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照着《咏鹅》仿写了《咏鸡》,老农仅用18个字,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作者:卓越

《咏鹅》这首五言诗,开篇却用了三个“鹅”,在点明题意的同时,又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言诗,通篇仅用18个字,但丝毫不影响其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谁能想得到,这仅仅是骆宾王7岁时写的诗。

谁知道,骆宾王这位大诗人出道即巅峰,纵观其整个生涯,都没有哪首诗的知名度超过《咏鹅》。

这首诗之所以经典,在于其简单明了的节奏之下,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将大白鹅在水中游动的状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也正因为是骆宾王7岁那年所作的诗,因此多年来一直被当成儿童的启蒙读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几乎每个人在小时候都背过这首经典的古诗。

既然骆宾王能够靠着一首《咏鹅》成为一位千古有名的大诗人,我们为何不可以自己也创作一首,运气好的话,一举成名未尝不可。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这个想法的人想必不在少数,真正为此跨出一步的人,数量可就少之又少了。

湖南省湘阴县一位叫危勇的老大爷便是这些尝试者之一,他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虽然家庭条件相当差,供不起他上学,但是他内心喜欢诗词歌赋的这颗心却从未曾停止过。

照着《咏鹅》仿写了《咏鸡》,老农仅用18个字,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人就怕这样,只要是想干的事,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做。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不认识的字,除了请教别人之外,自己还可以通过查阅字典等解决。

一来二去,一般的字也难不倒危勇了。有了文字的支撑,危勇老大爷就有了写诗的资本,经常性地尝试着写上一两首。

时间久了之后,危老爷子竟然可以出口成诗了,随便指一个东西,他便可以随口作一首诗,至于押韵不押韵放在一边,读起来倒是相当顺溜,而且朗朗上口。

对于经典诗《咏鹅》,自然也逃不过老爷子的“手掌心”。

一日,老爷子看到院子里面朝天报晓的雄鸡,便有了灵感,仿照着《咏鹅》便写出了一首《咏鸡》。

还别说,就这首《咏鸡》还真就写出了超高水准,助推危勇一举拿下了“农民文学奖”这一国家级的荣誉。

照着《咏鹅》仿写了《咏鸡》,老农仅用18个字,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虽然这两首诗都是咏的家禽,而且字数也都是18字,但细细品来,这两首诗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先来品老汉这首《咏鸡》,他用连续三个“鸡”先声夺人,用以突出公鸡对天鸣叫勤劳守时。第二句“尖嘴对天啼”描写的是公鸡打鸣报晓的“英姿焕发”的样子。

随后两句可以作为全诗的经典之作,用以表现公鸡的“功能性”,三更报晓,五更打鸣,在古代没有钟表的每个夜晚,为人们准确报时。

那么,这首诗虽然获得了“农民文学奖”,但它的水平能够可以PK《咏鹅》吗?在下不才,我认为危勇这首诗虽然将大公鸡的气势展现了出来,但仍旧无法去媲美《咏鹅》。

照着《咏鹅》仿写了《咏鸡》,老农仅用18个字,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首先来说,三个“鸡,鸡,鸡”就已经失去了先机,“鹅,鹅,鹅”既可以代指鹅本身,还可以代指鹅的叫声,当“鸡,鸡,鸡”可以代指公鸡本身,但当“鸡”来代指公鸡的叫声时,就无法将公鸡的气势展现出来了,只有小鸡仔才会“叽叽叽”的叫个不停。

原本是要先声夺人,这样一来,也就丢失了一多半的气场。

再看下一句“尖嘴对天啼”对上“曲项向天歌”,描绘的是大公鸡对着天打鸣的样子,其中啼带有几分哀,多代指啼哭。

而“歌”则更多了几分畅快,大白鹅弯着脖子朝天而歌,充满了蓬勃的气势。反观尖嘴向天啼,这里的“啼”让我联想到了“两岸猿声啼不住”,一种悲伤的气息弥漫开来。

后两句与《咏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对比,更是完败。骆宾王用了颜色对比,“白,绿,红”三种颜色融合在一起,配合上“绿水”和“清波”,画面感十足。

照着《咏鹅》仿写了《咏鸡》,老农仅用18个字,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即便是没有见过白鹅浮水的人,读完这首诗也能想象出来。但《咏鸡》的后两句便有些展现形式不足了。

仅仅是将公鸡打鸣这件事写了出来,但具体公鸡是如何的雄姿英发,是如何酝酿力量将这声鸡鸣叫出,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更没有所谓的“黄脚,红冠”的描写,没有见过公鸡的人,仅仅通过读这首“咏鸡”根本没办法将画面感浮现出来,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咏鸡》被《咏鹅》甩了八条街,或许这就是职业玩家和业余玩家的区别了。

照着《咏鹅》仿写了《咏鸡》,老农仅用18个字,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虽然这首诗无法媲美《咏鹅》,但是其作为一篇获奖作品,仍旧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得奖也算是实至名归。

不少网友心血来潮,又创作了一首《咏鸭》供大家品读:

鸭,鸭,鸭,

扁嘴叫嘎嘎。

岸上吃五谷,

水下捕鱼虾。

这就不解析了,气场比《咏鸡》都差出去老多,更别提《咏鹅》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