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跟唐朝叫过板,与明清干过仗,却为何独独不敢和宋朝闹事?

作者:卓越
日本跟唐朝叫过板,与明清干过仗,却为何独独不敢和宋朝闹事?

翻开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史,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距离中国不远的弹丸小国,自唐朝开始,就不断的与中国有摩擦,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无数场。

但在宋朝时期的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日本却没有和宋朝发生过战争,反而成为了稳定的贸易伙伴,不仅如此,双方的外交关系还十分稳定,日本对宋朝是甘心称臣,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可谓是毕恭毕敬。

而在宋亡之后,日本就露出了侵略者的本性,自元朝开始,日本就开始试探着骚扰中国边境,到了明朝,倭寇成为了大明中后期较大的隐患,而到了满清末期,日本已经堂而皇之的公然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因此,日本对于宋朝,是断然不可能会真正的甘愿俯首称臣的,之所以毕恭毕敬,则是暂时打不过,选择了在蛰伏中学习并壮大。

为什么日本选择要蛰伏?就是曾经悍不畏死的叫板大唐,结果被打的差点灭国。

唐高宗时期,随着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整体实力逐渐强盛,便逐渐的不安于现状,于是高句丽就怂恿着同为大唐属国的百济国挑事,先是拒绝向大唐朝贡,后又阻碍忠心于大唐的新罗国和大唐的交通与进贡事宜。

唐高宗对于百济的这种不知死活的行为大为恼火,屡次下诏威吓,但有高句丽在背后撑腰,百济有恃无恐,更加的肆无忌惮。

大唐威严岂容尔等小国挑衅?于是,本着维护大唐脸面,以及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公元660年,唐高宗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十万,出兵新罗,征讨百济。

战争的结果不必详说,在碾压性的实力之下,百济虽然是倾国来战,但还是被大唐打的屁滚尿流,就此灭国。

这件事情,原本和日本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百济灭国时,百济国王子逃到了日本,在唐朝大军结束战争退回本土后,日本的心思就活泛起来。

因为在战后,新罗国接受了百济的几乎所有地盘,由此疆域扩大不少,而日本眼看没得到什么好处,就扶持逃到日本的百济国王子为王,开战了轰轰烈烈的“百济复国运动”。

公元663年8月,大唐与新罗组成联军,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与日本以及支持百济复国的各方势力展开作战,

日本方面,共出动兵力近四万余人,战船170余艘,而唐朝方面,兵力只有两万,战船不足百艘,两者之间在兵力上,有着相当大的悬殊。

但是战争的输赢,并不完全依靠兵力多少,大唐利用娴熟的水战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

紧接着,大唐又乘胜追击,将日本以及支持百济复国的势力,彻底击败,百济全境成为唐朝的羁縻地区。

此战,彻底的将日本企图染指朝鲜半岛,并想借助朝鲜半岛为跳板,来侵扰中国的想法给击碎,让日本认识到,大唐是它需要仰视的庞然大物,深感惧怕的日本天智天皇,生怕大唐会来个返场,顺手将日本国灭掉,赶忙向大唐表示愿世代朝贡,永表忠诚。

日本跟唐朝叫过板,与明清干过仗,却为何独独不敢和宋朝闹事?

正如被打怕了就一直会有阴影一样,日本对于中国的恐惧,就此开始,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没有再有过侵扰中国的想法和行动,反而积极的和中国来往。

唐朝灭亡后,华夏大地上经历了朝代更迭,宋朝成为了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按说依照宋朝的军事实力,以及宋朝的对外战争中的败多胜少的战绩,日本应该趁此机会来揩油才对,但是直到宋亡,日本也没有任何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

并不是日本改了习性,而是当时繁华的宋朝,正是日本迫切需要学习的对象。

前文提过,经过大唐时被暴揍,日本真正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至少是它目前无法撼动的,这个时候,日本就装起了孙子。

不仅奉大唐为宗主国,并且世代朝贡,与此同时,遣派大量的僧人以及学者前来大唐学习中原文化,并将其精髓带回日本,以此来壮大和发展。

到了宋朝,虽然宋朝的军事实力一般,但是值得称道的是,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各种发明也是层出不穷,这些先进的技术,对于日本来说,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眼稀罕。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日本更是如饥似渴的吸收中原文化,对于文化十分发达的宋朝,更是无比的敬佩,这么好的老师,全世界都找不到,也就暂时不会采取军事行动。

同时,宋朝的经济发达,也是日本没有攻打的原因之一,在宋朝时期,日本和中国的贸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双方互通有无,甚至在日本国内,宋朝的钱币,都可以通用,足以可见当时贸易的旺盛。

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盛,这些都是日本需要学习的东西,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日本才会在宋朝时期,没有任何军事行动。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日本的侵略性,不会因为以上的几种情况就消失,反而会对于繁华的大宋朝更加的垂涎三尺,但是,在当时,日本国内自顾不暇,让它腾不出手来有别的想法。

两宋时期,日本由原来的奴隶时代正逐步的过渡到幕府时代,原本的天皇,被逐渐的架空,没有了任何的实权,取而代之的,则是武士阶层的不断崛起。

此时的天皇,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已经被大大的削弱,而武士阶层的崛起以及当时日本国内的外戚干政,使日本处于一种自顾不暇的状态。

每个有一定实力的集团都在抢地盘,哪里有精力去攻打中国?各地的武士领主们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守住自己的地盘不被别人霸占,同时又如何霸占别人的地盘,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看不好,更别提向中国扩张了。

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也就不可能会集中力量来有所行动,至于打中国,先顾好自己再说吧。

与此同时,日本的沿海,还经常会受到来自高句丽的骚扰,并且女真族的海岛还会时不时的进行袭击,这也让日本很是头疼。

国内各大武士领主每日里争抢地盘,沿海还要自卫,自顾不暇的日本,也就根本腾不出手来对外扩张,更谈不攻打宋朝了。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在当时,完全没有攻打宋朝的理由。

日本跟唐朝叫过板,与明清干过仗,却为何独独不敢和宋朝闹事?

在唐朝时,日本之所以会联合百济攻打新罗,就是因为日本想在朝鲜半岛上谋取立足之地,一旦日本能够在朝鲜半岛立足,那么它就会以此为跳板,来入侵中国。

之所以非要选择朝鲜半岛,因为这里是必经之路,近代的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就是自东北开始侵略的。

但是到了宋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辽东已经不在宋朝政府的控制中了。

北宋时,辽东属于辽国的领土;南宋时,辽东属于金国的领土。

也就是说,即便是日本在朝鲜半岛能够立足,它如果想进入中国,那么迎面而来的,就是辽国和金国,必须和他们死磕,方可进入中国。

此时的宋朝,在领土上,根本不与朝鲜半岛接壤,日本即使想打,也是鞭长莫及,更可况,依照但是辽国和金国的战力,如果日本登陆,那势必会把他们重新打回海里去。

同时,日本的愿望,是谋求东亚大陆圈,那么他的敌人,至少在当时,不是宋朝,而是辽国和金国,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这一原则,宋朝和当时的日本,还算得上是准盟友。

既然是盟友,那就更没有相互攻击的必要了,尤其是日本还正需要向宋朝学习,来提升自我的大好时机。

因此,在两宋的近三百年中,日本没有对宋朝才去过军事行动,但是在元朝入主中原后,这种局面就被打破。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高丽向元朝称臣,成为了元朝的东藩,忽必烈对于不远的日本,也派出了使者,要求日本效法高丽,也要向大元俯首称臣。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镰仓幕府时期,幕府的大权掌握在权臣北条氏手中,对于元朝的要求,北条时宗拒不接受,同时加强了边境的防御,以做战争的准备。

忽必烈之后又多次派遣使者要求日本臣服,结果日本朝廷连使者都拒绝接见,既然来文的无果,那就武力征服。

公元1274年,忽必烈发动征日战争,虽然元军在战术以及装备上,强于日军,但是由于却不擅长山地作战,无法突破日本岛崎岖的地形进入其腹地,因此在之后的战斗中,几经失利,并且在海上遭遇台风,受到极大损失,不得不偃旗息鼓,撤回国内。

不死心的忽必烈,在公元1281年,又一次发动了征日战争,但同样是因为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不利于蒙古骑兵作战的复杂地形,最终无功而返。

就此,日本和元朝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元朝一时半会奈何不了日本,日本也暂时没有能力攻击元朝,双方只得视而不见,各自闷头发展。

日本跟唐朝叫过板,与明清干过仗,却为何独独不敢和宋朝闹事?

但日本在镰仓幕府谢幕后,逐渐发展壮大,因为资源匮乏,便时不时的对元朝边境进行骚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朝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也曾有过征服日本的想法,但在刘伯温的建议之下,同时借鉴于元朝失败的教训,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时的大明,百废待兴,人民迫切的语言休养生息,也支撑不起巨大的战争消耗,朱元璋在效法元朝派遣使者去日本,结果却本羞辱后,不得不暂时咽下这口恶气,将日本列为“永不征讨之国”。

在明朝中后期,倭寇成为了明朝的边境大患,明朝为抵抗倭寇侵扰,也涌现出如戚继光等多名抗倭英雄。

总而言之,在经过自身的发展壮大后,以及日本在和元朝战争中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日本国内上下对于中国的敬畏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不断增长的野心,同时在骨子里的侵略性使然下,由此开始展开了对中国的一次又一次战争行动。

日本跟唐朝叫过板,与明清干过仗,却为何独独不敢和宋朝闹事?

日本是大陆的邻邦,在历史上,日本的文化发展深受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日本对于中国的学习,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也正是这种学习,让日本在很快的时间内,能够快速的发展和壮大,拥有了和中国抗衡的实力。在唐朝时期,被击败后,马上低下头来学习成长,并且在宋朝时,更是如此,通过贸易来发展经济,提升实力,因此,才有了后来的颇具实力的日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