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清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想要考取秀才,并非简单参加一次考试就能实现的。

考生们必须通过层层选拔,先后参加三关考试,而每一关又包括多个阶段,整个考试过程至少需要参加十余场。更为艰难的是,录取率之低甚至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

在那个文人遍地、读书声响彻云霄的古代社会,一个平凡的书生要走上仕途,实现人生理想有多么艰难?那条通往功名的道路,究竟是一片坦途还是荆棘丛生?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科举考试:书生们的必经之路

在古代社会,科举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作为一个巨大的考试体系,将无数个渴望出人头地的书生们笼罩在其中。这条通往仕途的独木桥,道阻且长,稍有不慎,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已臻完善,其考试流程错综复杂,环环相扣。从秀才到贡生、增生、附生、廪生,再到举人、进士,每一个级别都是对书生们学识和心智的巨大考验。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秀才:人生第一道坎

"秀才"二字,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就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第一个目标。可是要想获此殊荣,书生们必须先通过县试和府试这两道关卡。

在清朝,家境贫寒的书生们想要读书可谓是勇攀高峰。他们只能在村塾或义塾里潦草地学习三字经和弟子规,教书质量低劣,进度缓慢。一年下来,也不过读了区区几行字而已。

而那些家境较为殷实的书生,则可以请高明师长到家中授课,或在私塾里耗费重金深造。他们除了要钻研四书五经之外,更要熟习当时盛行的八股文写作。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从小立志成为读书人的陆子潇,家中只是一个小小布庄的主人。他自幼聪颖好学,父亲舍不得他辍学,便将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来支付他的学费。可是,钱财终归有尽,到了陆子潇十五岁那年,家里的银钱早已所剩无几。

为了让儿子有个好前程,陆家父子只得背井离乡,前往京城谋生。在那里,陆父为陆子潇请了一位极有声望的私塾先生执教。可谁知,这位先生脾气古怪,对陆子潇百般刁难,动不动就加以体罚。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陆子潇咽不下这口恶气,终于在一次毒打之后离家出走,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他靠在路边给人抄写文书维生,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读书梦想。

就这样,陆子潇独自一人坚持了十余载,直到二十有七的年纪,他终于在一次县试中夺得了秀才的头衔。这无疑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他踏上仕途的第一步。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乡试:书生心中永远的痛

可是,就在陆子潇喜气洋洋地准备迎接下一个考试时,一个让他万分沮丧的消息传来——乡试将在两月后举行!对于一介书生来说,乡试无疑是一道无比艰难的关卡。这场由朝廷主持的考试,水平之高,难度之大,足以让无数人心生畏惧。

在古代,乡试也被称作"秋闱"。每到八月份,各地的秀才们就会齐聚一堂,在那座巍峨的考场上一决高下。可是,通过乡试的人却寥寥无几,就连后世被人们奉为楷模的范进中举,也是在乡试这关卡上反复摔跤多年。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范进自幼聪慧过人,十五岁时便已是一介秀才。可是,他在乡试这关卡上却屡战屡败,直到年过半百,才终于在一次乡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解元"的殊荣。

当时,范进已是两鬓霜白,但他仍然喜极而狂,就连亲朋好友都以为他疯癫了。由此可见,在古人的眼中,中了乡试是何等不易的一件事。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陆子潇自从中了秀才后,便开始了对乡试的准备。他日夜苦读,甚至连饮食起居都全然不顾。可是,等到乡试那天,他却在最后一关被无情地刷下来了。

陆子潇彷徨无助地离开了考场,对自己的前途是否就此夭折感到十分迷惘。就在他痛苦万分之际,一个身着华服的中年人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道:"读书人不可放弃,路终将通向成功。"这个中年人,正是当年的解元——范进。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会试:朝野上下无不艳羡的春闱

在乡试失利后,陆子潇并没有就此放弃。相反,他更加刻苦钻研,为的就是下一次的会试。会试在古代也被称为"春闱",是一场由朝廷主持的中央级考试。能够通过会试的书生,就有资格被朝廷录用为官,可谓是仕途的第一个分水岭。

陆子潇在会试前的那段日子,过得几乎失去了人形。他整日里都窝在家中的书房里,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不停地读书和做笔记。有时候,他甚至会忘记吃饭,直到肚子咕咕直叫才会醒过神来。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就这样,陆子潇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日日夜夜,终于在某年的春天,他如愿以偿地通过了会试,获得了"贡生"的美誉。

从此,陆子潇就有资格进入朝廷任职,成为一名真正的读书人。当他穿着绣着龙纹的朝服,踏上那条通往仕途的大道时,朝野上下无不对他艳羡有加。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殿试:心理素质的终极考验

可是,就在陆子潇以为自己就要功成名就之时,朝廷却又给他开了一个重重的考题——殿试。殿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紫禁城内的皇宫里进行。书生们要直接在皇帝的面前作答,这对于心理素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陆子潇在殿试那天,紧张得浑身哆嗦,手心直冒冷汗。当他踏进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时,只见龙椅之上,端坐着一位仪表不凡的中年人,正是当朝的圣上。

陆子潇战战兢兢地在龙椅前跪下,接过了皇帝亲手递给他的试卷。可是,就在他准备落笔之时,一股莫名的恐惧却油然而生,令他的手在空中僵硬了数息。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突然开口了:"读书人,莫要心怯。天下英雄,唯有读书人最为高洁。"皇帝的这番话,犹如一股清泉般注入了陆子潇的心田。他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笔狠狠地按在了宣纸之上,一字一字地写了下去。

就这样,陆子潇终于通过了殿试,获得了"进士"的崇高荣誉。而在这场考试中,他不仅展现了过人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了一颗大无畏的心。

在清朝想考个秀才有多难?过三关考试十余场,录取率更是低的离谱

结语

功名是需要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在古代社会,科举之路就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独木桥,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万丈深渊。书生们为了追求功名,不得不在这条路上反复摔跤,承受各种各样的磨难与挫折。

有的人一生都未能跨过科举的第一道坎;有的人虽然最终获得了功名,但却早已耗尽了所有的精力;还有的人,则是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失去了最初最纯粹的理想。

不过,正如皇帝在殿试时对陆子潇所说的那样:"天下英雄,唯有读书人最为高洁。"这句话,或许就是对那些执着于追求理想的书生们最好的赞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