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培锋:《宋代佛教文学史》出版|202404-61(总第2691期)

作者:喜庆的阳光khq

以下信息转自古代小说网,特此致谢。

《宋代佛教文学史》

|张培锋 著|

张培锋:《宋代佛教文学史》出版|202404-61(总第2691期)

北方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

ISBN:9787531744313

张培锋:《宋代佛教文学史》出版|202404-61(总第2691期)

内容简介

该书是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主编的《中国宗教文学史》第4卷下册。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张培锋教授。《中国宗教文学史》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15ZDB069),2022年3月获批结项“优秀”。

该书对持续了三百余年的宋代佛教文学的发展过程、基本面貌、代表人物与重要作品作出整体描述和研究。全书立足于将佛教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宋代佛教文学作为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视角,从文化角度考察了宋代佛教文学繁荣和发展的历史动因,指出中国佛教发展至宋代,进入成熟期,唐代形成的以禅宗为主要代表的佛教各宗派在这一时期继续发展,并呈现出与儒、道两教高度融合的趋势,中国佛教的文化特征逐渐确立,重要表现就是佛教的著述、诗文等,文人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众多僧人在修习佛法的同时,创作了数量巨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说,这些文学作品本身即是其传播佛教、弘扬佛法的主要工具,为整个宋代文学的辉煌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书后附有宋代佛教文学大事年表和引用参考文献。

本书认为,如果将僧人群体纳入到整个宋代文学史的视野中,那么现有的对宋代文学发展的若干评价和某些“定论”或许需要改写和重新审视。

在撰写过程中,采取总-分-总结合的方式,既力图反映出宋代佛教文学创作的总体面貌,又力图对一些重要人物和作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总论部分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于宋代佛教文学的基本状况和各宗派创作的基本情况作出概述,其后从偈赞、颂古、诗、文、词、赋、语录、传记等文体角度,对宋代佛教文学的若干重要体裁和题材作出描述。分论部分,则选择宋代佛教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标志意义和影响的代表人物,如九僧、善昭、重显、延寿、契嵩、智圆、遵式、道潜、惠洪、宗杲、正觉等,以专章作出论述。

宋代一个特点是,佛教的大家与佛教文学的大家几乎是完全重叠、吻合的,这与其他朝代比如唐朝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这或许说明文学在宋代佛教的发展中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培锋:《宋代佛教文学史》出版|202404-61(总第2691期)

张培锋,1963年出生。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和佛教文学。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宋诗与禅》(中华书局,2009年)《佛教与传统吟唱的文化学考察》(天津教育出版社,2016);古籍点校《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2014)《金刚经宗通笺注》(中华书局,2022)、普及读物《一本书学会佛教常识》(中华书局,2011)等。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宗教信仰与文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佛教的吟诵传统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研究》等。参与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与整理》《中国宗教文学史》《明清释家别集整理与研究》等,皆为子项目负责人。

第一章 宋代佛教文学概述

第一节 宋代对佛教的崇尚

第二节 宋代僧人的文化修养

第三节 宋代佛教文学文献概述

第二章 宋代佛教诸宗派与文学

第一节 天台宗与文学

第二节 华严宗与文学

第三节 禅宗与文学

第四节 净土宗与文学

第三章 宋代僧人的偈赞创作

第一节 偈赞的文体意义

第二节 宋代偈赞的主要题材

第三节 组颂与组赞

第四节 宋代偈颂创作及代表作品

第四章 宋代僧人的颂古创作

第一节 颂古的文体意义

第二节 宋代颂古创作及代表作品

第五章 宋代僧人交游诗歌

第一节 送别与寄赠

第二节 僧俗交往诗中的艺术趣味

第三节 送僧归省诗及其反映的儒佛统合观念

第六章 宋代僧人的文、赋创作

第一节 宋僧散文创作与宋代文体变革

第二节 宋代僧人各体散文创作

第三节 宋代僧人的赋创作

第七章 宋代僧词创作

第一节 宋僧词题材的开拓

第二节 词僧惠洪与仲殊

第八章 宋代禅宗语录、灯录和史传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语录与灯录的文学性

第二节 宋代佛教史传文学的撰述

第九章 南宋禅文学的高度繁荣和广泛传播

第一节 南宋禅僧的诗文创作

第二节 《江湖风月集》等禅诗选本中的作品

第三节 南宋时期中日僧人的文学交往

第十章 “九僧”的创作与宋初佛教文学

第一节 九僧事迹

第二节 九僧作品的宗教与文学价值

第十一章 汾阳善昭与雪窦重显

第一节 汾阳善昭及其作品

第二节 雪窦重显及其作品

第十二章 永明延寿与明教契嵩

第一节 永明延寿及其作品

第二节 契嵩及其作品

第十三章 孤山智圆与慈云遵式

第一节 智圆及其思想与作品

第二节 遵式及其诗文创作

第十四章 道潜、惠洪及江西诗派三僧

第一节 道潜及其诗文

第二节 惠洪生平及其作品

第三节 江西诗派三僧

第十五章 大慧宗杲与宏智正觉

第一节 大慧宗杲的禅风及其巨大影响

第二节 宏智正觉的文学才能及其创作

第十六章 宋代文艺思想与佛教

第一节 宋代以来佛教对文化的崇尚

第二节 佛教心境论与艺术本源思想

第三节 佛教参悟论与艺术创作思想

第四节 佛教工夫论与艺术技法思想

附录一 宋代佛教文学大事年表

附录二 引用与参考书目

后 记

大约2011年左右,武汉大学吴光正教授与我联系,希望我加入他组织的“中国宗教文学通史”研究团队,承担其中的“宋代佛教文学史”的研究、撰写工作。

当时,它还不是什么“国家项目”,基本上没有什么资助,只是光正教授有一套宏伟的研究计划和目标,同时已初步组织起一个研究团队。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打动,没过多长时间就回复他,同意加入。

就我个人而言,我本来也想今后主要围绕宋代佛教文学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至少在目标上与课题组的安排是吻合的。

由于此前有一些积累,我成稿还是比较顺利的,在两年之后的2013年底,就基本完成了初稿。在此后十多年时间里,光正教授主持的这个研究计划始终在艰难中坚持着、前进着。我也开始由衷体会到,涉及宗教问题包括宗教文学问题的研究,发表成果越来越难,出书也越来越难。

好在,经过光正教授和全体参与者的不懈努力,这个研究项目终于在2015年获批国家社科重大规划项目,有了这个“名分”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后,项目的进展加快了,到2021年,20余部书稿基本全部完成,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项目验收。

此后,在由“课题”变成“成果”的过程中,依旧是困难重重,可谓历经磨难。我也由衷地体会到,组织撰写这样一部大部头、多卷本的“宗教文学通史”,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作。

好在,从2007年即启动的这个研究计划,终于到了即将大功告成之日。大部分著作经过反复打磨特别是光正教授的严格“把关”,陆续进入出版程序。

我这本小书,尽管在此后10余年中,也陆续修改过几次,但主要是文字和若干表述,基本文献、观点、样貌,都还是10余年前的东西,在“日新月异”的今日,应称为“旧作”了。

在此书即将付印之际,写下这些话,算是一点“感言”吧。由衷感谢光正教授设计、组织了这样一项庞大的研究项目,为中国文学通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相信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这套书的很多章节都会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价值和意义;也由衷感念在这十余年时间里,与课题组诸多成员结下的友谊和情谊。学术无止境,但人生是应该有一个止境或曰终极所在的,我一直这样认为。

张培锋

2023年5月于津门聆锺室

一宋史研究资讯一

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