倏忽拉近了。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倉颉廟内的古柏群。一棵棵古柏冠蓋如雲,樹齡均有千年以上,四千多棵千年古柏将“廟”裝點得四季如春,其中,最古老的“倉颉手植柏”樹齡達五千餘年,可與黃帝陵的“軒轅手植柏”媲美。倉颉廟的建築是中國傳統古建築的長軸畫幅,是一個窺探古黃河文化、中華古文明的視窗。

拜谒倉颉廟後,我的思緒一直圍繞着“字聖倉颉”四個字起起伏伏。國學大師啟功先生說倉颉是“中華文祖”,著名作家賈平凹給倉颉廟的題詞是“拜我文祖”,學者溫友言評價倉颉是“倉颉文化,光耀千秋。倉颉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全人類的。”是的,有了文字,人類的經驗和智慧能記載能傳遞了,“千年文字會說話”正是這個道理。從此民智日開,農事日興,這就是《淮南子》中記載的“倉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精妙解讀。文字既能記載善行偉績,所謂“造化不能藏其秘”如“天雨粟”,這是善良對文明的傳承;文字也能記載惡行劣迹,正如“靈怪不能藏其行”而“鬼夜哭”,那是邪惡對文明的恐懼。文字的創造改變了人類文明史,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文字的神聖、敬書惜字的風尚,也滲進了民間習俗之中。如枕書辟邪、寫字治病、廢書入甕等做法就在白水一帶民間很流行,撇開其中的迷信成分,不也展現一種文化力量嗎?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倉颉是一位介于神話和傳說之間的史前人物,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他都是古之神聖者,偉大的文化神。尋找字聖倉颉,就是尋找世世代代滋養中華“文脈”的神奇而公正的漢字之魂——既書寫着美好,也記載着醜惡。

2023年11月6日

楊舟平散文《 尋找“字聖”倉颉 》

楊舟平,陝西鳳翔人,進階法官。中國法官文聯理事,中國散文學會、陝西省作家協會、省國學會會員,寶雞市作家協會理事、鳳翔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獲市以上文學獎項數十次,首屆中國絲路散文獎、第三屆“六維”寶雞作家協會散文集獎得主,《今日頭條》等數家平台專欄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關風月》《一城煙雨》等。作品多篇入選省級中學國文輔導教材、成為多省市中考國文試題解讀文章。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海外文摘》《人民司法·天平月刊》《中國婦女》《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法制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人民法院報》《陝西日報》《雜文報》《寶雞日報》《散文選刊》《延河》《美文》《秦嶺文學》《學習強國·學習平台》《鳳凰網》《騰訊網》《中國作家網》等平面、網絡媒體發表或轉載,共計150餘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