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作者:小辣椒

康熙即位之初,面对"三藩"割据一方的局面,心中早已萌生裁撤之意。然而,面对久经沙场、权势滔天的吴三桂,年仅20岁的康熙该如何出招?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将吴三桂引入自己的掌心之中?康熙的种种举措,究竟有何深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康熙裁撤三藩的历史,探寻这位年轻君主的非凡谋略。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一、三藩割据势力强大,康熙欲除之而后快

康熙十二年,年仅20岁的康熙正式亲政。此时,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势力如日中天,俨然成为一方诸侯。吴三桂更是兵强马壮,号称拥兵七万,镇守云南,势力远超其他两藩。

三藩的存在,对于初掌大权的康熙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他们不仅拥兵自重,而且每年所需军饷高达900余万两,占据了国家财政的大半。康熙曾感慨:"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更令康熙忧心的是,三藩割据一方,俨然成为皇权之外的另一股势力,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康熙岂能容忍"尾大不掉"的局面长期存在?

康熙深知,要巩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裁撤三藩势在必行。然而,三藩根基深厚,尤其是吴三桂更是一代名将,若贸然动手,恐怕会激起强烈反弹,甚至引发内乱。

康熙审时度势,决定采取迂回策略,先削弱三藩实力,待时机成熟再一举除之。为此,他开始了一系列布局。

康熙先是派内大臣向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问话,责备吴三桂仍握有大将军印,迫使其交出兵权。接着,康熙又下旨裁减三藩兵员,改组吴三桂的嫡系部队"忠勇营"和"义勇营",调离其心腹大将。

吴三桂虽心有不甘,但碍于康熙淳亲王的身份,只得忍气吞声,照旨办理。他的谋臣提醒他提防朝廷,吴三桂却不以为意,认为康熙不敢对他怎样。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康熙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吴三桂却浑然不觉,仍沉浸在皇恩浩荡的美梦中。他甚至主动请辞云贵总督之职,康熙欣然应允,并将和硕公主许配吴应熊,又封吴应熊为少傅,名义上给予优厚恩宠,实则将其牢牢控制在京城。

至此,康熙已然将吴三桂的羽翼尽数剪除,这头老虎再难伤人了。而吴三桂还沉浸在康熙的"恩宠"之中,全然不知大祸将至。

康熙这步棋,实在是妙招迭出,将吴三桂牢牢地套在自己的掌心之中。他运筹帷幄,步步为营,一步步削弱吴三桂的实力,直至最后扳倒这尊"大佛"。这位年轻的君主,心思之缜密,手段之高明,实在令人叹服。

二、康熙运筹帷幄,步步为营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康熙自幼聪颖,深谙兵法韬略。面对三藩割据的局面,他审时度势,决定采取迂回策略,先削弱三藩实力,待时机成熟再一举除之。

康熙首先派内大臣向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问话,责备吴三桂仍握有大将军印,迫使其交出兵权。吴三桂虽心有不甘,但碍于康熙淳亲王的身份,只得忍气吞声,照旨办理。

接着,康熙下旨裁减三藩兵员,改组吴三桂的嫡系部队"忠勇营"和"义勇营",调离其心腹大将。吴三桂的羽翼被一一剪除,实力大减。他的谋臣提醒他提防朝廷,吴三桂却不以为意,认为康熙不敢对他怎样。

康熙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吴三桂却浑然不觉。为了进一步安抚吴三桂,康熙将和硕公主许配吴应熊,又封吴应熊为少傅,名义上给予优厚恩宠,实则将其牢牢控制在京城。

吴三桂享受着天伦之乐,全然不知大祸将至。他甚至主动请辞云贵总督之职,康熙欣然应允。至此,吴三桂已成为一头被拔去利齿、剪去利爪的老虎,再难伤人。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与此同时,康熙也未忘笼络其他两藩。他封耿继茂、尚可喜的儿子为太子太师,名为荣宠,实为人质。软硬兼施之下,三藩暂时安分守己。

1673年,尚可喜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康熙抓住机会,借题发挥,一举裁撤三藩。吴三桂、耿精忠也随之上疏请辞,康熙立即准奏,并着手商讨裁撤事宜。

朝中大臣对裁撤吴三桂颇有争议,康熙却已下定决心。他断然下旨,命吴三桂率众迁往京城,不容置喙。吴三桂猝不及防,终于意识到康熙的心思,决定铤而走险,举旗造反。

康熙对吴三桂的反应并不意外。他早已做好准备,迅速调兵遣将,分路围剿。同时,他还安抚耿精忠、尚可喜,防止他们倒戈。对于背叛的吴应熊,康熙更是大义灭亲,斩草除根。

在平叛过程中,康熙及时调整策略,采取缴抚并用之策。他先是招抚陕西总督王辅臣,瓦解吴三桂的外援;又先后招降耿精忠、尚之信,削弱吴三桂羽翼。待吴三桂孤立无援,康熙便集中兵力,围困昆明,最终斩杀吴世璠,平定叛乱。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纵观康熙裁撤三藩的全过程,他运筹帷幄,步步为营,先削藩王兵权,再调离其心腹,继而离间瓦解,各个击破。在关键时刻,他又能当机立断,勇于担当,不惧众议,坚决裁撤。面对叛乱,他更是从容应对,灵活调整,招抚有方,最终达成夙愿。

康熙裁撤三藩的过程,充分彰显了这位年轻君主的雄才大略和非凡谋略。他审时度势,深谋远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终扳倒三座大山,实现大一统的梦想。康熙的胆识与谋略,实乃千古一帝也!

三、吴三桂铤而走险,康熙从容应对

1673年9月,朝廷派钦差大臣前往昆明宣读圣旨,吴三桂得知康熙决定裁撤三藩,顿时如五雷轰顶。他意识到,自己多年经营的势力,即将化为乌有。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吴三桂集合手下将领,商议对策。谋臣方广深力劝吴三桂顺从朝廷,以保全家族;但吴三桂心意已决,他斩钉截铁地说:"朝廷既要撤藩,我便与之一搏!"

12月21日,吴三桂带领部下将云南巡抚朱国治斩首祭旗,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正式举起反旗。他派兵攻打贵州,很快占领了大片土地。

康熙得知吴三桂造反的消息,立即召集议政王大臣商讨对策。索额图等人主张先安抚吴三桂,再伺机除之;但康熙却认为,吴三桂此举已是背水一战,绝无和解可能。

康熙当机立断,下令调集大军,分路进剿。他任命硕岱为前锋统领,率兵进据常德;多罗承郡王勒尔锦驻守荆州;定南王孔有德女婿孙延龄固守广西。同时,康熙还下旨安抚耿精忠、尚可喜,防止他们倒戈。

1674年4月,康熙下旨将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及嫡长孙吴世霖处死,以儆效尤。这一举动,彻底断绝了吴三桂的后路。吴三桂闻讯大怒,誓与朝廷决一死战。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就在此时,康熙的后院起火。陕西总督王辅臣杀死刑部尚书莫洛,举兵反叛。吴三桂大喜过望,连忙派人招降王辅臣,意图联合西北,夹击朝廷。

康熙审时度势,当即调整部署。他命勒尔锦主攻湖南,剿灭吴三桂;安亲王岳乐主攻江西;康亲王征讨浙江。同时,康熙还下旨在驿站外每四百里设置一个笔帖式,加快军情传递速度。

吴三桂得知康熙如此部署,不禁长叹:"完了,不该与他争锋!"他原本轻视这位年轻的皇帝,不料康熙如此沉稳老练,远非他可以对付。

康熙对付王辅臣,却是另一番手段。他给王辅臣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诏书,由王辅臣之子王继贞送回。这封诏书字字恳切,情真意切,打动了王辅臣的心。王辅臣最终选择驻扎平凉,并未南下与吴三桂会合。

1676年2月,清军围困平凉城,招抚王辅臣投降。康熙信守承诺,不仅没有治罪王辅臣,还升其为靖寇大将军。随着王辅臣的投降,清军收复了大片失地,形势逐渐好转。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解决了西北战场,康熙将主力转向湖广主战场。他采取缴抚并用之策,收效显著。1676年10月,耿精忠率部投降;次年5月,尚之信也率部归顺。吴三桂的势力,被层层包围,岌岌可危。

1678年,吴三桂为鼓舞士气,在岳州登基称帝,建立大周政权。但仅5个月后,吴三桂便病死军中,其孙吴世璠继位。康熙抓住时机,命令清军分水陆两路夹击,很快攻克岳州。

至此,吴三桂叛乱的势头已去,大势已去。康熙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终于扳倒了这尊"大佛"。面对叛乱,他从容应对,灵活调整,招抚有方,最终化险为夷,平定叛乱。康熙的雄才大略,令人叹服。

四、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威名远扬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1681年,历经八年征战,三藩之乱终于迎来尾声。康熙采取缴抚并用之策,逐步瓦解吴三桂的势力。

1680年,清军分水陆两路夹击,攻克岳州。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虽继位为帝,但大势已去,岌岌可危。次年二月,清军兵临昆明城下,围攻半年有余。10月,吴世璠服毒自尽,昆明城破,三藩之乱至此平定。

平叛捷报传到京城,百官齐集乾清门,向康熙贺喜。康熙龙颜大悦,下旨大赦天下,大赏三军。朝廷还为三藩平叛立碑纪功,彰显康熙功绩。

三藩平定,不仅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更是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康熙趁势改土归流,将云贵等地的土司改为流官,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同时,康熙还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墨,提拔清廉之士,为日后的盛世奠定基础。

平定三藩,康熙付出了巨大代价。据史料记载,征讨三藩耗银数亿两,牺牲将士数十万。但康熙认为,这是值得的代价。他曾说:"宁可国家虚耗十年,不可令逆贼猖獗一日。"

康熙年仅20岁裁撤三藩,吴三桂一步步走入康熙掌心,不可谓不高明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的威望达到顶峰。他以20岁之龄,扳倒三座大山,创下前无古人的伟业。他的胆识、谋略、决断,令人叹为观止。此后六十余年的执政生涯中,康熙励精图治,开创康乾盛世,被誉为千古一帝。

三藩虽除,但教训不能忘。康熙深知,要防止类似祸乱再起,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开始着手改革八旗制度,加强对将领的管控,防止重蹈覆辙。同时,康熙还大力提倡汉文化,缓和满汉矛盾,促进民族融合。

康熙晚年,曾回顾平三藩之战,感慨万千。他说:"朕初即位,叛逆四起,几乎亡国。全凭列圣列宗之灵,臣工之力,始克有定。此后数十年,国家安泰,实乃不易。"

康熙平定三藩,不仅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更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位年轻的君主,以其非凡的胆识和谋略,谱写了一曲千古传唱的凯歌。他的功业,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