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作者:漫聊知识

古今中外,优秀管理者层出不穷,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贞观之治”不仅确立了唐太宗的历史地位,而且彰显了李世民管理国家的能力和艺术,尤其是其用人艺术。

那么,李世民是如何用人的?又是如何管理国家的呢?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严格自我管理,以身垂范领导团队

李世民的自我管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清晰的个人目标:做尧舜那样的明君。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礼,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可见,李世民一直以周孔之礼约束自己,以尧舜之道鼓励自己,如履薄冰,兢兢业业,誓做尧舜一样的明君。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次,用确立的目标约束自己的欲望。

魏征提醒李世民:“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致失所。”

李世民也做《赋〈尚书〉》自励:“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并切实做到了节欲慎行:

(1)节情欲:贞观初年,王珪谏将已收入皇宫的庐江王李瑗的爱姬送还给其家人;贞观二年,魏征谏阻纳隋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为妃,唐太宗均接受了谏言。

(2)戒奢侈:贞观四年,太宗下诏征发士卒修建洛阳乾元殿做行宫,张玄素谏阻,太宗立即下诏停修,并赏张玄素绢帛五百匹。

(3)戒玩物:贞观二年,太宗把一只品相非常好的鹞鹰放在臂膀上玩耍,却看见魏征远远走来,只得赶忙藏到怀里。魏征进谏了很久,以至于这只鹞鹰被闷死了。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自古及今,懂事理、有追求的管理者甚多,但能够言行一致、目标坚定、严以律己者实在太少。任何管理者都有常人的欲望。

唐太宗能够按照目标要求管理自己的欲望,不仅给团队成员树立了榜样,而且体现了其作为明君的最优秀的品质。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坦诚沟通,消疑增信,强化团队凝聚力

首先,唐太宗非常注意与大臣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他多次向侍臣提到晋武帝时何曾不谏之过,要求君臣真诚相待。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君臣之义,得不尽忠匡救乎?……公等为朕思隋氏灭亡之事,朕为公等思龙逄、晁错之诛,君臣保全,岂不美哉!”

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顾谓征曰:“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无别。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多么生动!多么坦诚!多么和谐!上下级之间的理想、理解、信任、规矩、方向等,就在这种你问我答、相互表白中明了了、加强了、坚定了,误解冰融,互信如铁,团队哪能不团结?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通过坦诚的沟通,唐太宗从别人处获取了信息,也对别人发出了信息,从而在团队成员之间增加了了解,增强了互信,加强了团队的团结。

这也足见李世民不仅智商超人,情商更是卓绝,能在轻松交流中润物无声,于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开放用人,遍取良才壮大团队

人才短缺似乎是古今中外管理者普遍面临的难题,员工的忠诚度更是难以量度、难以把握。

所以,大多数管理者一方面高呼缺少人才,另一方面又关起门来寻找人才。李世民则既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又能开放取才、开放用人。

首先,李世民用人只问才、德,不问出处。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如:鲜卑族人尉迟敬德、南蛮酋长冯智戴、东突厥的李思摩、西突厥的阿史那社尔、铁勒部落的契苾阿力等都投奔到李世民麾下,后两人于唐太宗死后甚至想以身殉葬。

在唐昭陵周围有功臣大将陪葬墓67座,其中少数民族将领即有15人。这种做法颇值得当今管理者学习,再不能错误地认为“只有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是可信的”。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次,李世民爱才视才,取才当下。

贞观二年,针对封德彝“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的说辞,太宗当即批驳道:“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所以,从太原起兵前的刘文静到起兵后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张玄素,再到玄武门之变后的魏征、王珪,以及前朝大臣萧瑀、封德彝和起于布衣的岑文本、马周等,无不被李世民“尽入彀中”。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再次,李世民知人之长,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善用人。

李世民说:“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使“贤不肖各得其所”。

所以,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商量计策;开始行动时,让出身瓦岗寨、具有反叛精神的尉迟敬德打头阵,并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迫使李渊把兵权授予秦王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顺乎人性,尊重个性,看主流用人,顺喜好奖赏

大陆管理者用人,向来讲求“德才兼备”、“志同道合”,而“德”的表现就是君子贤人的完人形象。事实上,不论贤愚,均有人性和个性,都有自己的诉求和需要。

作为管理者,能否把满足个人诉求跟实现团队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恰是评价其是否优秀的指标之一。李世民在这方面做的颇好,值得学习。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李世民尊重、理解人性,用人不计嫌隙。

李渊起兵时,李靖准备到长安告发,却被李渊、李世民抓住。但是,他们不仅没有杀李靖,反而赦免了他,让他一起打天下。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分别向时任灵州大都督李靖和行军总管李勣问计,均遭拒绝。李世民不仅没有因此怨恨他们,反而更加器重二人。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唐太宗时期,李世民重用二人戍边,封李靖为卫国公,任李勣为太子詹事并加封特进、仍兼知政事。

其次,李世民尊重个性,关心人到细微处。

魏征抗直,追求名节,李世民就任用他做谏议大夫,不仅容其不讳直言,而且每每引为“良工”。

对其他人的奖赏多是金银绢帛和升迁官职,但对魏征则多以尊重、褒奖、请教为主,物质奖赏不过是诸如赐予布被、用太宗本来建造小宫殿的钱为其盖正堂等带有精神鼓励的手段。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对待侯君集等将帅之臣,则深知“廉慎者寡,贪求者众”,是以宽容其贪求,多赏赐以钱财。“房谋杜断”更是其用人的精彩案例。

尽管唐太宗强调用人“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但是他更明白“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所以,实际用人时他是坚持才干第一,品行兼顾的。当代管理者以德才取人、用人时,该首先尊重人性,其次尊重人才的个性,然后才能结合个人特点和组织需要科学地使用。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尊重个人意见,彻底授权于贤明,用信任鼓励团队

管理者对人才最根本的尊重,一是尊重其志向和品性,二是尊重其合理意见和诚意,三是尊重其人格。李世民堪为这方面的楷模。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李世民把立即行动作为虚心纳谏的延伸。

王珪谏议公主向公婆施礼,唐太宗立即下诏称许。正是因为他能对魏征的谏言听而行之,才激励得魏征一生进谏二百多次。

唐太宗还对长孙无忌说:“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他甚至把治国的功劳也归到了魏征头上。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次,唐太宗屡屡进行彻底授权,把信任毫无保留地给与贤臣。

唐太宗征伐高丽时,有人追到洛阳告发留守长安治理国事的房玄龄。太宗不行审问就杀了告状者,并告诉房玄龄:这些事情你就可以处理了,为什么推到我这里呢?难道担心我不信任你吗?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再次,杜绝谗邪,取信臣工,不录大臣小过,不授小臣大权。

魏征担任秘书监时,有人控告他谋反。太宗说:魏征虽然过去是我的仇人,但他忠于职守,我就选拔任用他。怎么能胡乱诬陷他呢?竟然不责魏征,立即杀掉了诬告的人。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人才在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就是其智慧和能力。优秀管理者用人当像李世民,不能把物质刺激当做首要手段,更不能勾心斗角、亦用亦疑,。

也不能做和事佬、搞平衡,而应该真诚相待,尊重其意见、人格、需要和作风,充分授权,充分信任,保护其不受干扰,专心工作。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赏罚分明,重赏慎罚,取信于团队

赏罚分明是激励的基本原则。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重罚轻赏,或者创业时重赏,功成时重罚。所以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说法。

然而,李世民却真正做到了赏罚分明,重赏慎罚,善待功臣。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李世民坚持有功必赏。

读《贞观政要》,处处会看到赏赐,很少看到处罚。不管是谏言有理,还是做事有功,哪怕是给他以启发,唐太宗都会赏财赏物赐名节。

有道是“才散尽,人心聚”。唐太宗是爱才轻物的。所以,从李世民起兵到唐太宗治国,他的身边始终人才济济,紧密团结,尽心竭力。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次,李世民做到了罚不生怨,错不掩功。大封功臣的时候,其叔父李叔通和爱将尉迟敬德对封赏不服,口出狂言。

唐太宗就指出李叔通的种种过错,以历代功臣因为不知收敛而最后遭诛的事实告诫尉迟恭。然而,照样把他们列入凌烟阁24功臣,画像表彰。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再次,唐太宗爱才、念才、惜才,不诛功臣。

大陆历史上,不诛杀功臣的皇帝不过唐太宗和宋太祖,但后者却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开国功臣的兵权。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重用、善待所有功臣,而且还将为大唐建立和政权巩固立下汗马功劳的24功臣一一画像,挂到凌烟阁予以褒奖。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中除了侯君集和张亮因谋反被诛外,其他功臣皆得恰当安置,自然终老。

李世民这种赏罚分明、重赏慎罚、善待功臣的做法,实在该作为激励的原则。当代管理者亦可据此反思诸如“末位淘汰”、“人才更新”等做法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