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青铜器之乡”和“泥塑第一村” 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作者:西安网

  西安网讯(记者 韩涛 实习记者 陈雯格),4月11日,“赫赫宗周灿灿宝鸡”全媒体行采访活动走进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作为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演绎出了青铜时代的鼎盛繁荣。自汉代以来,数万件青铜器在这里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外在气势恢宏,内里庄重肃穆,拥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铜镜、钱币等文物48万余件,尤以商周青铜器著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列列排布整齐、造型各异、端庄优美的文物述说着周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座镇院之宝就是今年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部分设计灵感来源,1963年出土的何尊。上方呈圆状,方便舀酒,下方呈方状,体现‘天圆地方’的观念。底部122字铭文中写有‘宅兹中国’,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二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员刘瑞雪向采访团介绍,“馆内荟萃商周青铜器1500多件,有逨盘、秦公镈等百余件国宝重器。”

在“青铜器之乡”和“泥塑第一村” 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据了解,馆内现设有《青铜铸文明——周秦文明之光》基本陈列和《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等专题陈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宝鸡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在“青铜器之乡”和“泥塑第一村” 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近年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挖掘周秦文化元素,将文物内涵借以新颖实用、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呈现出来,何尊乐高积木、“国尊”系列贵金属文创、逨盉金属冰箱贴、何尊冰箱贴、“中国”钥匙扣、青铜器纹饰桌垫、凤凰于飞胸针……兼具实用性、趣味性、环保性的文创产品使文物不再束之高阁,越来越广泛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立足“学术立院、管理兴院、服务强院”的理念,在国内外举办以宝鸡青铜器、玉器等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创建“金属文物修复中心”,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周秦文明论丛》《青铜铸文明》及《对镜贴花黄》等系列图书,全方位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泥塑第一村:非遗传承绘就凤翔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的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泥塑工坊里,记者看到匠人们正制模、翻坯、粘合、粉底、出线、装色……一双双巧手熟练灵活地操作着,一个个形态逼真、威武可爱、古色古香的泥塑接连“出炉”。这些泥塑以瑞兽神化、风俗人物、花草鱼虫为主要造型,目前形成5大类300多个品种。

在“青铜器之乡”和“泥塑第一村” 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在“青铜器之乡”和“泥塑第一村” 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据了解,2016年,六营村聚力打造六营民俗村景区,相继建成中国泥塑园、旅游服务区、牡丹观光园等。“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以‘非遗保护+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建成了中国泥塑体验园,方便游客对这项民间工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唯一一个聚合国内各种泥塑文化的主题公园。”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介绍。

  非遗文化传承人之家及美食一条街建设项目是凤翔区第一个由集体经济探索实施的文化旅游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六营村推进。项目建成后,游客可一边观赏、体验凤翔泥塑的非遗魅力,一边品尝当地美食。

在“青铜器之乡”和“泥塑第一村” 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2019年,六营村党支部提出“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泥塑文化专业合作社,泥塑产业从单打独斗转而抱团发展。在当地泥塑传承人的带领下,凤翔泥塑不断推陈出新,自2017年以来,先后3次登上央视春晚、元宵晚会舞台。

  据了解,六营村目前有268户1000余群众从事泥塑产业,小泥塑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

编辑:婧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