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岸田在美大谈“中国威胁论”之际 中日民众共同为大熊猫“香香”祈福丨记者手记

作者:直新闻

4月,日本樱花季,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随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赴日访问。期间,参加了大熊猫“香香”云连线暨粉丝分享会、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在东京亲身感受中日关系的另一面。

云连线“香香”,见证中日“熊猫缘”

云连线“香香”的活动在4月9日举行。那天的东京,风雨交加。即使天气不尽如人意,但喜爱“香香”的日本民众及媒体们还是早早地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门口排队。

这场由中方主办的活动,诚意满满。既有为“香香”送出祝福的寄语板,也有大熊猫形状的糕点等。

岸田在美大谈“中国威胁论”之际 中日民众共同为大熊猫“香香”祈福丨记者手记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何王子彧 摄

“‘香香’,元气满满!记得多吃竹子,永远健康!”“我们很想你!一定会去见你!”这些是在寄语板上,熊猫爱好者们对“香香”送出的最多祝福。

当电视大屏出现“香香”在中国四川雅安碧峰峡基地实时“吃播”连线画面时,伴随而来的是一阵欢呼和“卡哇伊(可爱)”的感叹,也有不少日本民众忍不住掏出手帕抹眼泪。

这是他们与“香香”时隔一年多的重逢。

2017年6月,“香香”出生于日本上野动物园,是上野动物园近29年来首次诞生的熊猫宝宝,也是上野动物园自然繁殖成功的第一只大熊猫。这一年恰逢中日恢复邦交45周年,“香香”的诞生也为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它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2023年2月,“香香”返回中国四川。当天,300多位日本大熊猫爱好者赶到机场为“香香”送别。

岸田在美大谈“中国威胁论”之际 中日民众共同为大熊猫“香香”祈福丨记者手记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何王子彧 摄

重逢时刻,自然少不了温馨的问候画面。

大熊猫爱好者们围坐在电视大屏前,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另一端的“香香”中国饲养员赵兰兰提问:“香香”交男朋友了吗?在中国生活得还习惯吗?现在会吃自己曾经最讨厌的胡萝卜吗?

赵兰兰的答案是:还没有交男朋友;经历磨合期后,已经能听懂一些中文指令;现在还是挑食,不吃胡萝卜,把胡萝卜切成小块夹到窝窝头里面也不吃。

当天,“香香”的命名者高畑友香也来到了现场,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忍不住拿起话筒直接用日语与她展开交流,了解“香香”是如何在众多征选名字中脱颖而出的故事。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也在现场专门回应了“‘香香’为何不能继续在日本生活”的原因——1984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公约》,公约规定全球全面禁止大熊猫赠送。而且,大熊猫一般在4到6岁就要进入繁殖期,留在海外繁育下一代有可能面临近亲繁殖的风险。

这一天,屋内洋溢的欢笑声压住了窗外淅沥沥的雨声。

也是这一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抵达美国,开启为期一周的访问行程。他于行前宣称将深化日美同盟,并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

人文论坛,聆听日本人的“中国故事”、中国人的“日本故事”

诚然,历史遗留原因注定中日间的隔阂并不容易消散。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曾看过一篇评论,作者通过“2023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概括出“三同”与“三异”,来形容当今中日关系的一些主要特征。

一“同”是指大部分两国民众都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并不满意;二“同”是指大部分两国民众都认为双边关系重要,希望未来两国能保和平、促合作;三“同”是指近半数的两国民众都期待中日关系能切实地迈上新台阶。

一“异”体现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中日两国民众立场不同,意见不一;二“异”集中体现在地区和全球秩序,尤其是如何处理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干扰等挑战上。两国舆论都有将对方国家视为地区安全秩序挑战者的倾向;三“异”则表现在两国有关自己和对方角色定位的认知差异上。

岸田在美大谈“中国威胁论”之际 中日民众共同为大熊猫“香香”祈福丨记者手记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内,日方所赠的“祈日中友好”纪念碑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何王子彧 摄)

在4月10日举行的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指出,“第三方对中日双边关系的干扰,大家心知肚明。尽管日方一再声称,日本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对华关系,但在很多情况下,日本不得不以牺牲自身利益来满足第三方对话政策的需要。此外,中日之间还存在政治上严重缺乏互信、双方民众的好感度持续走低等问题。虽然难以立即解决,但是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比如人文交流可以先行。”

这一天,岸田文雄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双方宣布将大幅升级《日美安保条约》,从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深化日美同盟,谋求两国所谓“全球伙伴”关系。

在一系列背景下,你或许会以为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上双方会“剑拔弩张”,充满硝烟味吧?

其实不然。现场氛围反而很是融洽——在中方参会人员谈起日本动漫、在日方参会人员谈起在中国种树时......欢笑声不断。

日本青年中岛大地在论坛上说,自己着迷于中国历史,最喜欢的诗人是王维,最喜欢的作家是余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活着》,也成为我们在茶歇时开启对话的“暗号”。

他告诉我,2019年他作为“熊猫杯”全日本青年作文大赛访华研修团成员,曾致信即将赴日本出席G20大阪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达了对习主席的问候以及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的决心。习主席给他回信,鼓励他更加积极地参与中日友好事业。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就在论坛上指出,“中日如何才能实现互惠,背后是互让精神。”两国间的交流不仅要靠政府的力量,还要依靠民间力量助推政府之间的外交。

论坛上有不少发言人都说,现在中日民间交流接触得还是太少,希望未来能更多一些。希望更多日本人去中国,更多中国人去日本。毕竟,看见的、听见的对方形象,都不如“眼见为实”。

论坛当天下午,举行了一场中日媒体对话会。因为是闭门会议,我们中日双方参会媒体谈得十分尽兴,就当下中日关系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媒体责任与作用。

我记得,一位旁听对话会的80多岁日本老人在会后,忍不住站起来“喊话”日媒:“现在日本樱花绽放地好美,我很好奇中国的樱花开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我希望除了政治类新闻外,我们也能从媒体报道中多了解一些中国的人文历史。”

这一“喊话”,让大家都沉默了片刻。的确,当政治缺乏互信时,人文可以先行。

在日本期间,我所住的酒店每天都会在房间里放上当天的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均是岸田文雄访美最新动态。

岸田在美大谈“中国威胁论”之际 中日民众共同为大熊猫“香香”祈福丨记者手记

日本新闻报纸(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何王子彧 摄)

那些天,我一边阅读着相关政治类新闻,一边直观地感受着日本民众对我这名中国人释放的善意——我和“朝日新闻”记者谈天说地,她告诉我这个季节,日本哪里的樱花最美;陌生人在地铁站里帮我指路,末了还秀了一把自己并不熟练的中文;在餐馆里,店员与我用翻译器进行对话,每上一道菜都会慢慢说出菜名并解释吃法,说自己未来一定好好学习中文......

4月,东京街头处处都是盛开的樱花,它的花语是希望和生命。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从“不正常”走向“正常”,从“正常”走向“和平友好”,我想中日之间通过一场又一场面对面的互动,也许将迎来两国关系中新的稳定因素。

如果把中日友好关系比作一棵树,种下这棵树最好的时间是数百年前,其次便是当下。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苏瑞雪,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