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林县:“小蚕桑”编织致富“新丝路”

作者:南宁农业

桑田满园香。近日,走进上林县塘红乡岜森村,漫山遍野的桑树郁郁葱葱,村民们穿梭于桑田间,熟练地采摘新鲜桑叶,蚕房里养蚕户们正在照顾蚕宝宝,一片繁忙的景象。

上林县:“小蚕桑”编织致富“新丝路”

在岜森村岜叱庄,养蚕户樊保神每天清晨7时就在家门口忙着采摘新鲜桑叶,确保在喂食高峰期的蚕宝宝一天的用食量。他家一楼全部用做蚕房,整齐有序排放着一张张蚕床,蚕架上一只只胖乎乎的蚕虫在桑叶上蠕动,贪婪地吸吮着桑叶里的养分,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好像在奏响一曲农民增收致富的交响曲。

樊保神告诉记者,再过一天这批蚕宝宝就“吐丝成茧”,将会给他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自从1994年开始养蚕以来,近30年来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种桑养蚕已成为他拓宽收入的主要产业之一。依靠种桑养蚕业,他家盖起了新房子、买了小轿车,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蚕农樊保神说:“去年我一共养15批蚕,纯收入是5万元左右。今年我也计划养15批,第一批蚕茧卖27元一斤,我有300斤收入8000元左右。我自己的桑田3亩,加上租地一共10亩左右,通过养蚕我的生活改善很多。”

岜森村属于大石山区,水源稀少,主要产业有桑蚕、玉米、黄豆等,近年来这些传统产业发展遭遇瓶颈问题。该村瞄准种桑养蚕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鼓励群众发展养殖。目前全村种桑养蚕队伍不断扩大,已有289户养蚕,桑田面积达1225亩,凭借这一项产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上林县:“小蚕桑”编织致富“新丝路”

“现在养蚕蚕茧卖价高赚钱比较快,今年3月我养第一批用了20天,8000蚕种共收获150斤蚕茧,收入3000多元。”蚕农樊保勤说。

为了更好地发展种桑养蚕业,近年来,村民自主成立了小蚕共育室,减少了蚕种的浪费,提高了成活率,降低了小蚕发病率,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养殖经验不断优化。因此大力推广应用“小蚕共育”,助力桑蚕产业提质增效。

岜森村堆寒庄古芽小蚕共育基地负责人蓝谭海充分发挥小蚕集体饲养的优点,认真做好从蚕卵孵化、收蚁、蚕体消毒、采摘桑叶、温度、湿度控制,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小蚕共育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经过精心科学培育,将幼蚕共育到3龄再出售给养蚕户,不仅缩短了养蚕周期还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基地培育的蚕苗深受各地蚕农的青睐。基地在助力农户发展养殖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我们这个小蚕共育基地从2006年开始经营。每年上半年培育8到9批次,下半年雨量充足就有6到7批次。小蚕主要供应给塘红周边群众,镇圩、三里、乔贤、木山等远的我们送货上门。”蓝谭海说,他育的小蚕每一批是100本200万只蚕苗。基地主要按订单来育苗,基地除了雇请6个工人,每月工资3000元起步,繁忙时每天要请3到4个临时工,每人一天工资是100元。

近年来,上林县塘红乡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旱地粮经复合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科学种桑养蚕,助力群众稳产增收,“织”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下一步,塘红乡充分利用桑蚕产业“短、平、快”的收入优势,通过大力宣传种桑养蚕政策,组织开展养殖培训会等形式,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桑蚕养殖业。据统计,截至目前塘红乡发展桑蚕产业共有2766户,种植桑树多11000多亩,小蚕共育基地3家。种桑养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上林县:“小蚕桑”编织致富“新丝路”

免责声明:本头条号发布的转载内容及配图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内容真实性由原作者保留,本号不做承诺,如涉及内容、图片的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上林发布

作者:韦飞利 覃柳霓

编辑:南宁市农业信息中心

法律顾问单位:广西法严律师事务所

如需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南宁农业”今日头条号,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