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经济发展」韩保江: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者:长安街读书会
「经济发展」韩保江: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韩保江: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韩保江: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

学术家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新质生产力”,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您谈到,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其核心内涵是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中,文化起到怎样的作用?韩保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中,我们将文化归属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对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产生很强的反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文化作为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新质生产力具有赋能、加持作用。因此,在思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任务时,一定要考虑文化这一变量,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更好的文化环境、提供更持久的文化力量。比如从观念上引导民众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通过舆论宣传对社会预期、相关问题的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等予以正向引导,进而形成一些社会共识,为全社会聚精会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汇聚磅礴力量。由此可见,文化与新质生产力是相互促进的。新时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即文化建设除了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外,还要做好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生产力包括新质生产力发展这篇大文章。学术家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深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韩保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主要是相对于人的现代化而言。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人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人的发展一定是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的。想要做到精神富足,且不堕入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陷阱,很显然要加强对人的文化引领或者精神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最终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协调发展。大陆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土地资源只占世界土地资源的7%,土地资源相对人口规模来说是稀缺的,因此不管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高效率,物质供给和人们的物质需求总会存在一定差距。将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引至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不仅关乎中国的现实发展,更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学术家园:2023年文旅市场强势复苏,不久前的春节文旅热也为今年消费市场带来了良好开局,显示了大陆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大能量。请您从文化赋能经济的角度,谈谈如何看待近年来的文旅热?韩保江:文化赋能经济,一种是文化直接赋能经济,一种是文化间接赋能经济。文化直接赋能经济,就是直接推进文化产业自身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可以通过生产相应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比如近年来电影票房始终保持高位,电影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文化市场越来越火热,必然刺激大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经营主体像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成长。而文化产业的产值直接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一部分,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现在来看,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产业的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都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效应,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舆论阵地的争取、话语权的占有,包括民族精神、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深远影响。文化间接赋能经济,和过去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异曲同工之处。文化往往更具历史传承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些新现象,通过聚集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企业家资源等,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资本,为推动经济由隐性优势变成显性优势起到催化媒介的作用,进而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这种直接赋能与间接赋能,推动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从而让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此外,文化和经济深度融合,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通过这种正能量,可以引起世界对这种文化环境下经济发展道路的认同,从而也为世界经济繁荣注入全新的动力。学术家园: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文旅热让文旅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充分显现。在您看来,推动文旅市场良性、健康、持久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韩保江:首先,各级政府要重视。文化产业往往投资周期相对较长,投资量也相对较大,见效时间不如直接投在经济建设上那样直接明显。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具备高瞻远瞩的能力,加大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力度。比如深挖5000年中华文明史所蕴含的丰厚资源,包括古老街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非遗的保护传承,都需要政府敢于花钱、愿意花钱。其次,企业要参与。文艺工作者擅长文艺创作,但往往不懂经营,不擅长通过厘清理好资本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形成现实供给。这就需要有对文化感兴趣的企业家的参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兴盛实际上就有资本力量的支撑。当然,我们需要规范与引导文化投资人,使他们不是急功近利地投资庸俗、低俗、媚俗的文艺作品,而是专注于投资对社会具有正面感召作用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因此培养真正懂政治、懂文化的企业家十分有必要。第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工作者要振奋精神。作为文化作品的直接生产者,如何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指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跟时代、跟新的产业革命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结合的文化产品,不仅对文化产品本身发展有益,而且还与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产生互相促进的作用。推动文旅市场良性、健康、持久发展,就要通过多方协作,真正打造出文化品牌。为什么有些经典老电影我们百看不厌?就是因为文化品牌所产生的文化信用。文化品牌亮了,文化产品就是真亮;文化品牌弄砸了,实际上比一般产品弄砸的破坏性更大。因此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让这些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品牌,真正感动国人,继而感动世界,进而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学术家园:文旅热也让我们从某种程度上看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和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如何看待文化和经济的交融互动关系?如何看待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之间的关系?韩保江: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应该是文化和经济的高度融合。很显然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推动文化和经济做到内在相融,不是套装进去的板块式结合,而是水乳交融式结合,这是我们将来实现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种最佳状态。这样的状态,在我看来,也恰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都极力倡导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沃土。比如大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本经济思想,《尚书》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所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治国理政首先将民众放在重要位置,与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还有传统文化经典中谈到的“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通过这样一种文化观念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与商业道德,强调道德和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不是将西方社会所提倡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扩大化。我们强调竞争,但同时强调合作,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对外亲诚惠容,对内童叟无欺。

【韩保江: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马嘉均;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长安街直播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