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教师是现在炙手可热的行业,它有一个稳定的编制,还有寒暑假这样的假期,一些地方的教师收入也很可观。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才有不少师范生挤破了头皮也要考编进入教师队伍当中,稳定、体面的工作谁都喜欢。

可是如果这种稳定打破了,那残存的体面还会存在吗?这点体面还能维系住教师行业的光芒吗?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大陆教育改革开始尝试打破教师的编制,推行教师“退出机制”,这就打破了教师行业的稳定。

原本是教师行业的亮点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政策刚落地大陆的一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参加招聘的人数还不够招聘计划。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这对接下来教育行业的长足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关注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是个稳定的行业,正因为这份稳定才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去考这份工作,进入编制就一劳永逸。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但是现在教师这个行业却变得没那么稳定了,大陆开始在一些地区试水来打破这种稳定,推行教师“退出机制”。

有进就有退,现在的招教考试运行的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还没有配套的退出编制的做法。

大陆现在推出的“退出机制”也是为了补上这款短板,让教师行业变成一个进退自如的行业。

稳定的教师队伍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一些教师丧失师德,学校教育不能满足需求,校外教培市场却异常火爆。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本该是学校干的事,现在学校却干不了这些事,那就只能从教师队伍下手,开始改变现状。

过于稳定就会让人不思进取,消耗着国家财政最后换来的还是教育行业的一堆问题,得不偿失。

要让教师队伍当中出现竞争,这样大家才能够不断的在体制内磨练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不是进入编制就一劳永逸,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样的混日子。

这是一个相对科学的做法,好的岗位大家竞争上岗、评优录取,让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适度的竞争可以磨炼大家的能力,让大家保持优越性,过度的竞争就容易变成恶性内卷。

教师行业需要保持适度的竞争,这样才能让老师们一直处在时代的前沿,用最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培养更多的英才。

这样的改革措施很大胆,需要有地方进行试点,推行结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二、“遇冷”的招聘

大陆厦门地区率先开始了教师聘任制改革,当地一共拿出了1400多个教师岗位面向社会进行招聘。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报名的人数大约在550人左右,报名的人数竟然不及招聘的岗位,连1:1的比例都做不到。

这样的结果让许多人大跌眼镜,要知道厦门这样的大城市的教师在以前有多少人向往,甚至报名门槛都很高。

按照以前的做法,500多个岗位吸引来1、2000人报考才是正常的表现,现在来了个反转。

这样的反转充分体现出人们对这项政策反应,确切地说是师范生们对这项政策的反应。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虽然在政策论证阶段有过预估,但没想到有这么巨大的反差。

在以前厦门这样的城市编制内的老师起码要双一流以上的高校,不少还都是硕士学历才有资格参与竞争,许多人都没机会。

面对突然“遇冷”的招聘引发了许多人的反思,是这项政策不符合师范生的心意还是什么原因劝退了大家。

其实,教师实行退出机制,这样一来体制内的教师和体制外的职员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大家都是上班拿工资。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无非是被开除了、解聘了就换下一家罢了,这种做法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了,教师的流动性增强了。

教师这个岗位教书育人很高尚,但是市场化的环境里大家看的是收入、福利和待遇,而不是优先考虑体面。

刨去了稳定性,教师这个行业就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了,收入可能还没有私营企业职员收入高。

在厦门这样的城市里大家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没有这么高的收入还要参与竞争,这样一来性价比就不高了,参与的人自然就少了。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三、为什么要退出?

实施教师退出机制有多重原因影响,并不是我们的教育部门随意拍脑门做出的决定,这关系到很多教师的命运。

大陆决定实施教师退出机制也是多方利益权衡的结果,通过现在的教育情况、学生情况、教师人数多方决定的。

教育要配合经济的发展才有意义,大陆的经济大环境决定了教育行业要搞退出机制。

俗话说有多大的碗装多少的粮,教师行业的开支全依赖国家财政养活,自己并不创造任何收益。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并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多大的负担,现在大陆经济呈现下行压力,财政的负担很大需要进行优化,教师退伍的人数要控制。

运用市场化的操作手法择优录取,让教师队伍流动起来能控制录取的数量,减轻财政压力。

另一方面就是和供求关系有关了,有多少学生配多少教师,师生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才是科学的做法。

以前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大班额问题,需要入学的学生们太多了,教师资源不够就只能招聘。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现在大陆的生育率在降低,幼儿园面临着关门潮。

用不了多久这股关门潮会陆续发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当中,到那个时候那么多的教师又该何去何从。

将现有的教师编制更改为聘任制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还能让教师带来职业危机感。

这样他们会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想方设法保住现有的工作,争取能够实现连任,对于被解聘的教师也算是给他们一个交代。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不至于让他们觉得不公平或者难以接受,这样的做法也是迎合了市场化改革的过程。

四、不能“一退了之”

教师队伍的改革实施聘任制不能“一退了之”,准入准出制度的完善虽然很科学但是实施起来有很多问题。

公平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对教师的评价不像学生可以通过分数,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很多都是主观因素,不是客观因素能决定的。

要保障退出机制的公平性,不能让他成为个别领导干部徇私舞弊的新工具。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财政压力要优化也是要做到学校的“去行政化”,学校归根结底要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着领导多于老师的现象,行政人员的数量比一线教学人员都多。

我们在考虑师生比例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行政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比例。

在教育部门大瘦身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是瞄准了老师而忽略了庞杂的行政队伍。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当公立学校实施了教师退出机制,那公立学校就和私立学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甚至私立学校迎来了春天。

公立学校招聘教师的待遇条件肯定不能和私立学校相提并论,能够留住人才的只有编制这一点吸引力,现在吸引力不在了。

私立学校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获得公立学校的师资,甚至私立学校不需要这样的竞争上岗,对于人才完全可以进行“一人一方案”的做法。

到那个时候我们会有更多的优秀师资队伍流向私立学校当中,同样是赚钱选择给的更多的才符合市场竞争的规则。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公立学校的竞争力会有所削弱,退出机制也要给管理者尤其是公立学校的校长们带来危机感。

当学校推向市场参与竞争的时候,依靠什么成为公立学校继续保持优势的地方。

未来家长们面对这种改革也会看的很开,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没有什么差别,家长们可能会冲着师资和名誉来选择。

结语

目前教师退出机制只是在大陆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全国有那么多的学校、那么多的老师不可能一刀切的改革。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从现在试点地区招聘考试“遇冷”的现象来看,似乎可以猜到不远的将来大陆各地教师招聘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也给其他地区更充分的准备时间来应对这些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教育的改革从来都不能心急,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一样应该慎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求之过急。

取消教师的编制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流动性,这也会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现状。

立竿见影!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刚落地,教师招聘就“遇冷”了?

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这种改革会不会带来优质的师资还很难说,但是改革绝不会牺牲他们来保全整体,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决策者会完善这些方案。

面对教师体制的改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