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3月4日起,四川新传媒集团—川网传媒·四川发布正式启动“与中国合拍”大型融媒深度调研报道。第一季“春之交响”篇聚焦城乡融合,报道组实地走访多个浙川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区(市)县,在交叉线索、两两对照中发现痛点、挖掘亮点、解码做法。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一起来听,山海之间,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一边是海,波澜万顷,连续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一边是山,区位独特,历来为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浙江舟山、四川达州,跨越1800多公里,东西部协作为两地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这份“友谊”下,1700余名达州籍务工人员似一簇簇“蒲公英”乘风而来,在舟山就业创业、向下扎根。
去年7月,舟山和达州正式启动“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支持留守儿童赴舟山团圆。从一个人奔波到一个家庭扎根,无数漂泊的“蒲公英”成为“新舟山人”。
“蒲公英”乘风而来
一年只能见一次面 留守儿童和老人成打工人心结
2月24日元宵佳节,舟山市定海区庙桥村,绵绸的春雨下了整整一天。听说记者要来,瞿元超特意开着自己刚买不久的五菱宏光来到村口带路。庙桥村是作家三毛的祖籍地,三毛祖居、三毛书屋、三毛卡通形象墙……随处可见的三毛文化,让整座村子充满“诗与远方”的气息。来自达州宣汉的瞿元超一家6口也住在这里,他们是去年8月才搬来的。
舟山定海庙桥村。图源每日舟山
小小的院子,温馨的平房,瞿元超的母亲与妻子热情地招呼着记者们入座,三个孩子一见到家中来了这么多“客人”,兴奋地满屋子疯跑,盈盈笑语让小院充满“烟火人间”的味道。
在过去,这样的场景对于2009年便外出四处打工的瞿元超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时候年轻,为了多挣点钱,一个人就跑到深圳的一家玩具厂工作,干了四五年。”瞿元超回忆,后来回到老家结婚生孩子后,觉得生活负担比较重,在亲戚的介绍下又来到舟山一家造船厂工作,“工种是铜工,主要负责船舶的管道安装,从开启安装到最终交船一般需要8、9个月时间。”
因此,和大多数常年在外打拼的务工者一样,只有春节,瞿元超才能与家人难得享受团聚的时光。
长时间的两地分离,让孩子与这个父亲变得“陌生”。“平时都只能通过手机视频联系,每次回去小孩子还会害羞叫爸爸。”忙着在外打工,不能及时回家的瞿元超也多了几件遗憾事。“最近几年一直在外面,错过了很多亲人的人生大事,包括孩子生病也不能及时在身边照顾,内心很愧疚。”瞿元超说。
2021年,随着3个孩子都渐渐长大,妻子也招工到舟山,孩子只能由父母代为照顾。“尤其大儿子和小儿子非常调皮、难管,父母年纪大了,照顾起他们来非常辛苦。”瞿元超叹了口气,他想过把孩子们带到自己身边,但仅仅三个小孩怎么读书就是大问题,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并不现实。
“蒲公英”向下扎根
“我们的巴山娃儿”计划开展 一家六口团聚舟山
2023年8月25日,达州金垭机场,奶奶带着瞿凌玉、瞿玉婷、瞿玉鑫三个孩子从这里启程直飞舟山与父母团聚,并在舟山开启秋季新学期。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整个过程让他们既兴奋又紧张。
图源每日舟山
当天,瞿元超向朋友借了一辆车早早到机场等候,一家人一起在新家吃了一顿团圆饭。
促成这次团聚的起因要追溯到去年7月,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宣汉县是全国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40万人,有农村留守儿童近3万名。我们到达州以后,走访调研发现,许多父母外出务工,当地留守儿童有些委托给亲戚,或者爷爷奶奶照顾,有些甚至得自己照顾自己。”达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宣汉县委常委、副县长,浙江(舟山)驻达州工作队队长林海伟介绍,“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从就业、住房、教育、就医等4个方面出台了13条政策措施,为留守儿童与父母在舟团圆提供优越条件,让更多外出务工家长“揪心”变“放心”。
“达州籍务工人员可以享受与舟山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林海伟介绍,根据政策,将优先安排达州籍随迁子女到就近公办学校就读,畅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中职)教育全过程升学通道,与舟山市户籍学生同等参加考试、录取。舟山将有就业需求的达州留守儿童家庭成员纳入重点就业帮扶对象,优先提供就业服务、推荐到爱心岗位、同时给予400至1000元/月不等的就业补贴加强帮扶。对有创业意愿的,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至60万元,配套小额贷款全额贴息等政策。
在住房保障上,将达州籍在舟务工人员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延长提供时限不超过5年的公租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对随迁子女在舟入学的家庭给予更大政策倾斜,优先给予公租房保障,暂无实物房源的地区,由当地财政部门参考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家庭给予不超过5年的公租房租赁补贴。
“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之暑期关爱活动。图源舟山教育发布
“蒲公英计划既关心关爱达州的留守儿童,同时也可以帮助达州籍务工人员在舟山更安心就业。”林海伟说,之所以叫“我们的巴山娃儿”,他们是我们舟山和达州共同的“巴山娃儿”,我们把他们的孩子照顾好了,才能让达州舟山的协作之路越走越宽,两地人民的情谊越来越深厚。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在庙桥村,三毛填词的《橄榄树》歌声时常萦绕耳边。采访结束后,采访团给瞿元超一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里,三个孩子紧紧依偎着父母、笑容灿烂。对于此刻的他们来说,故乡虽在远方,但在“山海情”的连接下,他们向下扎根,家便在这片土地上。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 杨璐绮 周俐君
编辑 | 张莉苹
美编 | 蒋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