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曾令统
王婆的突然爆火,牵动了开封文旅市场的大爆发,“聚光灯”下的开封,一时风光无两,开封文旅的爆火是偶然还是必然?
而随着王婆的请假,在自媒体“自来水”式的流量下,场域逐渐复杂,任何风吹草动,都带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舆论也在此刻发生反转,从一片叫好,到对当地职能部门的管理质疑,舆论的转向,只在刹那。开封,能否妥善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趋势的变化,已如滔滔江河奔腾而来……
顶端新闻对话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于春生,探析“开封王婆”事件。
于春生
厚积薄发的开封与突然爆火的“王婆”
顶端新闻:开封王婆爆火,吸引全国各地的网友到开封一睹风采。你在开封教学、生活多年,怎么看待“一个人带火一座城”的社会现象?
于春生:“一个人带火一座城”这一现象,体现了媒介化社会背景下个体的影响力,这种现象也是现代社会公众对于个性化和故事性内容的追求。人们喜欢有趣、有故事的人物和事件,而“王婆说媒”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富有个性和故事性的体验。王婆的形象与传统媒婆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吸引了大量寻求新鲜体验的游客。
再者,这种现象也与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王婆说媒”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满足了人们对于新奇和趣味性的追求。
开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原本就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通过“王婆说媒”这一热点事件,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可以更好地推广本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属于厚积薄发互为赋能。
顶端新闻:王婆休假一个月,把开封从“聚光灯”推向“风暴眼”。有人表示理解,认为应该适度降温,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有人表示质疑,认为有关部门在简单处理、逃避管理责任;也有其他关于双方合作的传言。对此你怎么看?
于春生:王婆休假一个月,是一个典型的舆论场中的多维反应现象,反映了公众对于热点事件的复杂情绪和态度,以及对于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不同动机和利益关系的猜测。
首先,公众对于“适度降温”表示理解,这体现了一种理性的态度。在任何社会现象迅速走红后,都可能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适度降温可以帮助相关方面重新审视和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活动的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过度炒作而可能引发的负面事件。
其次,对于“简单处理、逃避管理责任”的质疑,反映了公众对于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管理不善或责任推卸的担忧。在热点事件中,相关部门的应对措施往往会受到密切关注,公众期待看到的是积极解决问题、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的回避或推诿。
在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往往伴随着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对于可能存在的商业合作、利益分配等问题保持敏感。这种传言的存在,也提示相关方面需要更加透明和公开地处理事件,以减少误解和猜疑。
总之,我认为对于“王婆休假一个月”事件,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一方面,需要关注事件本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公众的反应和舆论的走向,通过积极的沟通和透明的操作来回应公众的关切。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促使相关部门和组织反思和提升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政府部门在处理舆论危机时
更应关注公众情绪变化、更具人文关怀
顶端新闻:王婆赵梅其实在万岁山景区工作多年,近期在自媒体的“自来水”式传播中成为顶流。这种传播方式,体现了当下网络传播的哪些特点?
于春生:在“王婆说媒”的案例中,普通游客和自媒体通过拍摄和分享视频,使得王婆的形象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在“王婆说媒”的传播过程中,观众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内容的传播中,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动力。
而基于互联网传播特性以及情感共鸣与故事性传播的特点,王婆赵梅的形象和她的节目,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还融入了现代元素,这种结合传统与现代、幽默与真诚的内容,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内容的传播。
顶端新闻:与前期全网一片叫好的舆论不同,近期因“王婆休假”一事,舆论开始转向对开封当地的质疑。如何看待这种社会态度的转向?你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处理可能出现的舆论危机?
于春生:社会态度的转向是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它是公众对事件进展和相关方面应对措施的关注与反应。在“王婆休假”一事中,舆论的转向可能是由于受众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公众对于“王婆说媒”这一热点事件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能够持续享受到这种新鲜的娱乐体验。当事件出现变化,如王婆休假,可能导致公众感到失望,从而产生质疑。
而当相关部门在处理事件时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或者与公众沟通不足,则可能导致误解和猜疑的发生,进而引发舆论的负面转向。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事件本身的复杂性。任何社会事件都可能伴随着各种复杂因素,如管理问题、安全隐患、商业利益等。当这些问题逐渐暴露时,可能会影响公众的态度和看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处理进展,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并主动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
而在处理舆情事件时,政府部门更应关注公众的情绪变化,采取人性化的措施,体现现人文关怀和公共责任感。并能从事件中吸取教训,对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反思和改进,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传统媒体需“顺势而为”:
利用新技术平台打造主流权威媒体
顶端新闻:实际上,开封王婆由自媒体引爆发酵后,继而引起传统媒体及学界的关注。你认为,这种现象是传统媒体关注社会热点的正常逻辑,还是在互联网传播新格局下,媒介格局与功能的重新配置?
于春生:上述现象既是传统媒体关注社会热点的正常逻辑,也反映了互联网传播新格局下媒介格局与功能的重新配置。
从传统媒体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关注并报道社会热点是其基本职责之一。传统媒体通常拥有专业的新闻采集和报道能力,能够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全面分析,为公众提供更加权威和深度的信息。当自媒体平台上的热点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时,传统媒体的二次介入有助于提升事件的公共关注度,并引导公众形成更加全面和理性的看法。
其次,在互联网传播新格局下,媒介的格局和功能正在发生变化。普通个体也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节点。这种变化使得传统媒体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功能,更加重视与自媒体的互动和合作。
而基于对新媒体现象的学术研究需求。学界通过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可以探索新的传播规律、媒体影响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形成和演变等问题。这对于理解和引导网络舆论,以及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顶端新闻:事实上,随着新时代媒体变革,传统媒体也在转型。比如顶端新闻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入驻,打造更具公信力、权威性的主流MCN机构,目前已覆盖了文旅、文化、教育、健康等30多个行业。你认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触达和影响更多的用户群体,实现影响力最大化?
于春生:传统媒体的成功转型关键在于能否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化,并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提升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效率,通过技术不断对平台及媒体赋能。
传统媒体要实现影响力最大化,需兼顾内容创新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媒介技术应用。内容始终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话题,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报道和分析,以吸引和留住用户。
而新时代媒体传播则需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技术,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同时通过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更好地匹配用户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上述措施,传统媒体可以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触达和影响更多的用户群体,实现影响力最大化。同时,传统媒体也要持续关注媒体行业和传播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