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多管齐下!共同守护生态之美

作者:中国警察网

昆山曹安派出所护航湿地公园生态安全

湿地美如画 鸟儿舞翩跹

苍翠环绕、林水相依、姹紫嫣红,风吹过遮天蔽日的水杉树,带来丝丝凉意,几十只白鹭结队翱翔,动静之间尽显生态之美——这是江苏省昆山市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的美景。昆山市公安局曹安派出所民警在这里巡逻、驻守,细化措施守护湿地之美。

近日,记者跟随曹安派出所民警一起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巡逻,体验民警的日常工作,感受这处“城市绿肾”的脉动。

多管齐下!共同守护生态之美

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

在天福湿地公园,曹安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并不轻松。曹安派出所地处有着“江苏东大门,苏沪大陆桥”之称的花桥国际商务区,除了做好辖区26平方公里区域、16.5万人口的治安工作,还要与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一起守护湿地的生态安全。

曹安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昊介绍,今年年初,民警在派出所内利用带热成像功能的自动巡航无人机在湿地公园开展夜间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正头戴照明设备,用弹弓打鸟。民警迅速锁定该男子,并立即调度附近巡逻力量将该男子控制。后经检查发现,该男子家中有多只野生鸟类,其因涉嫌非法狩猎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自2018年起,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连续5年在天福湿地被记录到,频次、数量逐年增加,近危物种红颈苇鹀、罗纹鸭也都出现在了这里。”王昊一边巡逻一边向记者介绍,“天福湿地已成为濒危鸟类的重要‘中转站’。”

多管齐下!共同守护生态之美

民警操作无人机开展巡逻。

科技力量加持,保护更有效

“你看那边湖上竖立的杆子。”巡逻中,王昊突然指着湖的方向。

顺着王昊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离湖岸较远的水面上有一个摄像头,高空中还有大型警用无人机在自动巡逻。

“为了守护这湿地之美,我们架设了湖岸监控设备,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开展‘无人机+人力’巡查,通过科技力量的加持,使保护工作更加有效。”王昊说。

行走间,记者看见成群的白鹭从水面飞回林间栖息,场面让人心旷神怡。湖面上,数十艘游船载着游客悠闲地荡漾,无处不显示着生态之美。

“我们近期正在开展水上救援演练,来看看高科技的力量。”王昊笑着对记者说,转头拿着对讲机喊了一声,“把水上机器人投放在我所在位置的7点方位300米位置。”

几十秒后,一台警用无人机悬挂着像救生圈一样的东西,精准投放在指定位置。此时,王昊拿出一个遥控器,在他的操控下,救生圈自己“游”了过来。

“这是我们为了保障群众安全准备的水上救援机器人,它可以悬挂在自动巡航无人机上,精准投放在任何地点,通过自身动力将落水者带到岸边。”王昊介绍。

多管齐下!共同守护生态之美

民警在湿地文化宣教园宣讲生态保护常识。

继续往前走,在湿地文化宣教园,民警和几名志愿者正在给游客们讲解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还主动为游客送上游玩攻略和安全提示。“这里环境好,鸟儿多,民警服务热情,我们以后还会再来!”一名外地来的游客连连称赞。(记者 杨青春 通讯员 陈维彬)

黄石创新推动生态警务建设

天蓝碧水清 江豚吹浪立

“江豚!”近日,一头江豚在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江滩公园附近水域欢快游弋,民警用相机捕捉到这一瞬间。

近年来,黄石市公安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加强生态警务建设,严厉打击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持续扮靓黄石的碧水蓝天。

共推长江大保护

去年4月,经长江航运公安局黄石分局和黄石市公安局黄石港分局聘请,黄石首批20名“长江哨兵”正式上岗,与江、地警方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日常巡查工作,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行为,共绘美丽长江新画卷。

这20名“长江哨兵”由辖区企业、学校、社区、平安义警等多方力量组成。“长江哨兵”一旦发现辖区有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行为,会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举报,助力公安机关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多管齐下!共同守护生态之美

长江航运公安局黄石分局黄石派出所开展水上应急救援演练。

这是黄石公安致力于长江大保护的创新之举。黄石市公安局环境保护警察支队支队长陆进介绍,“长江哨兵”的上岗,给公安机关打击涉江违法犯罪活动增添了一双“眼睛”,也是江地协作保护长江环境的新机制。

同时,黄石市公安局在“雪亮工程”建设中,沿江新建高清视频探头110个,并整合水利部门已建视频探头,共享至“情指行”一体化作战中心,实时监控沿江社会治安动态;探索建立矛盾纠纷特别是涉江矛盾纠纷“一警双调”机制,目前已调处290余起;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在沿江城区组建17支快反队,加强重点部位巡逻防控。

黄石公安还主动协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湖泊、生态环境等部门和长航公安部门,建立起常态化工作机制,共同开展长江沿线区域巡查、联合执法、定期会商,并进一步强化联合查处打击、案件检测认定、相关证据转换、信息推送移交等环节的责任分工,形成快速衔接、整体发力、齐抓共管的长江大保护协作机制。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区域巡查和联合执法行动116次。

创新生态警务模式

今年以来,黄石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依托“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改革思路,通过发挥警种引领作用,推动各分县(市)局把森警业务工作纳入考评,推进案件侦办、日常宣传、排查管控工作端口前移,进一步激发基层业务大队参与办理资源类案件的积极性、主动性。

去年,黄石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先后组织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对涉野生动物、危害候鸟、盗采矿产资源、破坏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力打击。

2023年以来,黄石公安机关共立非法捕捞刑事案件3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4名,缴获非法作案渔具16套,缴获渔获物520.6公斤。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共立森警业务刑事案件1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5名。(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熊静怡)

湖州和孚派出所激发千年桑基鱼塘新活力

田园风光好 桑绿鱼儿肥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起源于2500年前,以“池塘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2017年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好桑基鱼塘这一千年生态典范,成为摆在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区分局和孚派出所创新“文遗+警务”治理模式,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现代警务中融入生态理念,打出三套组合拳,激发桑基鱼塘新活力。

多管齐下!共同守护生态之美

文遗保护义警队在桑基鱼塘开展巡逻工作。

组合拳一:治理+宣导

“‘治理+宣导’是我们打出的第一套组合拳。”和孚派出所所长邵力文说,“我们不断深化共治警务,全力打造荻港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整合公安、农业等多部门力量,对桑基鱼塘的核心保护区常态化推进鱼塘整修、清淤护坡、桑苗补种等修复工作。”邵力文介绍,和孚派出所还联合检察院、法院、司法、养殖研究所等部门,对养殖户开展普法宣传、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活动,教育引导村民科学、生态养殖。

截至目前,和孚派出所已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生态修复活动3次,增殖放流各类鱼苗2万余尾。近3年,辖区对桑基鱼塘开垦取土、扩塘减基、砍桑改种等破坏行为“零发生”,有力保护了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

组合拳二:打击+立法

用法律武器护航生态文明,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湖州公安打出的第二套组合拳便是“打击+立法”。

和孚派出所专门配备一名生态警长,吸纳16名村社干部、网格员,组建湖州首支农遗保护义警队,在桑基鱼塘及周边水域巡逻守护、法治宣讲、案件摸排上持续加码发力。今年以来,已摸排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线索9条,查处偷捕偷钓类案件6起,救助野生保护动物12只。

今年2月1日,湖州市首部聚焦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施行,为桑基鱼塘系统最严格保护、最广泛利用、最活态传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多管齐下!共同守护生态之美

“六老”成员开展日常河道巡查工作。

组合拳三:智治+融治

“我们依托科技赋能,完善桑基鱼塘内外的视频监控体系,搭建一个数据分析模型,做好桑基鱼塘及荻港景区的游客数据精准分析,有针对性落实各项惠民服务工作。”邵力文介绍,和孚派出所打好第三套组合拳——“智治+融治”,他们将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为现实财富。

和孚派出所还充分发挥“六老六大员”的群防群治力量,滚动排查涉及周边居民及游客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化解,营造邻里和睦,纠纷化解率100%,纠纷警情同比下降38.2%。同时,加强桑基鱼塘及周边村落安全隐患排查,协助文保等职能部门对古街古桥等历史文物建筑开展修缮保护工作,交通、火灾伤亡事故实现“零发生”。(记者 谢佳 通讯员 孙绍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