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豫東大勝:粟裕手下悍将立功還未賞,卻被遠調,究竟得罪了誰

作者:有曆史

打了勝仗論功行賞,這本是為将為兵者的常事。

但1948年7月的王建安,卻沒有享受到這種愉悅感。

王建安時任華野八縱司令員,豫東戰役中,八縱先克開封造成中原震動,又在睢杞戰場拼死阻擊,立下大功。

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央軍委一紙令下,任命王建安為華北野戰部隊第一兵團副司令員,要求他克日出發,前赴太原前線找徐向前報到。所遺之缺,由八縱副司令張仁初補上。

王建安宛如當頭一桶冷水,這是怎麼一個安排呢?

一、奇怪的提升

從縱隊司令員到兵團副司令員,明面上是提升使用,但行家都知道,這種調動其實非常吃虧。

豫東大勝:粟裕手下悍将立功還未賞,卻被遠調,究竟得罪了誰

戰争期間将領指揮作戰,人事關系順暢與否是極為重要的因素。是以幾大野戰軍或軍區之間很少有跨系統的調動。

試從僅見的幾個例子作以分析。

1945年11月楊得志從晉冀魯豫野戰軍率一縱北上準備挺進東北,行至熱河時停止北進,就此留在晉察冀。楊得志抗戰期間一直在129師,是劉伯承的得力幹将。聶帥苦于晉察冀軍事幹部缺乏,将楊得志強留下來。

以老楊哥的本事和情商,再加上聶帥與他淵源甚深,又逢晉察冀軍事局面不好,楊得志并未受到跨系統調動的影響,因緣際會成為華北系統首将。這大概是開國中将以上跨系統調動最成功的例子。

但楊得志的成功并不好複制。

比如同是晉察冀的幾位。怒漢郭上将與聶帥意見相左,尤其是大同集甯失利之後再失張家口,郭對聶帥的指揮方略極有看法,強烈要求去晉冀魯豫跟着劉伯承幹。去了之後,雖然能打,終究沒當上任何一級的一号首長,一直給陳赓當副手,根本沒有一展才華的機會。

作為對照,同是炮筒子脾氣的鄭維山要走沒走成,從縱隊司令幹到兵團副司令,北韓戰場大展雄風。1955大授銜時雖是中将,但在華北系統地位很高,先後做到北京軍區和蘭州軍區司令員。

皮定均的經曆也是一言難盡。老中原軍區共有兩個野戰縱隊,皮定均系一縱一旅,序列第一,戰鬥力也不錯。千裡突圍到華中野戰軍後編到十縱成了十三旅。皮自言在華野幹的不太如意,1947年1月華野成軍,皮定均由旅長出任六縱副司令員。這個崗位級别如何呢?比之于當年略高于他的葉陶王來說也算不低。但随着時間拉長,問題就出來了,他這個六縱副司令一直幹到解放戰争快結束,1949年9月才由副轉正擔任二十四軍軍長(即老六縱)。比一比資曆差不多的聶鳳智、張震、張仁初等,進步明顯慢得多。皮的副旅長方升普更是一言難盡,在華野曆經大戰後卻突然轉到華北系統。個中詳情不再多言,有心者可去查閱。

豫東大勝:粟裕手下悍将立功還未賞,卻被遠調,究竟得罪了誰

再比如賀炳炎、廖漢生與彭總鬧了不大不小的沖突,程子華由華北入東北,地位不尴不尬說高不高說低不低,都有類似的問題。跨系統調動,不是天然幹不好。而是客觀限制條件太多,縱然在原部隊指揮的很好,到新的環境也不敢貿然提拔到要害位置上,戰争時期沒有功夫讓你去學習、适應,否則部隊會付出血的代價。

基于這樣的視角看王建安這次調動,就很有問題,即使是提升一級,也不算太理想。

王建安的基本盤是山東八路軍系統,他在山東戰鬥多年,43年出任魯中司令,此後一直是魯中系統和八縱的旗幟人物。猝然拔離本部,到人地兩生的華北系統,依稀令人想到郭天民的境遇。

二、徐向前需要助手嗎?

當然有人說了,郭天民或與劉伯承沒有什麼淵源,而王建安是當年紅四方面軍徐向前老部下,這次去給徐帥當副職,一同指揮太原前線戰鬥,正當其宜。

那麼我們再看看太原方面的情況,徐向前真的需要這樣一位不熟悉部隊情況的副職嗎?而且還是偏于指揮作戰的副職。

打太原前夕,華北一兵團的構成是這樣的:

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周士第,參謀長陳漫遠,政治部主任胡同志。

可能陣容不是特别豪華,但有一位隐形大佬:周士第。這位是非同一般的名将,黃埔一期生,徐帥的親同學,參加過北伐戰争,資曆極老。紅軍時代、抗戰時代都是賀老總的參謀長,指揮能力完全駕馭得住當時太原的局面。1955年授銜雖止上将,但論其能力,和同出于紅二的、号稱鎮上将的某文藝大佬,實乃不遑多讓,與無銜大将程子華堪稱華北兩大架海金梁。隻不過由于早年經曆,限制了政治空間。

豫東大勝:粟裕手下悍将立功還未賞,卻被遠調,究竟得罪了誰

說回太原前線,這場戰役不過就是攻堅戰嘛,閻老西已是甕中之鼈,烈度大,但複雜度遠遜于晉中戰役。是以徐帥敢放膽回石家莊休養,有周士第在前線完全夠用。

有人說是徐帥要王建安去的,但查有關徐帥最官方的兩本資料《徐向前傳》和《徐向前回憶錄》,1947年8月前後,都沒有提到調王建安來的記錄。

或許有其他細節史料,筆者尚未掌握。

但可以肯定的是,王建安這次調動極為奇怪,奇怪到他根本就沒去華北一兵團找徐向前報到,就在晉見毛主席之時被調回華東野戰軍,擔任山東兵團副司令員。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階将領傳》之《王建安傳》載,1948年7月,王建安到達石家莊後,還未去見正在石家莊休養的徐向前,就被華北大學校長吳玉章安排車輛,送到西柏坡晉見毛主席。

毛主席先是慰勉了王建安在豫東的功勞,話鋒一轉,就說起軍委決定要打濟南的事,要王建安回華野擔任山東兵團副司令員,與許世友一道指揮攻城。

毛主席看似開玩笑地說:“許世友在膠東部隊很有威望,你在魯中、魯南也頗有哩!人言‘兩雄難并立’,我說孤掌難鳴。你們二人的手要擊得響,同心協力……(見上引之《王建安傳》)

談笑之間就改了任命,這是王建安始料未及的。

而且這番話,明顯是在敲打王建安要和許世友處好關系。王與許當年在抗大的事人盡皆知,筆者就不多說了。

毛主席與王建安談完,接着周恩來又與他談,談了大半夜,交待了很多事,天亮之後就打發王建安回山東。

是以我們看到一個怪現狀,此傳雖然記錄了王建安有過這樣一個任命,但在幾本官方部隊沿革史料記述中,根本就沒有王建安任華北一兵團副司令員的蹤影。

筆者列舉幾個比較權威的。

1.《中國共産黨組織史料》,此書是中共黨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對1921年以來黨政軍各級各類組織的機構、成員名單,但凡可考的,都詳細到了月份。

2.《晉察冀暨華北軍區武裝力量發展史》,此書系原北京軍區組織編寫,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推出的力作,對華北部隊的記載詳細到了團級機關,同樣沒有王建安的蹤影。

3.《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上司成員名錄》,此書是軍事科學院于1990年編著出版的,亦無王建安擔任副司令的記錄。

這說明了什麼呢?

王建安轉任華北之事,似乎隻是幾位進階上司之間溝通了一下,還沒有落實到紙面指令上,更因戰事倥偬,沒有時間記錄到軍事檔案裡,是以後世史料記載竟能把如此重要的進階将領任命略過。

三、華野隐流

單看王建安這段史料,相信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若是綜合起來看看同時期華野其他将領的遭遇,或許我們能發現一些隐秘的暗流。

問題集中在陳士榘率領的第三兵團(又稱陳唐兵團,存續時間為1948年3月至7月)。我們把幾件事串起來看一看。

首先是何以祥退出一線。何以祥是早前山野時代的八師師長,後為華野三縱司令。1947年12月協同中野打完金剛寺之戰,不久之後因身體傷病回山東惠民的後方醫院治病。孫繼先由八縱副司令到三縱代理司令之職,然而誰也沒想到,何以祥一去不回,孫繼先從代理到正式,在三縱紮下了根。

何以祥開國後隻授少将,或許與缺席淮海戰役有關。背後真相可能不完全是傷病,何少将在其回憶錄裡頗有深意地記叙了一個細節。他自山東惠民轉到軍委衛生部的中央醫院去治病,一直莫名其妙地休息了半年。一日竟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集體接見,問了些前線的情況,周恩來問何下一步如何打算。

豫東大勝:粟裕手下悍将立功還未賞,卻被遠調,究竟得罪了誰

何說:“今年1月先讓我休養,說是另有任務。”

這個細節到此打住,何也沒多解釋,周恩來也沒多問。顯然是各有心事,揣着明白裝糊塗了。

接下來花大篇幅記錄了周恩來、朱德詢問豫東戰役中攻克開封,炮兵所發揮作用之事。何以祥以爆破和炮兵起家,打洛陽炮兵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一時把陳赓四縱都壓住了風頭。不料當周、朱詢問是否炮兵發揮了主要作用,何以祥卻說,炮兵并不占主要作用,而是需要爆破、突擊等一起發揮作用。

周恩來随即說:“目前對炮兵的威力是不能講的太過分了。”朱德又添了點分量說:“應該充分發揮我們炮兵的威力,可是不能造成可以依賴炮兵的觀念,更不能造成沒有重武器就不能打勝仗的說法。”

細細琢磨,兩位大人物當着何以祥的面這樣說,這必定是意有所指的。

這又不能不令人想起陳毅發電批陳唐兵團事件。

陳毅于1948年7月24日向粟裕、陳士榘的電報,語氣極為嚴厲地批評三縱驕橫,過于誇大炮兵作用,忽視中野兄弟部隊的功勞,尤其是陳士榘在中野營上幹部會議過于強調炮兵作用,令中野部隊很難堪。

粟裕随即發電檢讨,說三縱在洛陽炮擊時間過長,造成浪費,三縱、特縱打開封也犯了同樣錯誤。雲雲。該兩縱作戰炮兵明明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粟裕不會不明白,而有如此之言,很明顯,是高層注意到了陳唐兵團尤其是三縱的驕橫之氣。

周朱貶抑炮兵分量,與陳毅批評陳唐、三縱,難道是巧合嗎?必然不會。

我們再聯系地看一看十縱。

十縱因擅自北渡黃河被邱清泉第五軍襲擊,中央和華野都對十縱司令宋時輪作出嚴厲批評,雖經陳士榘解釋北渡黃河是兵團下的指令,但中央和華野黨委都沒有給宋時輪放松批評。豫東戰役十縱阻擊戰立有大功,華野黨委對宋時輪仍然不冷不淡。這直接導緻濟南戰役前的作戰會議上,宋時輪怒要說法拍了桌子的激烈情況。

毛主席聞訊親自發電華野,要撤了宋時輪的職。若不是粟裕出頭力保,宋司令不會比何以祥好過。

一系列事件湊在一起,如果還要強說是巧合,那就未免太巧了。

一、四、六縱在濮陽整訓時也被批評了,而且是朱老總親自出面參加整訓,葉陶王三将對粟裕保持了絕對尊重,後續沒有再挨收拾。而對陳唐兵團諸将(多是山野系統)的敲打,正是以何、孫、王、宋等人這一時段先後的升降問題。

陳毅隔空批評三八十等縱隊,批三縱最狠,八縱稍好。再加上王建安具有指揮多個縱隊協同作戰的能力,故而繞了個彎,不顯山不露水地敲打了一頓,各自面子上都過得去。王建安是聰明之人,焉能不明白這裡面的深意。

是故趕回山東之後,主動向許世友示好,和衷共濟,一起指揮了濟南戰役。

至于許上将,那更是情商絕頂之人。打濟南與王建安至少做到表面上親如兄弟,結果也是不錯的。打完濟南後,許上将再度病休,讓王建安一路指揮山東兵團南下,後來自是一段佳話。王建安憑借淮海戰役的功勞,跻身三野四大兵團司令之列,中央的一番苦心,總算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