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歌舞、游神、社火走红,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作者:解筱文
英歌舞、游神、社火走红,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最近两年,英歌舞日渐风靡,还波及全球,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华战舞”“中华街舞”。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现今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及福建漳州等地区,是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剧等地方艺术为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动作粗犷有力,节奏明快热烈,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勤劳、勇敢、乐观的精神风貌。

今年以来,英歌舞这股火劲更甚,虽然现在不是最火的时候,但依然热度不减。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叫庄恩琪的5岁小女孩遇上当地英歌队巡游表演,她手拿英歌槌与演员大方互动脚下跳着,精气神完全拿捏到位,嘴上“吼”着,英气十足,感染了众多网友。

在英歌舞欢腾的时候,游神活动也毫不逊色,极为火爆。

英歌舞、游神、社火走红,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游神又称“迎神”,是指模仿神明巡游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以闽、粤最盛。游神活动通常选择在新年等喜庆节日、或是诸神寿诞之日进行,届时人们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全境平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扛起神像“游神”,传承这项民俗。今年春节最火男团莫过于福建的“世子天团”,连央媒都忍不住为它打call。

南方民俗火热的同时,北方社火也异常火爆起来,各地社火强势出圈。

在社火表演中,人们会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歌舞、杂技、戏曲等表演。社火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如踩高跷、耍狮、扭秧歌、跑旱船、铁芯子、打铁花、耍腰鼓、骑竹马等。表演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民族的团结。

英歌舞、游神、社火走红,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今年,特别是甘肃兰州永登牛站的社火全网爆红,醉关公“小林子”身穿金龙袍,手握九斤重的大刀,脚踏两米二的高跷,“嘴吹酒瓶身不倒,大步流星抡长刀”,成为整个春节的网络热点,把中国龙年贺岁推上一个全民狂欢的新高度。

英歌舞、游神、社火等民俗走红,今天人们表现出的对古老文化习俗的传承和无比的自信,令人深感欣慰。

曾几何,无论是英歌舞,还是游神、社火,以及其他更多的民俗文化活动,被定义为“封建迷信”的产物。

以前,一谈起这些,往往更多被扣上一顶“封建迷信”“封建糟粕”的大帽子。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西方进入中国的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平安夜等等活动,却始终披着合法的外衣大行其道。它们为什么就不是“迷信”,怎么就不是“糟粕”?还在很多人心中显得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

英歌舞、游神、社火走红,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好在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大国自信不断增强,中国人对传统民俗的认知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对英歌舞、游神、社火等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的喜爱之情重新焕发,特别是年轻人广泛热衷参与这样的“封建迷信”活动。

参加这些活动,不仅是人们对神明的崇敬与祈福,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感的传承与展现。这就是一种莫大的时代进步,一种难得的心灵回归。

这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与日俱增,渴望从民俗中找到身份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期望中国民俗文化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重新焕发出活力与光彩。

这是一个民族永久的文化记忆。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