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有口福了。”4月2日,由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主办、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承办的“水韵苏米”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推进会在南京召开。南粳5758“网红”般惊艳全场,整个会场米香四溢。众多嘉宾、观众纷纷表示,米饭软硬适中,Q弹有嚼劲,更具有一个特质:冷后不硬。这是粮油市场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一幕。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此次推进会,旨在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水韵苏米”品牌建设战略要求,落实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水韵苏米”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水韵苏米”产品质量,提升苏米核心企业品牌竞争力,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粳5758,好看又好吃”

本次会议围绕“水韵苏米”品牌提升,实施品种培育和品质管理提升行动,推介优质品种,打造水韵苏米“三品一标”标准化种植基地样板,从品种优化、种植技术、基地管理等关键要素推动“水韵苏米”品质提升,全面提升“水韵苏米”核心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一级巡视员韩峰、安全仓储与科技处处长尤晓萍,以及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农科院相关处室及学院负责人,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股东代表、苏米核心企业代表等出席推进会,会议由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施启平主持,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黄俊为推进会致辞。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

最美人间四月天。作为推进会上的一大亮点,“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重磅发布了新款大米——南粳5758,这是继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南粳46之后,又一独特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

据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院长王才林介绍,南粳5758食味值达84分,外观晶莹剔透,米粒基本无心腹白,透明度好。“这是优良食味粳稻中独特的一个硬米品种,兼具东北米的外观和江苏米的食味”。

“南粳5758,好看又好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亚东告诉记者,南粳5758是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事实上,南粳系列水稻已经成为“水韵苏米”品牌大米的主打原粮品种,“兼具北方米的韧性嚼劲和南方米的软糯香甜”特性,成为“水韵苏米”的金字招牌和品牌芯片。

此次推进会还发布了另一款大米:南粳盐1号。据介绍,南粳盐1号属耐盐品种,适宜在江苏、山东沿黄稻瘟病轻发的粳稻区土壤含盐量0.5%以下的盐碱地用淡水灌溉种植,其示范推广必将为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改良和盐碱地生态粮仓建设做出杰出贡献。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一级巡视员韩峰

韩峰表示,推广具有江苏特色的新一代标志性水稻品种,以消费者“喜欢什么”,促进流通环节“收什么”,引导种植环节“种什么”,将对推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升级和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三品一标”用上北斗导航

推进会上,2023年“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获得者,溧阳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林松做典型样板经验介绍。据悉,溧阳南渡镇庆丰村基地,也被誉为“江苏第一方”。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王林松告诉记者,坚持科技手段提高精细化管理是基础,示范方采用国内先进的激光平整地技术和北斗导航开沟技术。激光平整地可解决土地平整难、灌水不匀的难题,最终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北斗导航开沟精准定位,作业轨迹直线度好,做到内外三沟相通,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顺势而为,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发布了由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主持起草的《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标准》和《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评分细则》,通过落实“水韵苏米”品牌产品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的各项标准与制度,以标准化为大框架,对具体生产过程进行布局规划,把水稻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轨道,达到提升产品品质,强化品牌意识,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据媒体报道,多年来,溧阳市南渡镇按照水韵苏米“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建立了优质水稻品种高标准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打造了水韵苏米·庆丰大米品牌产品,有力推动稻米种植步步为营、稻米产业节节攀高、稻米品牌蒸蒸日上,全镇农业生产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朝着农业强镇目标稳步迈进。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江苏第一方”名不虚传。2023年在该村部级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基地,测产专家在随机选取3个田块进行测产,平均亩产高达753.1公斤。在活动现场,王才林宣布:“今天测产再创新高,平均亩产791公斤,最高产量达到809公斤,突破了历史最高单产记录,达到了超级稻的产量指标”。

产业研究院“芯片”显生机

2020年12月,在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大力推动下,省农业科学院和省粮食集团、省农垦米业集团、省沿海农发公司联合组建了实体化运营的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组建3年来,从“水韵苏米”核心品种培育、优良食味粳稻品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制定、水韵苏米“三品一标”全产业链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为江苏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2023年11月7日,第十三届中国粮油榜揭晓,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荣获“中国粮油乡村振兴引领企业”。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据黄俊介绍,在优良食味水稻研发方面,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王才林为首席专家的优良食味水稻育种团队,研发了一批包括南粳46、南粳5055、南粳9108在内的优异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早、中、晚熟品种配套齐全,实现覆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及周边包括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在内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长三角布局。在江苏省的推广面积已达到1500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50%。为全省粮食安全和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沈毅指出,截至2023年,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其中南粳9108连续9年超过500万亩,成为江苏省推广面积最大、全国常规水稻第三大品种;据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22年统计,全省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800多万亩,其中南粳9108、南粳5055、南粳5718、南粳46、南粳3908合计1201.4万亩,加上南粳9308、南粳2728、南粳58、南粳66、南粳9036、南粳晶谷、南粳7718等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至少在1300万亩以上。按每年推广面积1300万亩,平均亩产600公斤、每亩增产25公斤、每公斤加价0.30元计算,每亩增收253元,农民每年种植南粳系列优质品种增收32.89亿元。

粮油市场报记者获悉,本次会议推出的两个新品种,南粳5758和南粳盐1号,各具特色。南粳5758,食味值82分,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一级,在很大程度上改良了江苏优良食味水稻的外观品质。南粳盐1号去年在盐城顺泰农场盐碱地小面积试验,理论测产达到亩产561.1公斤新纪录,有望成为建设江苏盐碱地生态粮仓的新星。

业内专家表示,这两个南粳系列新品种的推出,必将为江苏稻米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据王才林介绍,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业务涉及三大板块,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服务”:一是为政府服务,聚焦“水韵苏米”品牌打造,对接各级政府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规划,为优质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优质稻米区域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二是为企业服务,聚焦“水韵苏米”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为“水韵苏米”相关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标准化技术产品与服务,提升“水韵苏米”品牌效益。三是为农民服务,聚焦“水韵苏米”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为“水韵苏米”订单种植大户提供高品质种子和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提升优质原粮种植效益。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服务理念,致力于江苏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进行“苏米”质量标准、储存、加工、品牌营销等研究,构建苏米良种研发、品种培育、种植标准体系制定、储存加工技术研究和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水韵苏米”核心品种种植面积,发展“水韵苏米”全产业链合作企业,建设“水韵苏米”全产业链服务示范基地。为快速提升“苏米”区域公用品牌形象,促进江苏大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好大米是种出来的。”在韩峰看来,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成立以来,立足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聚政产学研各方优质资源,推动苏米核心企业建基地、选良种、强管理,种好稻、收好稻、产好米,改变了以往大面积生产水稻品种多乱杂、品质差、效益低等状况,为中高端大米品牌打造和稻米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水韵苏米”按照全产业链技术规范,构建基地绿色生产、订单加价收购与品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种粮农民种好粮、收储企业收好粮、加工企业产好粮、人民群众吃好粮的粮食流通新格局。

“水韵苏米”踏春再发力

韩峰表示,近两年,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始终牢记总书记“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农业强省部署安排,深入实施《深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工作方案》,培强特色粮油、精深加工产业主体,发展壮大粮机制造、油脂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打造“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努力在构建更高质量粮食产业体系上走在前,作示范。

自2017年起江苏省因势利导谋划推动“水韵苏米”品牌建设,经历了品牌规划、培育和成长阶段。“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连续7年被列入省政府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省委1号文件多次作出“持续推进水韵苏米品牌建设”部署要求。水韵苏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省内到省外,从名不见经传到声誉日上,品牌影响力、带动力日益增强。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施启平

七年多来,江苏制定发布全国首个粮食全产业链省域团体标准,组织遴选了50家苏米核心企业,举办3届“好吃苏米”品鉴大赛。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大米产业研究院--“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运营首家“水韵苏米”旗舰店。截至目前,全省“水韵苏米”核心企业生产基地达220万亩,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约占全省大米加工企业销售总额的33%,带动全省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种植面积1800万亩以上,优质粳稻的市场收购价每吨高出普通粳稻四百多元。“水韵苏米”调优了稻谷种植结构、带动了种粮农民增收、增强了稻米产业发展动能、提高了优质稻米供给能力,为江苏大米提质量、赢口碑、惠民生、增效益做出了贡献。“水韵苏米”连续5届荣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放心、好吃、营养”的形象深入人心,产品畅销大江南北。

“优质稻米产业分属生产、加工、流通三个环节,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大合唱’,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联动。”沈毅指出,下一步我们将在优良水稻新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江苏好大米”品牌推介等多个方面与大家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稻米产业发展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唱响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品牌,共同推进全省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峰强调: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将持续推进“水韵苏米”品种培优、品质管理、品牌推广、营销拓展、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江苏好米迈向中国名米,江苏粮食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韩峰认为,本次会议发布了由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主持起草的《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标准》和《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评分细则》,为打造“水韵苏米”标准化示范基地提供了管理依据与评分标准,以标准助力提升苏米品质,成就苏米“放心、好吃、营养”的核心价值。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院长王才林

王才林则表示,“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一定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水韵苏米”品牌建设战略要求,落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水韵苏米”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按照“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标准及评分细则,筛选评定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基地激励、辐射、示范的带动能力,促进稻米的产业与标准、技术、品牌、服务深度融合,带动区域稻米产业的升级发展和农业农村的增收,推动江苏“好米”迈向中国“名米”、江苏粮食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公开资料显示,“水韵苏米”再出发。2023年9月21日,在兴化举办的“水韵苏米”稻米文化节上,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水韵苏米”品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启了江苏稻米产业发展新篇章。《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品种培优、品质管理、品牌推广、营销拓展、融合发展五大提升行动,到2025年,建立健全标准化的生产体系、现代化的储加体系、数字化的营销体系、规范化的质量体系,提高粮食产业发展质态,培强壮大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级省级重点链,推动江苏“好米”迈向中国“名米”、江苏粮食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本次会议推介的南粳5758,是优良食味粳稻中一个独特的硬米品种,兼具东北米的外观和江苏米的食味,记者相信,通过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为各位企业家提供的全产业链服务,这个品种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 记者胡增民 通讯员程松,原文刊登于2024年4月9日粮油市场报中国粮油产业)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编辑丨从申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
“水韵苏米”品牌提升按“快进键” 首度发布“南粳5758”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