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学审美体验与分享(四)

作者:三清道长PG

小说的环境(背景) Setting of Fiction

观家庭琐事 品闺阁闲情 读诗词谜语

小说鉴赏,是文学批评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文学批评一般具有实证性、思辨性、审美性,而文学批评的具体表现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社会的历史的考察与审美的考察。这种考察,不仅是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而且是社会评论与审美评论的统一①。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无法脱离作者的社会属性、作品内容的社会属性、文学对社会的影响②。有鉴于此,阅读鉴赏小说有必要将“环境(或背景)”列入重要的内容之一。

环境(或背景)(Setting) 就是故事的物质化的背景、地点要素③。我们谈论小说的环境(或背景)除了“物质化”的自然环境之外,一般还包括非物质化的社会环境即时代背景。

所谓自然环境,包括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风花雪月等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营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的特定氛围。它不仅作为人物活动的空间范围而存在,而且与人物的心理情感之变化和谐一致,与故事情节的连动发展有机统一。自然环境在小说中是人物化的自然,是作品风格的形象化体现,是作者的审美追求之自然显现。

所谓社会环境即时代背景,是依附在人物身上的社会关系、文化属性、民风民俗以及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之总和。这些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元素为读者的文学审美提供了完整细致的人生画卷,为小说的人物形象打上了深刻的社会烙印,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创设了宏大深厚的时代背景。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主要手段,通过创设连动而富有趣旨的故事情节来艺术的再现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审美追求。人物和情节是小说体现作者的审美追求不可或缺之核心要素,环境(或背景)则是小说艺术的再现社会生活之必须的物质要素或时代背景。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作者现实生活审美化的对应品,都与小说人物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客观存在。小说的环境(或背景)在文本中的直接呈现就是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令、自然景观以及场面的描写。它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交待与描述。它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彰显人物的社会属性、凸显主题的时代性等作用。

场景描写,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合性描述,是自然景观与生活场面的有机结合。是对发生在某一时间和地点、由一定的人物和人物活动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场景的描述。它主要是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再现出宏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 时间、空间、人物、人物活动是构成场景描写的基本要素。

环境描写,尤其是场景描写是《红楼梦》令人着迷的看点之一。120回《红楼梦》之场景描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梦幻太虚之仙境、家庭生活之场景、闺阁红楼之大观、诗词绘画之风景。这些场景描述,精彩纷呈,各有情趣。使人眼花缭乱,回味无穷。分类节录、略述如下。

一、最令人疑惑而又值得深思探究的场景描述,是太虚幻境与各式各样的梦境。

譬如:第1回开篇所描述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太虚幻境。分为两幕,一幕是:一僧一道一灵石,席地座谈说红尘;另一幕是:空空道人石头兄,奇谈妙论谈色空。天界之境描绘未尽,又转如人间之梦境,作者精心创作了《红楼梦》之第一梦即“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梦中,一僧一道一士隐,且行且谈说公案,三生石畔绛珠草,受君雨露成奇缘。作者以一幅幻景两幕情形,加上三生幻缘一场梦境,为整个红楼故事创设了一个夸越红尘与天界、穿越前世今生与来世、难分真实与虚幻、蕴涵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四维空间。除了太虚幻境,红楼之梦,历历可数,初步统计,120回《红楼梦》,作者创设了大大小小、亦正亦邪的三十二场梦境,以“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开始,以“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结束,期间贾宝玉做了十场春梦(见第5、13、32、34、36、56、57、77、98、116回)、王熙凤做了六场怪梦(见13、72、101、113、114回)、林黛玉做了两场恶梦(见82、89回),此外,贾瑞、秦钟、茗烟、林小红、香菱、史湘云、柳湘莲、尤二姐、妙玉、平儿、甄宝玉、花袭人分别做过一场梦。这些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场景描述,不仅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缘起,而且引出了佛僧、道仙、穷儒等各具身份的特色人物;不仅为红楼故事营造出一个玄幻、浪漫、传奇、神秘的氛围,而且在人名、地名、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联之中寄寓着作者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蕴涵着创作者丰富而深刻、复杂而新奇的思想观念。

二、最令人腻歪而又引发心灵震撼的场景描述,是世俗家庭的生活场景。这也是红楼故事的主体部分,《红楼梦》所描述的家庭生活场景大致有以下几类。

其一,节日聚会。尤其是于“三五聚会”即元宵和中秋等三五之日的节日。有多次精彩的描述。譬如,第1回开篇就描述了三场景观,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甄士隐月下邂逅穷儒贾雨村之场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甄英莲丢失的场景;三月十五日财神爷赵公明生日(也是佛家十斋戒日之一)这天的火烧葫芦庙之场景——姑苏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的小和尚炸贡品引发大火,财源滚滚的祝愿变成了“一堆瓦砾场”。开篇第一回,三五之日的三个场景,为红楼世俗故事设置了颇具时代色彩的生活背景。又如,第18回描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妃省父母”,在第76回也描写了一个“十五之夜”凸碧堂赏桂品笛音。同是三五之夜,都是贾府家庭生活场面的再现,但一个是正月十五元宵省亲,皇恩厚重、元妃省亲,体现出贾府的尊贵繁华;一个是八月十五中秋赏月,笛音呜咽悠扬、清妙凄凉,暗示着贾府的衰落式微。相隔近六十回,前后观照,互为映照,场景描述之中,蕴涵着聚散、悲欢与兴衰。

其二,生日宴会。贾府生日宴会之描述有六次之多。自第11回“庆寿宴宁府排家宴”庆贺贾敬的生日寿宴开始,至108回“强欢颜蘅芜庆生辰”提前一天为薛宝钗过生日结束,期间还描述了四次生日宴。第一次,是第22回,贾母捐资为宝钗过第一个生辰(十五岁生日),令人回味的是听戏时打趣笑谈的场景。第二次,是第43、44回凤姐过生日。贾母出点子,大家凑份子,尤氏来操办,这是《红楼梦》里最失败、最悲催、最恶心人的生日闹剧,其中最糟心的是寿星凤姐偶遇丈夫贾琏偷情出轨的场景,以及随后的家暴闹剧。第三次,是第62、63回宝玉过生日,也是《红楼梦》最富有青春气派的一次生日宴。首先,描述白天之场景。在逶迤曲折地叙述生日之巧合(贾宝玉、薛宝琴、平儿、邢岫烟四人同一天生日)的同时,一会描述四人互拜,一会描述喝酒行令。然后,精细为别致的描述夜宴怡红院之场景。重点描述众人抽签、鉴花,戏说人生,预知命运;特意描述裙钗嬉闹、醉眠,放浪形骸,忘情闺阁。细腻的场景描述不仅交待了探春的杏花主贵、袭人的桃花逢春、黛玉为芙蓉、宝钗是牡丹、麝月的荼糜花事了,而且隐喻着众女子命运次第开、花落水流红,可谓千年一哭,万艳同悲。第四次,是第71回贾母的八旬大庆。生日是八月初三,却从七月二十七日写到八月初五,在概述贾母生日的极尽铺张、繁华尽极之后,重点描述七月二十八日拜寿入宴、听戏、游园,特写南安太妃与探春等四位姑娘的见面、夸赞之场景,随后把笔墨再次挥洒在次日的听戏场面,刻意描述邢夫人的求情,专注于描写王熙凤的又羞、又气、又愧、脸发紫、心发灰、眼落泪。这些场景描述,看似在再现贾母八十大寿的奢华,家庭生活之琐碎,实际上是通过一组连续相关的几个特写镜头,再现贾府多重而深层次的家庭矛盾和利益冲突。

纵观这六次不同人物过生日的场景描写,或彰显人物性格,或引发情节发展,或交待社会环境、生活背景以隐喻、强调、深化小说的思想情感。宁国府在世的位尊者贾敬过生日,寿星的他居然缺席,炼丹而去,滑稽而荒唐。贾府为宝钗举办了两次隆重的生日聚会,暗伏金玉良缘之说,亦反讽宝玉出家之后宝钗的独守闺阁。凤姐的生日闹剧,暗示着精明能干的凤姐即将到来而不可避免的情感危机、家庭悲剧、人生困境。宝玉过生日,群芳夜宴,行酒令、抽花签,暗示着众女儿的命运多舛,沁芳一场之伤悲。贾母的生日盛况,聚焦王熙凤的羞愧落泪,以王熙凤与婆婆邢夫人、众奴才的矛盾冲突,暗伏贾府的衰落破败,暗示外乱因内而生,灾祸起于萧墙。

其三,丧事大殡。最具代表性,耐人寻味的,是第13-15回所描述的秦可卿的丧事。停灵、送殡、路祭三幅意味深长的场景描述,极尽铺陈渲染,细致入微,尽显宁国府的尊贵显赫,其奢华、隆重、浩荡无不令人震撼。同样值得品读探讨的是第63回,贾敬的“宾天”。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贾珍父子星夜驰回、换马飞驰的奔丧场景,以及贾蓉归家之时,拜见尤二姐、尤三姐两位姨娘的嬉笑玩闹之场面,作者的匠心独到之处,用心良苦之意,值得读者玩味。还有第95回描述元妃薨逝的场景。寥寥几笔,空谷回声。“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没眼泪……少时贾政等职名递进,宫嫔传奏,元妃目不顾,渐渐脸色改变……少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最后一次丧事描写,是第110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作者特意描写了八十三岁的贾母临终前手拉贾宝玉、贾兰,呼唤王熙凤的场景。对孙儿贾宝玉的牵挂、对重孙贾兰的期盼溢于言表。对王熙凤的婉言规劝固然可以理解,但临终交办王熙凤把抄写《金刚经》送人一事“早该施舍完了才好”,颇有深意,其蕴涵的思想情感、处世观、认知观,需要读者诸君,慢慢品味咀嚼。

其四,宗族祭祀。《红楼梦》众多的宗教、祭祀活动描叙之中,如铁槛寺点蘸进香、水月庵求签、癞头僧施法等等,处处再现着男权社会的宗法制度、洋溢着乡土中国的礼治文化,充满着浓郁的家族特色。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是第53回贾府祭祀活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除夕之日的宗族祭祠,可谓繁琐复杂、庄严肃穆,品味这场写实般的场景描述,仿佛让阅读者历经了诗礼簪缨之家宗法礼治的熏染;祠堂的格局与规模,祭品的丰富与多样,祭祀的组织与流程,家族成员的分工合作、举止态度,体现的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礼法制度,再现的是文明礼仪之邦、昌明隆盛之域的宗族文化特色。观赏这幅庄严而肃穆、隆重而盛大的宗族祭祀之场景,会使听众看客在感受到门阀世家的繁华铺张、奢靡兴隆之时,肃然起敬、追思缅怀、心生敬畏,接受灵魂的洗礼。

这一幅幅功勋世家之琐碎繁杂的生活画卷,一幕幕世俗社会之动人心弦的生活场景,宛如大海之波浪,滚滚未来,奔涌而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难以描绘,无以言说,难以言尽,无以描述。即使将那三春看破、觅那清淡天和,独守青灯、把秋熬过,擅长绘画的“神仙托生”之四姑娘贾惜春,面对来来去去的人物,变幻无常的场景,也难以平静,难以禅定,难以画尽画画全了,那一幅大观园人物风情之画卷,最终,只得不了了之。

三、最富有情趣而又令人抑郁悲催的场景描述,是闺阁之内裙钗女子的奇观胜景。

这些玳瑁峨眉裙钗靓影构成的大观园之画卷,以贾宝玉的乖张愚顽、心痴情迷为主轴,以金陵十二钗的闺房生活轨迹为蛇形,以副册又副册薄命女子之芗泽罗襦纠葛为灰线,千皴万染、轻描淡写、目送手挥之间,毫无所在的往四处延伸,向八方舒展,呈现在读者眼前,展示出太虚幻境一般的佳丽奇观。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虽然艳冶已满纸,却没有丝毫的粗鄙猥亵之意;戚戚焉,几令看客扼腕相怜矣,虽然谲淫已盈文,但似正似则之际皆为悲戚欢愉之情。

作者描绘金陵十二钗的聚散悲欢之场景,展现众丫鬟的淫佚贞静之情态,笔法多样,尽显慧眼婆心。有时双管齐下,譬如,第27回,一边写薛宝钗,滴翠亭戏彩蝶之欢愉场景;那边厢,又写林黛玉,埋香冢泣残红之悲戚场景。第21回,一边写花袭人,娇嗔箴宝玉;一边写平儿,软语救贾琏。还有第62回,写史湘云,醉眠芍药茵;写香菱,情解石榴裙。有时笔指一端,花开一处,特写一人。譬如,第31回,写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第48回,写香菱,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第 50回,写邢岫烟,芦雪庭争联即景诗。第51回,写薛宝琴,新编怀古诗。有时则是多管齐下,精彩纷呈。譬如,第59回,写莺儿、春燕和藕官,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第60回,写芳官、藕官、蕊官和癸官,则是四小官戏耍赵姨娘。

每一次闺阁场景之描写,可谓是有隐有见、有正有闰、烘云托月、映带分明。譬如,第63回,写怡红院群芳开夜宴,凸显的是牡丹(宝钗)和芙蓉(黛玉)。第74回,抄检大观园,几个场景描绘得多姿多彩,写晴雯掀箱怒喝,入画的冤屈,司棋的私情,而令人点赞的还是探春。那突如其来的响亮耳光,“啪”的一声,掌掴宝善媳妇,打得令人叫绝、叫好。第76回,写黛玉、湘云和妙玉的联句之场景,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翠拢庵续貂言雅趣,正所谓三美辉映。第77回,映带分明。描叙贾宝玉私自探访病危的晴雯,感天泣地,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同回目兼以写芳官们,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接连两场人散别离,无不令人叹惋不已。第81回,描写垂钓之场景。写探春、岫烟、李绮、李纹,四美钓游鱼均有所获,烘云托月,衬托出贾宝玉的急性儿,竿折线断,一事无成。第91回,有正有闰、略淫有佚。描写宝蟾和金桂,纵淫心工设计,布疑阵妄谈禅。

每一处裙钗别离之场面,恰似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笔者认为,最残忍和震撼的是第97回,描述林黛玉的情尽离去和薛宝钗的低眉出嫁,一个焚稿断痴情,一个出闺成大礼。最难忘却的是第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留下的两声呼唤、半句话“宝玉!宝玉!你好……”响彻情恨天,令人泪奔。最可悲可叹的是第103回,描写夏金桂,施毒计自焚身。最为凄迷而莫名的是第112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描写妙玉被劫之场景。最为哀婉可怜的是第115回,惑偏私惜春矢素志,描写惜春在宁国府带发出家为尼、独守青灯。

在后40回续写中,有关贾宝玉的场景描述值得一品的有两场。一场是第119回,贾宝玉离开贾府的场景。科考前众人送行,宝玉与家人告别,仰面大笑道:“走了,走了……完事了”留下一句疯话谶语,嘻天哈地,“从此出门而去。”另一场是第120回,文妙真人(贾宝玉)与贾政无言跪别: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飘然登岸而去。应验了[飞鸟各投林]所唱道的:“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四、最富有意境之美而又难以理解、令人遐想的场景描写,是诗词谜语所描绘之风景。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画面感和情感是构成意境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红楼梦》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体式写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一幅幅情趣横生的生活场景,而且寄寓着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思想情感。

譬如,第5回《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2首,副册判词1首,正册图册之判词11首,《红楼梦曲》14支,共28首词曲。关涉晴雯、袭人、香菱和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五位裙钗女子人。这些判词仙曲,以生动形象、寓意丰富的画面,具体可观、耐人寻味的场景,描述了她们多姿多彩的人生,寄寓了她们各不相同的身世和结局。蔚为奇观,堪为谜语,奉为总纲。

更富有意蕴的是作者站在典型人物的角度创作的大量诗词谜语,辞赋歌谣。林黛玉所写的诗词歌行,意境凄婉,颇有抑塞之气,与众不同。如,在第27回所写的《葬花吟》,在第45回风雨之夕所闷制的《代别离》,在第64回所写的《五美吟》,在第70回重开桃花社而写的《桃花行》《唐多令》。其中《葬花吟》《代别离》《桃花行》最著代表性,是林黛玉人生的写照、生命的绝唱。

贾宝玉所写的诗词题对,写实而浪漫,既充满画意诗情,又近乎谶语富有理趣。如,在第17回,“省亲别院”(大观园)所题写的题对匾额,充满了诗情画意、蕴涵着理趣。在23回,进驻大观园后写的四首《四时即事诗》,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之生活场景与情趣。而在第78回,为晴雯做的《芙蓉女儿诔》。则是作者集骚体诗的技法、汉赋的语言形式为一体,以晴雯之冤情为发端,不仅充分展现了贾宝玉的才情,更集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以及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与态度。

还有众姐妹所写的诗词谜语,鲜明生动、隽永雅致,富有生活之情趣。第18回,元妃省亲请众姐妹题写的《大观园题韵》11首律诗歌。第37回,海棠诗社开社所写的《咏海棠》六首。第38回史湘云开社,社员们所写的《咏菊》十二首。第45回苦吟女香菱学做的三首《吟月诗》。第50回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所写的《咏梅》三首。第52回薛小妹十首《新编怀古诗》。第70回林黛玉重开桃花社之后史湘云写的《如梦令》、薛宝琴写的《西江月》、《薛宝钗》写的《临江仙》。第76回林黛玉、史湘云和妙玉凹晶馆联句35韵。第94回贾宝玉、贾环、贾兰所写的《赏妖花》三首等等。这些贯穿于文本之中的诗词谜语,是《红楼梦》重要的组成部分,或以诗叙事,或以诗传情,或以诗写人,或以诗言志,或以诗“谶语”。那些典型的意象,生动可观;优美的意境,意蕴悠悠;丰富的场景,动人心魂。这些意象、意境,不仅仅是传情达意的载体,往往也是“谶语”的答案之所在。诗歌具有“谶语”的表现功能,是《红楼梦》较为显著的语言特色之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曹雪芹们创作《红楼梦》,显然也是“为时而著”。不仅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而讲述情尽、人散、家败,也是为我们所处的时代而观察、思考、预言。创作者在讲述红楼故事的时候,写作大量的诗歌,必然也是“为事而作”。不仅因为贾宝玉眼前有个宝姐姐、心中有个林黛玉,身旁有一群裙钗罗襦,还因为甄宝玉的出现、贾雨村的沉浮、甄士隐的归隐。

2020年10月14日偶得于松园

①参见《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0.1文学批评的性质之第2-6页。

②参见《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3.1.5社会历史批评存在必要要性和必然性之第78页。

③参见《小说鉴赏》(双语修订第三版、[美] 布鲁克斯(C.Brooks)、沃伦(R.P.Warren)编著、主万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2年10月第3版)重要词汇·背景 第708页。

重要说明:

1、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问题探究与指引,第二阶段连载,截止第80回。后续40回,关涉版权问题,发布时间待定。

2、文学审美体验与鉴赏部分,截止第四部分即小说的环境与场景鉴赏。后续与连载一起发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