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医药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这个责任谁来负?(二)

作者:经方中医张先生

王三虎教授说,大学里除了专业课,还有思修、马列、英语等各种公共课,都要占用学时。本来中医专业至少40%的课程都已被西医课程占据了,那里来时间去专研中医经典?没有对中医经典的专研、熟悉,中医学习就简直没入门,就是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邢玉瑞说,“以五年制本科为例,学生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公共课,三分之一的时间上西医课,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中医课,加之第五学年考研的影响,学习中医课程的时间最多也不会超过一年半。再加上临床实习、传承教育的短缺,可以想象,如此短时间内怎能培养出一个高水平的中医师?”

中医药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这个责任谁来负?(二)

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教育花了五年时间,或者八年时间,如果再读博士,那就是十一年的时间。尽管花了这么多时间,可是相当多的人对中医还没有一个基本的信念,还没有入中医的门。"

术业有专攻,我们一直强调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中医药大学不去专攻中医,而却花大量的时间去学英语。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某中医学院的王教授,他的经历是:十九岁进中医学院,学了一辈子“中医理论”,并在中医学院教了30多年的“中医理论”,可以说是“中医泰斗”了。可是,他却不会治病,连基本的中医思维和中医基本概念都不具备,也不会用西医的方式治病。北京某中医院的一位医生也回忆,“我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专业,课程设置是60%中医、40%西医,最后是中医没学通、西医没学精。”他的110名同学中仍在吃“中医饭”的不到20人,有的同学至今不会开方子。

中医药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这个责任谁来负?(二)

我们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组建中医药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是继承和发扬中医,为国家培养中医人才,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可是我们的中医药大学的这个办学目的实现了吗?不仅没有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反而培养出大量的不信中医的人,培养出大量的中医掘墓人,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民间能够培养出治病的中医,而大学却培养不出来呢?毫无疑问,大学教育违背了中医教育的规律。

中医是大陆传统医学,是具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医学瑰宝,从古流传下来的《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著名的中医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目前众多医学院都有开设中医专业,医学需要严谨性,中医也是如此,想要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而和大部分专业一样,中医学生考研也需要考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其他三门都可以理解,唯独英语这一科让人无语。

中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为何要学习英语?难道要向西方人学习中医知识?

难道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大中医家,以前也会英语,他们留下来的中医知识,需要学生们用英语去理解?

中医药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这个责任谁来负?(二)

对此中医学生也很无语,同时倍感心酸,要知道医学知识多且复杂,中医不仅要学中医学还要学西医学,大学四年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办学思想存在严重的问题,很多中医药大学把英语作为必修课,很多学生英语学的好,但却读不懂中医经典,读不懂《黄帝内经》,读不懂《伤寒杂病论》。有些专业必须学英语,如外交、科研、旅游等专业,但中医药专业学英语目的是什么?无数学者都在担心,强制学英语以及英语浪潮对汉语言文学会带来不可弥补的冲击。《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一方面我们教育部门大喊着“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国人的汉语日渐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就像法国人基本很少说英语一样,保护母语必须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英语只是一种工具,需要使用它的人自然会去学习,当代大学实在是没有必要强制开设一门华而不实的课程!中医专业与英语毫无联系,却占用大量的课时学英语,这样既违背了办中医药大学的初衷,也耽误了学生的学业,怪不得很多学生自嘲说,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成了“西医没学精,中医没学通”的废品!

中医药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这个责任谁来负?(二)

一问起中医药大学为什么要学英语,有些人还大言不惭的说要与世界接轨!接什么轨?你自己都没把中医学好还去接轨?别忘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医是我们中国的精华,为什么要削足适履的与他们接轨?不是我们与他们接轨,而是他们与我们接轨,花香蝶自来,想我大唐盛世,万邦来朝,很多国家遣使者来长安学习,我们也没有与他们接轨啊,而是他们主动来学习啊!现在的有些人失去了脊梁,没有了自信,这是可悲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