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豫东大胜:粟裕手下悍将立功还未赏,却被远调,究竟得罪了谁

作者:有历史

打了胜仗论功行赏,这本是为将为兵者的常事。

但1948年7月的王建安,却没有享受到这种愉悦感。

王建安时任华野八纵司令员,豫东战役中,八纵先克开封造成中原震动,又在睢杞战场拼死阻击,立下大功。

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央军委一纸令下,任命王建安为华北野战部队第一兵团副司令员,要求他克日出发,前赴太原前线找徐向前报到。所遗之缺,由八纵副司令张仁初补上。

王建安宛如当头一桶冷水,这是怎么一个安排呢?

一、奇怪的提升

从纵队司令员到兵团副司令员,明面上是提升使用,但行家都知道,这种调动其实非常吃亏。

豫东大胜:粟裕手下悍将立功还未赏,却被远调,究竟得罪了谁

战争期间将领指挥作战,人事关系顺畅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几大野战军或军区之间很少有跨系统的调动。

试从仅见的几个例子作以分析。

1945年11月杨得志从晋冀鲁豫野战军率一纵北上准备挺进东北,行至热河时停止北进,就此留在晋察冀。杨得志抗战期间一直在129师,是刘伯承的得力干将。聂帅苦于晋察冀军事干部缺乏,将杨得志强留下来。

以老杨哥的本事和情商,再加上聂帅与他渊源甚深,又逢晋察冀军事局面不好,杨得志并未受到跨系统调动的影响,因缘际会成为华北系统首将。这大概是开国中将以上跨系统调动最成功的例子。

但杨得志的成功并不好复制。

比如同是晋察冀的几位。怒汉郭上将与聂帅意见相左,尤其是大同集宁失利之后再失张家口,郭对聂帅的指挥方略极有看法,强烈要求去晋冀鲁豫跟着刘伯承干。去了之后,虽然能打,终究没当上任何一级的一号首长,一直给陈赓当副手,根本没有一展才华的机会。

作为对照,同是炮筒子脾气的郑维山要走没走成,从纵队司令干到兵团副司令,朝鲜战场大展雄风。1955大授衔时虽是中将,但在华北系统地位很高,先后做到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司令员。

皮定均的经历也是一言难尽。老中原军区共有两个野战纵队,皮定均系一纵一旅,序列第一,战斗力也不错。千里突围到华中野战军后编到十纵成了十三旅。皮自言在华野干的不太如意,1947年1月华野成军,皮定均由旅长出任六纵副司令员。这个岗位级别如何呢?比之于当年略高于他的叶陶王来说也算不低。但随着时间拉长,问题就出来了,他这个六纵副司令一直干到解放战争快结束,1949年9月才由副转正担任二十四军军长(即老六纵)。比一比资历差不多的聂凤智、张震、张仁初等,进步明显慢得多。皮的副旅长方升普更是一言难尽,在华野历经大战后却突然转到华北系统。个中详情不再多言,有心者可去查阅。

豫东大胜:粟裕手下悍将立功还未赏,却被远调,究竟得罪了谁

再比如贺炳炎、廖汉生与彭总闹了不大不小的矛盾,程子华由华北入东北,地位不尴不尬说高不高说低不低,都有类似的问题。跨系统调动,不是天然干不好。而是客观限制条件太多,纵然在原部队指挥的很好,到新的环境也不敢贸然提拔到要害位置上,战争时期没有功夫让你去学习、适应,否则部队会付出血的代价。

基于这样的视角看王建安这次调动,就很有问题,即使是提升一级,也不算太理想。

王建安的基本盘是山东八路军系统,他在山东战斗多年,43年出任鲁中司令,此后一直是鲁中系统和八纵的旗帜人物。猝然拔离本部,到人地两生的华北系统,依稀令人想到郭天民的境遇。

二、徐向前需要助手吗?

当然有人说了,郭天民或与刘伯承没有什么渊源,而王建安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徐向前老部下,这次去给徐帅当副职,一同指挥太原前线战斗,正当其宜。

那么我们再看看太原方面的情况,徐向前真的需要这样一位不熟悉部队情况的副职吗?而且还是偏于指挥作战的副职。

打太原前夕,华北一兵团的构成是这样的:

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周士第,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同志。

可能阵容不是特别豪华,但有一位隐形大佬:周士第。这位是非同一般的名将,黄埔一期生,徐帅的亲同学,参加过北伐战争,资历极老。红军时代、抗战时代都是贺老总的参谋长,指挥能力完全驾驭得住当时太原的局面。1955年授衔虽止上将,但论其能力,和同出于红二的、号称镇上将的某文艺大佬,实乃不遑多让,与无衔大将程子华堪称华北两大架海金梁。只不过由于早年经历,限制了政治空间。

豫东大胜:粟裕手下悍将立功还未赏,却被远调,究竟得罪了谁

说回太原前线,这场战役不过就是攻坚战嘛,阎老西已是瓮中之鳖,烈度大,但复杂度远逊于晋中战役。所以徐帅敢放胆回石家庄休养,有周士第在前线完全够用。

有人说是徐帅要王建安去的,但查有关徐帅最官方的两本资料《徐向前传》和《徐向前回忆录》,1947年8月前后,都没有提到调王建安来的记录。

或许有其他细节史料,笔者尚未掌握。

但可以肯定的是,王建安这次调动极为奇怪,奇怪到他根本就没去华北一兵团找徐向前报到,就在晋见毛主席之时被调回华东野战军,担任山东兵团副司令员。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之《王建安传》载,1948年7月,王建安到达石家庄后,还未去见正在石家庄休养的徐向前,就被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安排车辆,送到西柏坡晋见毛主席。

毛主席先是慰勉了王建安在豫东的功劳,话锋一转,就说起军委决定要打济南的事,要王建安回华野担任山东兵团副司令员,与许世友一道指挥攻城。

毛主席看似开玩笑地说:“许世友在胶东部队很有威望,你在鲁中、鲁南也颇有哩!人言‘两雄难并立’,我说孤掌难鸣。你们二人的手要击得响,同心协力……(见上引之《王建安传》)

谈笑之间就改了任命,这是王建安始料未及的。

而且这番话,明显是在敲打王建安要和许世友处好关系。王与许当年在抗大的事人尽皆知,笔者就不多说了。

毛主席与王建安谈完,接着周恩来又与他谈,谈了大半夜,交待了很多事,天亮之后就打发王建安回山东。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怪现状,此传虽然记录了王建安有过这样一个任命,但在几本官方部队沿革史料记述中,根本就没有王建安任华北一兵团副司令员的踪影。

笔者列举几个比较权威的。

1.《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此书是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对1921年以来党政军各级各类组织的机构、成员名单,但凡可考的,都详细到了月份。

2.《晋察冀暨华北军区武装力量发展史》,此书系原北京军区组织编写,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推出的力作,对华北部队的记载详细到了团级单位,同样没有王建安的踪影。

3.《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此书是军事科学院于1990年编著出版的,亦无王建安担任副司令的记录。

这说明了什么呢?

王建安转任华北之事,似乎只是几位高级领导之间沟通了一下,还没有落实到纸面命令上,更因战事倥偬,没有时间记录到军事档案里,所以后世史料记载竟能把如此重要的高级将领任命略过。

三、华野隐流

单看王建安这段史料,相信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若是综合起来看看同时期华野其他将领的遭遇,或许我们能发现一些隐秘的暗流。

问题集中在陈士榘率领的第三兵团(又称陈唐兵团,存续时间为1948年3月至7月)。我们把几件事串起来看一看。

首先是何以祥退出一线。何以祥是早前山野时代的八师师长,后为华野三纵司令。1947年12月协同中野打完金刚寺之战,不久之后因身体伤病回山东惠民的后方医院治病。孙继先由八纵副司令到三纵代理司令之职,然而谁也没想到,何以祥一去不回,孙继先从代理到正式,在三纵扎下了根。

何以祥开国后只授少将,或许与缺席淮海战役有关。背后真相可能不完全是伤病,何少将在其回忆录里颇有深意地记叙了一个细节。他自山东惠民转到军委卫生部的中央医院去治病,一直莫名其妙地休息了半年。一日竟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集体接见,问了些前线的情况,周恩来问何下一步如何打算。

豫东大胜:粟裕手下悍将立功还未赏,却被远调,究竟得罪了谁

何说:“今年1月先让我休养,说是另有任务。”

这个细节到此打住,何也没多解释,周恩来也没多问。显然是各有心事,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接下来花大篇幅记录了周恩来、朱德询问豫东战役中攻克开封,炮兵所发挥作用之事。何以祥以爆破和炮兵起家,打洛阳炮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一时把陈赓四纵都压住了风头。不料当周、朱询问是否炮兵发挥了主要作用,何以祥却说,炮兵并不占主要作用,而是需要爆破、突击等一起发挥作用。

周恩来随即说:“目前对炮兵的威力是不能讲的太过分了。”朱德又添了点分量说:“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炮兵的威力,可是不能造成可以依赖炮兵的观念,更不能造成没有重武器就不能打胜仗的说法。”

细细琢磨,两位大人物当着何以祥的面这样说,这必定是意有所指的。

这又不能不令人想起陈毅发电批陈唐兵团事件。

陈毅于1948年7月24日向粟裕、陈士榘的电报,语气极为严厉地批评三纵骄横,过于夸大炮兵作用,忽视中野兄弟部队的功劳,尤其是陈士榘在中野营上干部会议过于强调炮兵作用,令中野部队很难堪。

粟裕随即发电检讨,说三纵在洛阳炮击时间过长,造成浪费,三纵、特纵打开封也犯了同样错误。云云。该两纵作战炮兵明明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粟裕不会不明白,而有如此之言,很明显,是高层注意到了陈唐兵团尤其是三纵的骄横之气。

周朱贬抑炮兵分量,与陈毅批评陈唐、三纵,难道是巧合吗?必然不会。

我们再联系地看一看十纵。

十纵因擅自北渡黄河被邱清泉第五军袭击,中央和华野都对十纵司令宋时轮作出严厉批评,虽经陈士榘解释北渡黄河是兵团下的命令,但中央和华野党委都没有给宋时轮放松批评。豫东战役十纵阻击战立有大功,华野党委对宋时轮仍然不冷不淡。这直接导致济南战役前的作战会议上,宋时轮怒要说法拍了桌子的激烈情况。

毛主席闻讯亲自发电华野,要撤了宋时轮的职。若不是粟裕出头力保,宋司令不会比何以祥好过。

一系列事件凑在一起,如果还要强说是巧合,那就未免太巧了。

一、四、六纵在濮阳整训时也被批评了,而且是朱老总亲自出面参加整训,叶陶王三将对粟裕保持了绝对尊重,后续没有再挨收拾。而对陈唐兵团诸将(多是山野系统)的敲打,正是以何、孙、王、宋等人这一时段先后的升降问题。

陈毅隔空批评三八十等纵队,批三纵最狠,八纵稍好。再加上王建安具有指挥多个纵队协同作战的能力,故而绕了个弯,不显山不露水地敲打了一顿,各自面子上都过得去。王建安是聪明之人,焉能不明白这里面的深意。

是故赶回山东之后,主动向许世友示好,和衷共济,一起指挥了济南战役。

至于许上将,那更是情商绝顶之人。打济南与王建安至少做到表面上亲如兄弟,结果也是不错的。打完济南后,许上将再度病休,让王建安一路指挥山东兵团南下,后来自是一段佳话。王建安凭借淮海战役的功劳,跻身三野四大兵团司令之列,中央的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