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曾令統
王婆的突然爆火,牽動了開封文旅市場的大爆發,“聚光燈”下的開封,一時風光無兩,開封文旅的爆火是偶然還是必然?
而随着王婆的請假,在自媒體“自來水”式的流量下,場域逐漸複雜,任何風吹草動,都帶來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連鎖反應。
與此同時,輿論也在此刻發生反轉,從一片叫好,到對當地職能部門的管理質疑,輿論的轉向,隻在刹那。開封,能否妥善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随着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技術革新帶來的傳播趨勢的變化,已如滔滔江河奔騰而來……
頂端新聞對話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白俄羅斯國立大學通路學者于春生,探析“開封王婆”事件。
于春生
厚積薄發的開封與突然爆火的“王婆”
頂端新聞:開封王婆爆火,吸引全國各地的網友到開封一睹風采。你在開封教學、生活多年,怎麼看待“一個人帶火一座城”的社會現象?
于春生:“一個人帶火一座城”這一現象,展現了媒介化社會背景下個體的影響力,這種現象也是現代社會公衆對于個性化和故事性内容的追求。人們喜歡有趣、有故事的人物和事件,而“王婆說媒”正是提供了這樣一種富有個性和故事性的體驗。王婆的形象與傳統媒婆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穎的文化傳播方式,吸引了大量尋求新鮮體驗的遊客。
再者,這種現象也與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有關。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于休閑娛樂的需求日益增長,而“王婆說媒”作為一種新興的娛樂形式,滿足了人們對于新奇和趣味性的追求。
開封作為一個曆史悠久的城市,原本就有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旅遊資源。通過“王婆說媒”這一熱點事件,地方政府和旅遊部門可以更好地推廣本地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吸引更多的遊客,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屬于厚積薄發互為賦能。
頂端新聞:王婆休假一個月,把開封從“聚光燈”推向“風暴眼”。有人表示了解,認為應該适度降溫,避免突發事件發生;有人表示質疑,認為有關部門在簡單處理、逃避管理責任;也有其他關于雙方合作的傳言。對此你怎麼看?
于春生:王婆休假一個月,是一個典型的輿論場中的多元反應現象,反映了公衆對于熱點事件的複雜情緒和态度,以及對于事件背後可能存在的不同動機和利益關系的猜測。
首先,公衆對于“适度降溫”表示了解,這展現了一種理性的态度。在任何社會現象迅速走紅後,都可能伴随着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适度降溫可以幫助相關方面重新審視和調整管理政策,確定活動的可持續性,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過度炒作而可能引發的負面事件。
其次,對于“簡單處理、逃避管理責任”的質疑,反映了公衆對于事件背後可能存在的管理不善或責任推卸的擔憂。在熱點事件中,相關部門的應對措施往往會受到密切關注,公衆期待看到的是積極解決問題、負責任的态度,而不是簡單的回避或推诿。
在網際網路時代,熱點事件往往伴随着商業利益的驅動,公衆對于可能存在的商業合作、利益配置設定等問題保持敏感。這種傳言的存在,也提示相關方面需要更加透明和公開地處理事件,以減少誤解和猜疑。
總之,我認為對于“王婆休假一個月”事件,應當從多個角度進行考量。一方面,需要關注事件本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確定活動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也需要關注公衆的反應和輿論的走向,通過積極的溝通和透明的操作來回應公衆的關切。同時,這也是一個機會,促使相關部門群組織反思和提升自身的應急管理能力、輿論引導能力和公共關系處理能力。
政府部門在處理輿論危機時
更應關注公衆情緒變化、更具人文關懷
頂端新聞:王婆趙梅其實在萬歲山景區工作多年,近期在自媒體的“自來水”式傳播中成為頂流。這種傳播方式,展現了當下網絡傳播的哪些特點?
于春生:在“王婆說媒”的案例中,普通遊客和自媒體通過拍攝和分享視訊,使得王婆的形象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在“王婆說媒”的傳播過程中,觀衆通過評論、轉發、點贊等方式參與到内容的傳播中,形成了強大的傳播動力。
而基于網際網路傳播特性以及情感共鳴與故事性傳播的特點,王婆趙梅的形象和她的節目,不僅具有傳統文化的韻味,還融入了現代元素,這種結合傳統與現代、幽默與真誠的内容,容易引起觀衆的情感共鳴,進而促進内容的傳播。
頂端新聞:與前期全網一片叫好的輿論不同,近期因“王婆休假”一事,輿論開始轉向對開封當地的質疑。如何看待這種社會态度的轉向?你建議相關部門采取哪些措施,來更好地處理可能出現的輿論危機?
于春生:社會态度的轉向是網絡輿論發展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它是公衆對事件進展和相關方面應對措施的關注與反應。在“王婆休假”一事中,輿論的轉向可能是由于閱聽人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公衆對于“王婆說媒”這一熱點事件抱有較高的期望,希望能夠持續享受到這種新鮮的娛樂體驗。當事件出現變化,如王婆休假,可能導緻公衆感到失望,進而産生質疑。
而當相關部門在處理事件時資訊披露不夠透明,或者與公衆溝通不足,則可能導緻誤解和猜疑的發生,進而引發輿論的負面轉向。
當然我們并不排除事件本身的複雜性。任何社會事件都可能伴随着各種複雜因素,如管理問題、安全隐患、商業利益等。當這些問題逐漸暴露時,可能會影響公衆的态度和看法。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建議相關部門應及時向公衆通報事件的真實情況和處理進展,保持資訊的透明度,減少資訊不對稱帶來的誤解,并主動引導輿論,傳播正能量。
而在處理輿情事件時,政府部門更應關注公衆的情緒變化,采取人性化的措施,展現現人文關懷和公共責任感。并能從事件中吸取教訓,對相關政策和措施進行反思和改進,以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傳統媒體需“順勢而為”:
利用新技術平台打造主流權威媒體
頂端新聞:實際上,開封王婆由自媒體引爆發酵後,繼而引起傳統媒體及學界的關注。你認為,這種現象是傳統媒體關注社會熱點的正常邏輯,還是在網際網路傳播新格局下,媒介格局與功能的重新配置?
于春生:上述現象既是傳統媒體關注社會熱點的正常邏輯,也反映了網際網路傳播新格局下媒介格局與功能的重新配置。
從傳統媒體的角度來看,傳統媒體關注并報道社會熱點是其基本職責之一。傳統媒體通常擁有專業的新聞采集和報道能力,能夠對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和全面分析,為公衆提供更權重威和深度的資訊。當自媒體平台上的熱點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時,傳統媒體的二次介入有助于提升事件的公共關注度,并引導公衆形成更加全面和理性的看法。
其次,在網際網路傳播新格局下,媒介的格局和功能正在發生變化。普通個體也能成為資訊的傳播節點。這種變化使得傳統媒體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和功能,更加重視與自媒體的互動和合作。
而基于對新媒展現象的學術研究需求。學界通過對這類現象的研究,可以探索新的傳播規律、媒體影響力以及社會輿論的形成和演變等問題。這對于了解和引導網絡輿論,以及促進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頂端新聞:事實上,随着新時代媒體變革,傳統媒體也在轉型。比如頂端新聞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入駐,打造更具公信力、權威性的主流MCN機構,目前已覆寫了文旅、文化、教育、健康等30多個行業。你認為,傳統媒體轉型的關鍵是什麼?如何觸達和影響更多的使用者群體,實作影響力最大化?
于春生:傳統媒體的成功轉型關鍵在于能否适應數字化時代的變化,并利用新技術和新平台提升内容的品質和傳播效率,通過技術不斷對平台及媒體賦能。
傳統媒體要實作影響力最大化,需兼顧内容創新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媒介技術應用。内容始終是傳統媒體的核心競争力。傳統媒體需要不斷創新内容形式和話題,提供有深度、有價值的報道和分析,以吸引和留住使用者。
而新時代媒體傳播則需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資料分析、雲計算等新技術,提高内容生産的效率和精準度,同時通過算法推薦等技術手段,更好地比對使用者的興趣和需求。
通過上述措施,傳統媒體可以在轉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觸達和影響更多的使用者群體,實作影響力最大化。同時,傳統媒體也要持續關注媒體行業和傳播環境的變化,靈活調整政策,以适應不斷變化的媒體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