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中国人寿

【摘要】2023年,M1与M2增速背离明显,社融与M2同比增速之差持续缩窄,资负规模增速企稳回升,国有大行大象起舞,持续拉开与股份行规模增速的距离。人民币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疲软,企事业贷款增长仍居高位,票据融资增速低位趋缓。人民币存款余额28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住户存款增长较快,财政存款增速持续回暖。利润增速整体提升,净息差延续收窄趋势,经营效率整体下降,不良率整体平稳,资产充足率止跌回升,拨备覆盖率保持增长态势。政策方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纲举目张推动重要细化政策陆续出台,推动银行业经营结构优化;货币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政策整体稳中偏松;金融监管体系持续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水平不断提高;区域政策接连落地,助力银行业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展望2024年,货币政策总基调保持稳健,流动性合理充裕,社融信贷总量适度增长;货币市场利率稳中趋降,存贷款利率或将结构性下行;消费金融业务延续修复态势,对公业务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金市业务需做好前瞻性研判;营收增长乏力,利润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强监管、严监管、细监管主基调不变,监管立法或将出台;风险防控挑战仍存,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加速。

一、发展回顾

(一)M1与M2增速背离明显,社融与M2同比增速之差持续缩窄

社融增速整体回落。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背离明显,12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狭义货币供给(M1)同比增速连续3月低于2%,M1与M2同比增速之差由1月末的5.9%提升到12月末的8.4%,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销售遇冷、企业经营不善、融资意愿及渠道受限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减少;同时市场预期较弱,实体部门信心仍待提振,货币贮藏性需求高,流通速度偏低。社融与M2同比增速之差持续缩窄,社融与M2增速剪刀差从年初的3.2%持续收窄至12月末的0.2%,反映了2023年大陆货币供需缺口缓解,货币供求关系进一步平衡。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M1与M2增速背离明显

货币供求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二)资负规模增速企稳回升,国有大行大象起舞,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疲软,企事业贷款增长仍居高位,住户存款增长较快,财政存款增速持续回暖

资产规模增速企稳回升,国有大行大象起舞,进一步拉大与股份行增速的距离。截至12月末,商业银行境内总资产规模达34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较年初提升0.1个百分点。从下图还可以看出,2023年以来国有大行与股份行资产增速差距整体呈现拉大趋势,国有大行资产增速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且处于高速增长,股份行总资产规模增速处于低位,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速整体呈进一步扩张态势,但12月份资产规模增速大幅度下降至10.66%,农商行资产增速整体延续下滑趋势,12月份资产规模增速有所上升。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整体趋缓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持续下滑,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疲软,企(事)业贷款增长仍居高位,票据融资增速低位趋缓。2023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较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分部门看,居民短期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速12.53%,超年初6.3个百分点,反映了2023年随着疫情的消散,居民的消费明显回暖;企(事)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增长为10.93%和15.91%,分别较年初提升1.37和1.18个百分点,其中,企(事)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在四季度有所减缓,企(事)业短期贷款增速趋于平稳。票据融资增速2.66%,较年初大幅下降27.36个百分点。从新增情况看,2023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928亿元。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居民短期贷款回暖

企(事)业中长期贷款高增

票据融资增速下滑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普惠小微和涉农方面,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3.5%,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4.9%,较年初提升0.9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11月末,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分别为6292亿元、15850亿元和5245亿元,累计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526亿元,支持其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共计28680亿元。绿色信贷方面,绿色信贷同比增长36.5%,截至11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4911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等领域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10194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余额2695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2903亿元。房地产贷款方面,截至2023年末,房地产贷款同比下降1%,较年初下降2.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同比下降1.6%,2023年1月至11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创设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延续实施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至2024年5月,新增抵押补充贷款额度5000亿元,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发放“三大工程”建设项目贷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普惠、绿色和涉农贷款较快增长

房地产贷款增速为负

商业银行总负债增速企稳回升,国有大行和城商行总负债增速均呈现加快态势,股份行和农商行总负债增速在低位运行。2023年末,商业银行总负债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6%,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同比增长13.36%、6.91%、11.94%、8.65%,较年初分别变化-0.59百分点、+0.17百分点、+0.9百分点、-1.37百分点,国有大行总负债增速在四季度提升较为明显,股份行增速仍处于低位运行,国有大行与股份行负债增速差距呈现扩大态势。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国有大行与股份行

负债增速差距呈现扩大态势

人民币存款增速呈现下滑趋势,住户存款增长较快,财政存款增速持续回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速企稳回升。2023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8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较年初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同比增速较高为13.84%,较年初下降3.5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增长5.52%,较年初下降1.64个百分点;政府财政存款同比增长15.84%,较年初大幅提升16.59个百分点。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住户存款增速略有减缓

财政存款增速持续提升

从存款增量来看,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企业存款活化程度不足。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5.74万亿元,同比少增510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6.67万亿元,定期同比少增1.1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前10月累计增量为3.55万亿,同比减少1.16万亿,其中活期存款累计减少1.06万亿,同比多减7132亿元,反映企业资金活化程度不足,扩大再生产意愿不强。

(三)利润增速整体提升,净息差延续收窄趋势,经营效率整体下降

利润增速整体提升,农商行增速修复,202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86万亿元,同比增长9%,相比2022年同期增速高7.73个百分点,为2022年一季度以来最大同比增速;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8%,股份行同比下降1.8%,城商行同比增长8.2%;农商行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同比下滑57.7%)及不良率改善,净利润大幅增长164.6%。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利润整体提升 农商行增速修复

净息差延续收窄趋势。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25%,较年初下降18.9bp,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下降23.5bp、17.9bp、6.7bp、20.9bp。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净息差水平延续收窄趋势

经营效率整体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ROA为0.74%,较上年下降0.015个百分点。国有大行、股份行ROA较上年分别下降了0.074和0.013个百分点,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较上年增长0.076、0.094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ROE为9.45%,较上年增长0.12个百分点。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经营效率环比下降

(四)商业银行不良率稳中有降,资本充足率止跌回升,拨备覆盖率保持整体增长态势

商业银行不良率稳中有降。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1%,较年初下降2.3bp;分板块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7%、1.30%、1.91%和3.18%,国有大行、股份行、农商行较年初分别下降4.7bp、2.3bp、3.5bp,城商行较年初增长6.5bp。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商业银行不良率稳中有降

资本充足率止跌回升。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77%,较年初下降39.8bp。分板块看,国有大行、城商行、股份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较年初下降66.4bp、34.7bp、7.7bp、30.1bp,但分季度看有止跌回升态势。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资产充足率止跌回升

拨备覆盖率保持整体增长态势。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7.89%,较年初上升2.04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平稳。分板块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1.3%、219.4%、186.1%、142.9%,较年初分别变化6.3%、5.2%、-5.6%、-0.3%。

国寿研究声 | 2023年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拨备覆盖率保持整体增长态势

二、政策回顾

2023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前三季度金融政策持续支持抓改革、防风险、补短板、促发展、保民生,引导银行业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抓改革方面,3月16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业监管架构做出重大改革调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揭牌,7月2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省市两级派出机构统一挂牌,推动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防风险方面,《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继发布。补短板方面,《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等政策接连出台。促发展方面,《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与服务的通知》《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等促进经济发展政策陆续落地。保民生方面,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反映事项办理工作安排的公告》《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等重要政策文件。区域政策方面,《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等区域重大政策落地实施。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货物有关进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等金融监管措施或管理办法相继发布,有力保障和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

(一)“五篇文章”细化政策陆续出台,推动银行业经营结构优化

2023年10月30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会后相关细化政策相继出台。其中科技金融方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1月12日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持续深化科技金融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形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扎实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加强组织保障和政策协同等方面,对做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提出了细化要求。商业银行应更加聚焦科技金融领域,在服务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业当家、支持战略性重点及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12月27日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33条意见。商业银行应聚焦绿色经济、污染防治攻坚等领域,加强清洁能源、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项目营销力度,积极利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逐步提升新增贷款中绿色信贷业务占比。养老金融方面,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发展民生事业、扩大产品供给,聚焦多样化需求、强化要素保障等4个方面26项举措。商业银行应围绕老年人金融服务、银发经济产业发展等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二)货币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整体稳中偏松

2023年,大陆经济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国内信贷需求有所放缓,贷款平稳可持续投放难度增大,稳货币稳信贷挑战增多。央行着力支持扩大内需,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统筹运用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等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工具,有力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一是总量型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灵活有力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前瞻灵活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及时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税、缴准、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截至11月24日,央行年内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超34万亿元。三季度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4%,与上年同期持平。每月到期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保障中长期流动性合理供给。2023年以来,央行每月常态化超额续作MLF,12月末MLF余额7.0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53万亿元,增幅55.5%。二是价格型政策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带动LPR利率持续下行。6月以来,随着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央行分别于6月、8月两次降低政策利率,截至11月末,OMO(公开市场操作)和MLF(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分别为1.8%和2.5%,较年初累计下降20BP和25BP,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20BP和10BP至3.45%和4.2%的低位。其中,5年期以上LPR降幅更小,尤其是8月未跟随MLF利率下调,主要原因是需统筹协调存量和增量利率关系,在存量房贷利率已下调、商业银行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背景下,5年以上LPR少降有助于延缓资产收益率过快下降,维护息差相对稳定。三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推动优化信贷结构。四季度,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效能,继续用好实施期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精准滴灌,加大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保障房等金融支持,助力稳定消费、投资和宏观经济大盘。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更加向民生领域倾斜

2023年财政政策总体落实“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在收入有限增长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仍保证了一定的支出强度推动经济增长、防范化解风险,紧平衡态势有所加剧。收入端更加精准有力,减税降费突出对科技创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消费;支出端结构不断优化,向民生短板领域倾斜;中央政府增发万亿国债转移给地方,保障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财政在支持经济恢复发展、稳定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科技创新、防范重大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023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较快,前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5万亿元,同比增长8.1%,较2022年同期提升12.6个百分点,主要是2022年4月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拉低基数,2023年相关退税恢复常态,受此影响,税收收入特别是国内增值税大幅增长,相应拉高财政收入增幅。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基建和民生是地方债的主要资金投向。2023年以来,城乡市政产业园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是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主要投向,占比分别为30.25%、17.93%、14.31%。财政支出更加向民生领域倾斜,2023年前10月,教育、社保就业、卫生健康三大民生性支出总额达8.35万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38.7%,创近年来同期新高,民生相关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达到6.0%,高出整体增速1.4个百分点。

(四)金融监管体系持续完善,风控水平不断提高

四季度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抓金融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引导银行业稳健发展。

金融监管体制持续完善。2023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强化审慎监管,深化跨部门监管执法协作,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强化审慎监“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监管处置非法金融活动,确保金融监管全覆盖、无例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强调:一是积极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推动出台系列制度文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全面强化“五大监管”;二是防范化解四大风险,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三是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推进金融监管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范化坚决惩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结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预计未来监管部门将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制度保障,更加注重提升金融监管专业性、有效性和全面性,督促金融回归传统和本源,影子银行等“伪创新”“假创新”业务很难有生存空间。

精准防控措施陆续出台。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金融监管专业性、有效性和全面性,督促相关政策措施已陆续推出:房地产方面,2024年1月初,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每季度汇总相关情况报送住建部与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机构满足优质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做到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方面,2024年1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金融监管部门将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做好中小银行的改革和风险防控,不断提升中小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公司治理;二是选配选优地方中小银行的高管和关键岗位的重要人员;三是对农信社、城商行分类施策深化改革;四是聚焦中小银行主责主业;五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稳中求进、标本兼治,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金融风险防控不断加强。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重视计量和管理“两手硬”,强调制度审慎、管理有效是准确风险计量的前提,为银行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正向激励,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总体稳定,平均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11月10日,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管理办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主要任务,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应建立健全涉刑案件风险防控重点制度,研判本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重点领域,完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重点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及时开展涉刑案件风险防控评估。

(五)区域政策接连落地,助力银行业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四季度以来,区域政策尤其是广东自贸区政策接连落地,为银行业发展自贸区业务拓宽空间。为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开发开放,2024年1月4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货物有关进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为“一线”,横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合作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税收政策,与合作区现行货物进口税收政策相比,此次政策作出如下调整:一方面,从“一线”放款调整为“一线”放开,扩大享受免税或保税政策的主体和货物范围,促进“一线”货物高效便捷流动。另一方面,优化完善“二线”管住政策,在此前政策基础上,增加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鼓励合作区内开展加工制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对于银行业而言,应抢抓税收优惠政策机遇,深化与海外机构协同联动,提升境内外本外币综合化跨境融资金融服务,多元化资金参与到合作区建设中,利用跨境资产转让、风参直贷、海外代付等产品,降低融资成本,支持横琴粤澳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2024年1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从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区、打造高标准国际贸易枢纽区、形成高能级现代化产业聚集区、建设粤港澳高度协同发展示范区,围绕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提升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提升金融开放创新能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等六大方面提出了20项具体措施。商业银行应把握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部署机遇,聚焦基础设施及先进制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与财富管理、对外开放及跨境金融等5大领域,并以拓展本外币合一、自由贸易(FT)等账户体系等功能和应用、建立辐射带动创新发展自创区等为支撑,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叠加效应,有效实现产融结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2024年展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城乡融合,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五篇文章。展望2024年,银行业应积极主动把握政策“窗口期”,聚焦“五篇文章”和金融风险防范,开展政策前瞻研判和深入解读,做好服务实体经济、扩大内需战略、金融改革创新等业务布局,同时,积极应对同业竞争加剧、房地产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外部环境等带来的挑战。

(一)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社融及信贷保持平稳增长

展望2024年,货币政策基调由2023年的“精准有力”调整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反映货币政策总体宽松力度较2023年或有所回落,更加关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际效果,推动提升金融资源使用效率。央行将统筹运用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工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社融信贷方面,一是社融信贷规模保持适度平稳增长,但增速料将稳中有降,央行指出在下一阶段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预计2024年社融增量在35-36万亿元区间,同比增速9.3%-9.5%;人民币贷款增量预计在22.5-23万亿元之间,增速9.5%-9.7%;M2增速预计在9.1%-9.3%左右,“M2-社融”剪刀差或将出现倒挂。二是信贷投放节奏更加平稳,信贷季度波动进一步减弱。2024年信贷投放节奏或将会更平稳,波动性有所弱化。季度信贷投放节奏或回归2018-2021年平均节奏,2024年一季度社融和信贷新增量或将出现同比少增的现象。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贷款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深化。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做出部署,预计后续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进一步提高,贷款占比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贷款下滑趋势企稳。

(二)存贷款利率或将结构性下行,但空间有限

展望2024年,一是货币市场利率有望稳中趋降,进一步向政策利率靠拢。在货币政策进一步疏通利率体系以及央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的政策导向下,预计货币市场流动性有望边际宽松,货币市场利率将向政策利率进一步靠拢,从而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同业负债成本。二是存贷款利率预计仍将结构性下行,但下行空间相对较窄。结合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后续央行将健全“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和“LPR+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一方面,持续引导发挥LPR改革效能,增强LPR对实际贷款利率的指导性,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发挥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作用,继续有序拓宽房贷利率自主定价空间。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确定存款利率水平,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预计在政策引导及居民消费修复缓慢下,房贷、消费贷利率仍将结构性下行,企业贷款利率低位持稳,下行空间极为有限,央行有意引导稳定企业贷款利率来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同时,在维持息差稳定、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的政策导向下,央行将继续引导存款端利率尤其是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等高定价产品稳中有降。

(三)消费金融延续修复态势,对公业务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金融市场业务需做好前瞻性研判

零售金融方面,一方面,伴随着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持续回暖,居民预期和消费倾向的持续改善,耐用消费品分期消费与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有望提升,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对购买决策变得更加审慎。预计2024年消费金融延续修复态势。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和丰富消费金融场景,提高居民消费金融便利性,积极挖掘消费金融需求,提升金融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

对公业务方面,紧跟政策导向,积极把握政策机会,突出发展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聚力做好五篇文章。一是科技金融将更加突出模式创新。银行业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短板,不断升级多元化接力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保障,持续推动“科技一产业一金融”良性循环,助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二是绿色金融将更加突出精准滴灌。银行业将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探索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扩大在ESG领域的影响力,精准服务节能环保、低碳交通等领域,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应用,为国家能源安全、碳达峰做出金融贡献。三是普惠金融将更加普润实体、惠及民生。银行业将持续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力度,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大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民及新形态就业者全方位金融需求,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四是养老金融融资需求将更趋多元化。银行业将积极创新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着力提高居民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养老产业、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服务力度,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五是数字金融转型步伐加快。银行业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将数字思维、数字元素持续注入金融服务流程,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金融服务能力,为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中行力量。

金市业务方面,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加大,拓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11月27日,央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强调以提高柜台业务的便利度和参与机构的积极性,便利更多企业和居民持有国债,实现国债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效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又加快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国债收益率维持区间震荡,伴随着经济温和复苏,货币政策需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化债任务仍较重,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难打破2.6%左右底部区间,利率运行中枢在2.6%-2.75%区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压力缓解,综合考虑两国经济基本面之差、货币政策差、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2024年主流经济体经济、利率、通货膨胀等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延续小幅升值趋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大概率呈现出双向宽幅波动走势。黄金价格持续小幅上涨,全球央行的避险情绪仍存,有可能继续购入黄金,黄金价格在2024年周期内仍有上涨空间。银行业加强对中美利差、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市场预判能力,密切关注金融市场波动,提前做好风险对冲,通过提升限额管理、头寸管理的水平来降低货币错配程度,规避汇率风险,加强市场调研与客户深耕,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争取结构性业务机会。

(四)营收增长乏力,利润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营收方面,受经济增速放缓、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影响,2024年上半年,银行营收增长动力不足。息差方面,受前期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引导政策影响,息差或将继续收窄,负债端付息率压降效果难以对冲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影响,利息净收入增速或进一步走低。中收方面,资本市场波动及经济预期偏弱,投资者避险情绪升高,财富管理类中收大幅下降,以及银行业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政策,非利息收入增长乏力。净利润方面,受营收增长乏力,净息差和不良压力仍存,净利润较难实现大幅度增长。

(五)监管强、严、细的主基调不变,监管立法或将出台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延续了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强监管”政策基调,并将“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的重点,突出强调“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意味着强监管、严监管、细监管态势仍是2024年金融监管主基调,新的监管改革举措和立法或将不断落地。具体体现以下三方面:一是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坚决惩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出,将金融机构准入、日常监管、退出、稽查、行政处罚等监管职能分开,设立监管机构监管司统筹理财公司、信托公司、保险资管等机构监督,突出体现了“五大监管”方向,结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预计未来监管部门将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制度保障,更加注重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和全面性,督促金融回归传统和本源,影子银行等“伪创新”“假创新”业务很难有生存空间。二是机构改革继续推进,监管效能持续优化:在机构改革落实和今后具体监管中,仍有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明确,具体包括优化部分业务交叉监管、明确具体部门权责划分,出台明确规则界定市场经营类机构,做到政、监、商相互剥离,出台权威具体操作流程指导地方监管工作展开,落实对金融消费者的监管策略优化。此外,党中央领导下的监管体系全面覆盖了金融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尤其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监管职责,明确覆盖了新兴科技金融及泛金融行为,形成金融全面监管,有效解决了金融监管不充分问题。三是完善市场法律制度,加速消除监管空白:预计2024年可能有包括《金融稳定法》在内的重要文件发布,结合金融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六)风险防控挑战仍存,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加速

2024年,资产质量管控将进一步成为各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恢复,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将持续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压力长期有望得到一定缓解,但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仍需特别注意。在零售及信用卡方面,不同群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零售及信用卡业务需强化信息研判,全力做优业务的同时做好相关领域风险管理。自2022年《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实施以来,叠加其他内外部因素,大陆信用卡行业发卡量持续低迷,信用卡消费交易额、透支金额分化加剧,部分银行出现明显负增长,信用卡不良率也面临上升压力,对各发卡行加强精细化经营、博弈存量时代提出紧迫需求。在地缘政治风险方面,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局势,以及2024年美国大选事件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压实风险主体责任,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确保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等的有效监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进一步加速,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监控与评估系统,逐步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量化分析。

著作权归

广发银行战略规划部

广发金融研究院所有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