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威宁:“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作者:毕节发布

连日来,威宁县金钟镇冒水社区积极组织群众移栽青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4月8日,冒水社区蔬菜种植基地里,务工群众正在开沟、运苗、移植。

威宁:“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威宁纬度低、海拔高,种出的高山冷凉蔬菜品质优、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基地负责人陈俊祥说,基地的蔬菜只要种出来,根本不愁卖。 “我们依托土地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思路,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群众增收。”冒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徐贵芬说。

威宁:“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过去,露地蔬菜种植是威宁县主要的种植模式。近年来,威宁县在谋划好露地蔬菜扩面增量的同时,从设施建设、育苗、种植上加大投入,大力推进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下,位于草海镇同心社区的贵州鲜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内,蔬菜迎来采收期。 走进同心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内西红柿、西葫芦、四季豆缀满枝头,长势喜人,务工群众提着篮子在瓜藤间往来穿梭,忙着采摘。 在大棚的通道内,新鲜的西葫芦就地分拣、装箱、装车,20小时后,一筐筐新鲜的威宁蔬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群众的“菜篮子”。

威宁:“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我们现在有23个智慧大棚,根据市场错峰安排种植西红柿、四季豆、西葫芦、辣椒等蔬菜,每年种三茬,年产量3000吨以上,主要供应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超市。”贵州鲜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易丽说。 2020年,贵州鲜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落户威宁,通过建设智慧大棚,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蔬菜种植,带动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智慧大棚运用5G控制技术,棚内温度、湿度等实现自动监测,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调节。无土栽培技术有利于节水、节肥,提高产量。”易丽说,公司不断运用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威宁:“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新鲜蔬菜如何跨越千里还能保持脆嫩?威宁早已给出答案。 威宁全面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大力构建覆盖全县集分拣、包装、贮藏一体化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基础体系,提升全县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县拥有冷库55.8万平方米,可容纳17.58万吨农产品,全力保障威宁蔬菜争“鲜”到达消费者餐桌。 近年来,威宁着力培育特色现代农业,因地制宜提出“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烟保果”的产业发展思路,谋划“5+2”产业发展布局,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围绕“稳面、扩产、提质”目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增加蔬菜产出效益,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

威宁:“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今年,全县谋划种植蔬菜20万亩,预计年产量120万吨以上,其中22家经营主体经营蔬菜大棚8292个,总面积约7400亩。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我们将不断强化蔬菜产业集群化、设施智能化,推动蔬菜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促进蔬菜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威宁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仕能说。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作者:赵庆能 付立军

编辑:廖 玲 编 审:杨婷婷

监制:孟性荣 总监制:张晓佳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威宁:“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