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作者:檬檬聊古今

一缕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83岁高龄的袁伟民虔诚地端坐在太师椅上,双目放空,遥望窗外,回想起他那曲折动荡却又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仿佛就在昨日。

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他的神情依旧饱满有神,双眸炯炯有神,眉宇间满是沉静的从容。扭过头来,他看见妻子郑沪英正细心翼翼地为他按摩双腿,眉眼间满是慈爱和关切。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多少年来,郑沪英一直是他坚实的后盾,默默支持着他,用她粗糙的双手温暖着这个家。

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袁伟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他和郑沪英相濡以沫数十载,一起走过了人生的荣耀和低谷,而今安享晚年,他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恩与慰藉。

燃烧青春年华

时光倒回五六十年前,袁伟民才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个头窜得老高,骨骼劲瘦,双目有神。他出生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父亲精于种地捕鱼,母亲勤劳能干。

虽然父母只受过几年寒窗教育,但他们给予了袁伟民极大的启蒙与鼓舞,希望这个家中老小能够将来有出息。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命运的机遇很快就来了,袁伟民一张出色的文凭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被江苏省排球队相中,从此踏上了体育这条不归路。

尽管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但袁伟民对排球运动充满了热爱,在球场上挥洒着汗水,细心钻研技巧,日夜苦练。

在队内,袁伟民很快就脱颖而出,被选入国家男排队伍,成为主力队员,威风凛凛地站在球场中央。不过好景不长,由于社会的剧变,国家男排不得不解散,年轻的袁伟民只能重新回到江苏省队继续他的职业生涯。

转折发生在1964年,一个意外的相遇让袁伟民邂逅了生命中的知己——郑沪英。她也曾是女排运动员,因伤退役,由同队友介绍而与袁伟民结下缘分。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很快就结为夫妻,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

1970年,国家男排重新组建,袁伟民毫不犹豫地加入,并很快成为队长。然而当时的国家女排战绩却一直徘徊不前,技不如人。

就在此时,一个机遇来临,袁伟民被选为女排主教练,开启了他执教生涯的新篇章。

年轻气盛的袁伟民上任伊始就提出了"魔鬼训练"的严格计划,球员们在他的专心指导下日夜操练,常常训练到身心俱惫,泪流满面。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作为领队的袁伟民亦孜孜不倦,以身作则,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调整战略战术。尽管艰难,但大家对夺冠的渴望胜过了一切。

为国争光铸辉煌

1981年,在袁伟民的英明指挥下,中国女排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对于身为主教练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开端,让他备受振奋和鼓舞。

在这场比赛中,袁伟民凭借出色的战术指挥,赢得了"最佳主教练"的殊荣。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接下来的1982年,中国女排在世锦赛的小组赛阶段一度遭遇挫折,0:3不敌实力强劲的美国队,备受打击。

这一切的胜利,离不开袁伟民发掘并培养郎平这颗"定海神针"。当时17岁的郎平虽然个头高挑有力,但经验技艺都有待提高。

然而,袁伟民别具慧眼,毅然破格使用她,并将她培养成球队头号得分手,掌控比赛节奏。

果不其然,在赛场上,郎平时而猛烈,时而精准,为球队屡次狂砍得分,成为最耀眼的明星球员。她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崭露头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1984年,举世瞩目的洛杉矶奥运会拉开序幕。在决赛中,中美两支强队上演了一场激战。首局中段,中国队已经14:9领先,离夺冠只有一步之遥。

但美国队顽强反扑,连追五分将比分扳平,场面一度胶着,气氛剑拔弩张。

就在这危急关头,袁伟民教头头脑冷静,瞄准时机及时换上候玉珠担纲发球。

现场响起阵阵欢呼,中国队员们热泪盈眶,喜极而泣。而远在祖国的亲朋好友们,也为这份荣耀而感动流涕。作为始作俑者的袁伟民则默默地站在一旁凝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这一刻的成就,来之不易,是他和球队多年努力耕耘的硕果。

事业与家庭两难抉择

虽然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战绩,但袁伟民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执教工作中,他不得不和妻儿分居两地,渐行渐远。

在那漫长的六年里,他唯一的儿子袁粒竟从未喊过他一声"爸爲"。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回想起那段艰难岁月,袁伟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为了应对繁重的训练任务,他常常一大清早就离开家门,直至夜幕降临才能归来。

家中的一切无人照料,全靠妻子郑沪英独自操持,包括生活起居、照顾儿子等。

有一次,正值备战的关键时期,郑沪英突然高烧不退。虽然训练场馆就在家门口不远处,但袁伟民却无法抽身,只有年幼的儿子袁粒独自陪伴着母亲前去就医。

一路上,母子俩都熟吨垂泪,此情此景,令人扼腕。从那以后,袁粒便对父亲充满了怨气和叛逆心理,视他为"袁教练"而不是亲爱的"父亲"。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每当读到儿子寄来的怀有愤懑之情的家书,质问他是否把事业高于家庭,袁伟民都会痛哭流涕,自责无方。

他从未忘记1984年3月那个令人无比揪心的一幕——袁粒突然患上了阑尾炎需要立即住院动手术,而他却无法在这个关键时刻陪伴在儿子身边。

正值备战奥运会的最后冲刺阶段,袁伟民全部心神都在扑在训练之上,甚至在儿子住院整整一周期间,他都未能抽空前去看望。

直到儿子出院的那天,他匆匆赶回,将儿子接回了家中。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和痛,退休后弥补对家人的愧疚

一见面,袁粒对父亲便是一片冷淡,始终无话可说。袁伟民无比内疚,想要安抚关系,却无从谏解。他只能硬着头皮回到球队,继续操练,为夺冠而拼搏。

看着疲惫不堪的丈夫,郑沪英满怀同情也无可奈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