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3月4日起,四川新傳媒集團—川網傳媒·四川釋出正式啟動“與中國合拍”大型融媒深度調研報道。第一季“春之交響”篇聚焦城鄉融合,報道組實地走訪多個浙川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區(市)縣,在交叉線索、兩兩對照中發現痛點、挖掘亮點、解碼做法。
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一起來聽,山海之間,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一邊是海,波瀾萬頃,連續15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一邊是山,區位獨特,曆來為秦巴地區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浙江舟山、四川達州,跨越1800多公裡,東西部協作為兩地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
這份“友誼”下,1700餘名達州籍務勞工員似一簇簇“蒲公英”乘風而來,在舟山就業創業、向下紮根。
去年7月,舟山和達州正式啟動“我們的巴山娃兒·蒲公英計劃”,支援留守兒童赴舟山團圓。從一個人奔波到一個家庭紮根,無數漂泊的“蒲公英”成為“新舟山人”。
“蒲公英”乘風而來
一年隻能見一次面 留守兒童和老人成打勞工心結
2月24日元宵佳節,舟山市定海區廟橋村,綿綢的春雨下了整整一天。聽說記者要來,瞿元超特意開着自己剛買不久的五菱宏光來到村口帶路。廟橋村是作家三毛的祖籍地,三毛祖居、三毛書屋、三毛卡通形象牆……随處可見的三毛文化,讓整座村子充滿“詩與遠方”的氣息。來自達州宣漢的瞿元超一家6口也住在這裡,他們是去年8月才搬來的。
舟山定海廟橋村。圖源每日舟山
小小的院子,溫馨的平房,瞿元超的母親與妻子熱情地招呼着記者們入座,三個孩子一見到家中來了這麼多“客人”,興奮地滿屋子瘋跑,盈盈笑語讓小院充滿“煙火人間”的味道。
在過去,這樣的場景對于2009年便外出四處打工的瞿元超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時候年輕,為了多掙點錢,一個人就跑到深圳的一家玩具廠工作,幹了四五年。”瞿元超回憶,後來回到老家結婚生孩子後,覺得生活負擔比較重,在親戚的介紹下又來到舟山一家造船廠工作,“工種是銅工,主要負責船舶的管道安裝,從開啟安裝到最終交船一般需要8、9個月時間。”
是以,和大多數常年在外打拼的務工者一樣,隻有春節,瞿元超才能與家人難得享受團聚的時光。
長時間的兩地分離,讓孩子與這個父親變得“陌生”。“平時都隻能通過手機視訊聯系,每次回去小孩子還會害羞叫爸爸。”忙着在外打工,不能及時回家的瞿元超也多了幾件遺憾事。“最近幾年一直在外面,錯過了很多親人的人生大事,包括孩子生病也不能及時在身邊照顧,内心很愧疚。”瞿元超說。
2021年,随着3個孩子都漸漸長大,妻子也招工到舟山,孩子隻能由父母代為照顧。“尤其大兒子和小兒子非常調皮、難管,父母年紀大了,照顧起他們來非常辛苦。”瞿元超歎了口氣,他想過把孩子們帶到自己身邊,但僅僅三個小孩怎麼讀書就是大問題,這對于當時的他來說并不現實。
“蒲公英”向下紮根
“我們的巴山娃兒”計劃開展 一家六口團聚舟山
2023年8月25日,達州金垭機場,奶奶帶着瞿淩玉、瞿玉婷、瞿玉鑫三個孩子從這裡啟程直飛舟山與父母團聚,并在舟山開啟秋季新學期。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坐飛機,整個過程讓他們既興奮又緊張。
圖源每日舟山
當天,瞿元超向朋友借了一輛車早早到機場等候,一家人一起在新家吃了一頓團圓飯。
促成這次團聚的起因要追溯到去年7月,舟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我們的巴山娃兒·蒲公英計劃”實施方案(試行)》。
“宣漢縣是全國勞務輸出大縣,常年外出務勞工員達40萬人,有農村留守兒童近3萬名。我們到達州以後,走訪調研發現,許多父母外出務工,當地留守兒童有些委托給親戚,或者爺爺奶奶照顧,有些甚至得自己照顧自己。”達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宣漢縣委常委、副縣長,浙江(舟山)駐達州工作隊隊長林海偉介紹,“我們的巴山娃兒·蒲公英計劃”從就業、住房、教育、就醫等4個方面出台了13條政策措施,為留守兒童與父母在舟團圓提供優越條件,讓更多外出務工家長“揪心”變“放心”。
“達州籍務勞工員可以享受與舟山市民一樣的公共服務。”林海偉介紹,根據政策,将優先安排達州籍随遷子女到就近公辦學校就讀,暢通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中職)教育全過程升學通道,與舟山市戶籍學生同等參加考試、錄取。舟山将有就業需求的達州留守兒童家庭成員納入重點就業幫扶對象,優先提供就業服務、推薦到愛心崗位、同時給予400至1000元/月不等的就業補貼加強幫扶。對有創業意願的,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至60萬元,配套小額貸款全額貼息等政策。
在住房保障上,将達州籍在舟務勞工員家庭納入住房保障範圍,延長提供時限不超過5年的公租房或保障性租賃住房。對随遷子女在舟入學的家庭給予更大政策傾斜,優先給予公租房保障,暫無實物房源的地區,由當地财政部門參考城鎮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家庭給予不超過5年的公租房租賃補貼。
“我們的巴山娃兒·蒲公英計劃”之暑期關愛活動。圖源舟山教育釋出
“蒲公英計劃既關心關愛達州的留守兒童,同時也可以幫助達州籍務勞工員在舟山更安心就業。”林海偉說,之是以叫“我們的巴山娃兒”,他們是我們舟山和達州共同的“巴山娃兒”,我們把他們的孩子照顧好了,才能讓達州舟山的協作之路越走越寬,兩地人民的情誼越來越深厚。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在廟橋村,三毛填詞的《橄榄樹》歌聲時常萦繞耳邊。采訪結束後,采訪團給瞿元超一家人拍了一張全家福。照片裡,三個孩子緊緊依偎着父母、笑容燦爛。對于此刻的他們來說,故鄉雖在遠方,但在“山海情”的連接配接下,他們向下紮根,家便在這片土地上。
來源 | 四川釋出用戶端
記者 | 楊璐绮 周俐君
編輯 | 張莉蘋
美編 | 蔣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