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作者:西安釋出

四月芳菲春意鬧

朵朵梅花盛放時

這件唐黃釉絞胎瓷枕上

有春風吹過的痕迹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 送你幾朵小梅花 ❀

這件瓷枕前窄後寬

枕面上是盛開的“重瓣梅花”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這些梅花紋飾不是用釉彩勾畫的

而是在揉泥環節就已經“畫”好了

深褐色和灰白色的泥料互相擠壓

再“拼接”成梅花的紋樣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瓷枕四個側面的花紋雖略顯随意

但也形成了木截面的紋理

瓷枕通體施黃釉

釉色純正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這件瓷枕尺寸不大

枕面面積大約與成年男性手掌面積相當

應是中醫診治使用的脈枕

❀ 這配色紋理…… ❀

唐朝的“大理石蛋糕”?

這個瓷枕的紋理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

看着看着,就餓了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上部分為瓷枕側面局部紋理,下部分為大理石蛋糕局部紋理。↑你就說,像不像?↑

實際上,這件瓷枕上的梅花和木質紋樣

采用的是絞胎工藝

為唐代瓷器生産中出現的新工藝

關于絞胎的起源說法不一

有人認為是工匠攪泥時“偶然得之”

還有人說是

古人由于對瘿木器的喜愛而“刻意為之”

〔瘿(yǐng)木:樹木上的結瘤,樹種不同剖面花紋也各異,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獨特的自然美〕

這兩種說法雖然“一正一反”

但不妨礙絞胎工藝最終表達出

人工與自然的融合之美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唐 鞏義窯絞胎枕 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絞胎器物

以河南鞏義窯産品最具代表性

大體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貼面絞胎

将兩種不同顔色的胎泥絞合在一起

絞出不同的紋理,再切成薄片

用胎泥将薄片粘貼到器物上

另一種是全絞胎

兩色胎泥互相絞合在一起再成型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唐 絞胎小碗 故宮博物院藏

絞胎是唐代瓷器中一個極為名貴的品種

由于原料昂貴,制作方法獨特

産量也較為稀少

❀“硬核拉花”再放光彩❀

絞胎工藝到了宋代

蓬勃發展并發揚到極緻

紋理線條變得更為精緻細膩

除了與大理石蛋糕花紋的夢幻關聯

有些紋理也很像今天的咖啡拉花

具有“穿越感”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咖啡拉花與故宮博物院藏宋代絞胎罐紋理對比

不同于咖啡奶泡的“表面”功夫

全絞胎瓷器的“硬核拉花”

花紋表裡如一

被譽為“瓷中君子”

花紋由胎而生,裡外相透

一胎一面,不可複制

也被稱為“編出來的瓷器”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制作絞胎瓷器(圖檔來源: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2014年

這項瓷器“編織”技藝也入選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制作絞胎瓷器(圖檔來源: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技藝傳承人

在承襲傳統、仿制古瓷的基礎上

豐富了百種器型與“七彩顔色”

賦予古老技法時代活力

春日賞梅!這個小瓷枕上開花啦

△絞胎瓷《碩果》入編美術教材(圖檔來源:央視網)

絞胎的花紋

有一種從指間流過的秩序感與自然美

瓷枕上的小花

有曆史的溫度,是春風吹過的痕迹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責編 闫含