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作者:西安发布

四月芳菲春意闹

朵朵梅花盛放时

这件唐黄釉绞胎瓷枕上

有春风吹过的痕迹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 送你几朵小梅花 ❀

这件瓷枕前窄后宽

枕面上是盛开的“重瓣梅花”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这些梅花纹饰不是用釉彩勾画的

而是在揉泥环节就已经“画”好了

深褐色和灰白色的泥料互相挤压

再“拼接”成梅花的纹样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瓷枕四个侧面的花纹虽略显随意

但也形成了木截面的纹理

瓷枕通体施黄釉

釉色纯正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这件瓷枕尺寸不大

枕面面积大约与成年男性手掌面积相当

应是中医诊治使用的脉枕

❀ 这配色纹理…… ❀

唐朝的“大理石蛋糕”?

这个瓷枕的纹理

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

看着看着,就饿了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上部分为瓷枕侧面局部纹理,下部分为大理石蛋糕局部纹理。↑你就说,像不像?↑

实际上,这件瓷枕上的梅花和木质纹样

采用的是绞胎工艺

为唐代瓷器生产中出现的新工艺

关于绞胎的起源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是工匠搅泥时“偶然得之”

还有人说是

古人由于对瘿木器的喜爱而“刻意为之”

〔瘿(yǐng)木:树木上的结瘤,树种不同剖面花纹也各异,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独特的自然美〕

这两种说法虽然“一正一反”

但不妨碍绞胎工艺最终表达出

人工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唐 巩义窑绞胎枕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绞胎器物

以河南巩义窑产品最具代表性

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贴面绞胎

将两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绞合在一起

绞出不同的纹理,再切成薄片

用胎泥将薄片粘贴到器物上

另一种是全绞胎

两色胎泥相互绞合在一起再成型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唐 绞胎小碗 故宫博物院藏

绞胎是唐代瓷器中一个极为名贵的品种

由于原料昂贵,制作方法独特

产量也较为稀少

❀“硬核拉花”再放光彩❀

绞胎工艺到了宋代

蓬勃发展并发扬到极致

纹理线条变得更为精致细腻

除了与大理石蛋糕花纹的梦幻联动

有些纹理也很像今天的咖啡拉花

具有“穿越感”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咖啡拉花与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绞胎罐纹理对比

不同于咖啡奶泡的“表面”功夫

全绞胎瓷器的“硬核拉花”

花纹表里如一

被誉为“瓷中君子”

花纹由胎而生,里外相透

一胎一面,不可复制

也被称为“编出来的瓷器”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制作绞胎瓷器(图片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4年

这项瓷器“编织”技艺也入选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制作绞胎瓷器(图片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技艺传承人

在承袭传统、仿制古瓷的基础上

丰富了百种器型与“七彩颜色”

赋予古老技法时代活力

春日赏梅!这个小瓷枕上开花啦

△绞胎瓷《硕果》入编美术教材(图片来源:央视网)

绞胎的花纹

有一种从指间流过的秩序感与自然美

瓷枕上的小花

有历史的温度,是春风吹过的痕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 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